《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81281594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天门山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一、引出课题,理解课题。1、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生:古代人创造的字。师:刻在龟甲上的。看清楚了,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师: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门”) 生:门。师:对,你看左边一扇右边一扇。(指导学生观察。)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 生:天门山。师:咱们汉字是表意的,就这“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 生:很高的。师:你关注了“天”字,那你说的这个山可以叫“天山”。 生:很大的山。师:“门”那该是看看门的形状 生:面对面的

2、。师:左边一座,右边一座。那就是. 生:天门山。师:公元727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教师板书:望)师:什么叫“望”? 生:看。师:怎样看才叫“望”? 生:向上看。师:还有吗? 生:从高往下看。师:那叫俯视。向远处看就是望。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师:一块儿读课题。(学生读课题。)师: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学生再读课题。)一、识字解题1师:先来认一个字。(课件出示甲骨文)生:人。师:你们异口同声地说“人”。我们先来看它的下半部分“”,是一个人张开双臂的人,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是:很高。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什么呢?生:(

3、恍然大悟)天。(板书:天)2师:一点就通,确实是“天”字。认第二个字。(课件出示甲骨文“”)生:门。师:这是繁体字的“门”。左边一扇,右边一扇。单扇为“户”,两扇合为“门”。(板:门)3师:这个字很形象,大家一看都知道什么字,读生:山。(板:“山”)师:连起来读生:天门山。师:不像天门山,倒像是小山丘。再读。生:天门山师:这才像天门山,从天门山三个字,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生: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4师:你们没有看过天门山,仅从这三个字中想到的,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字能直接表示事物。(出示注释1)天门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雄伟奇特。公元726

4、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板:李白)经过天门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板:望)“望”是什么意思?生:看。师:怎样的“看”是望呢?生:向远处看。师: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生:望天门山。(“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师: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打开语文书,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师:读几遍了? 生:两遍、三遍。师:谁能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师:响亮、大声地读,咱们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是不是读准了。师:比较流畅,再读读这词。 生:

5、中断、至此回。师:“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3初步指导读诗。师: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请一名女同学读)师:听出她的停顿了吗?你给了大家很好的提示这叫“二二二一”,老师还有给你提个建议,读得再慢一点,你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古诗第一句。)师: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全班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师:有味道吧。诗歌读起来就有歌的味道,唱歌时,我们有时要重唱,今天我们读诗就来叠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句,老师依你们的节奏读后三个字,把握好节奏,我们一

6、起来。(师生合作读诗)师:咱们换一下,老师读一句,你们依着老师的节奏来,老师读一句,你们重复后面三个字。(师生合作读诗)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师: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不信,我们静静地默读一边遍,这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是连环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生: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师:有没有补充? 生:天门、日边。师:这叫读得细致,找得清楚。瞧,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天门、青山”写的都是天门山,“楚江、碧水”写的都是楚江,前三句从不同视角反复写了天门山、楚江,最后一句写了远处的“孤帆、日”,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让我们

7、一起乘着小船去“望天门山”。二、整体感知。1、师: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生自由读诗)2、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同学还摇头晃脑,这是读诗的状态。谁来读?(一生读全诗)师:声音很好听,字音读得准。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中断”、“至此回”。生:中断、至此回。师:“至此回”中的翘舌音“至”、平舌音“此”读得很清楚。谁再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一生读,速度较快。)3、师: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这每行七字的诗停顿是二、二、二、一。(课件出示划节拍线的全诗)谁再读?(一生根据节拍

8、线再读。)4、师:有点儿“歌”的韵味,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李白的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景物的字、词。生: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板:景)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生:就是长江。(出示注释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师:这些景组合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比如,天门山是高的,那楚江是?用一个字。生:广。师:孤帆和太阳离作者是生:很远。师:山高、水广、帆远,这些景组成图画的境界是高广辽远的。那咱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大家跟着我的手势轻声读,不要跑到我的手势前面去了。(教师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慢

9、读,学生渐渐读出诗的韵味)师: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图画的色彩,这水是什么颜色?生:碧色。师:仔细看这个“碧”字(此字放大),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生:上面的偏旁是“王”和“白”,下面是“石”师: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根据字形,你知道“碧水”是怎样的水吗?生:略。师: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你看,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读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读生:阶前碧草

10、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师: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读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个“碧”字,让景色熠熠生辉。再看,这山是什么色彩?生:青色。师:孤帆是(生:白色)师:碧、青、白,李白望见的(指课题“望”)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同学们,体会到高广辽远,我们把读诗的速度放慢了,体会到明丽温暖,这慢中还要透着激昂。我们合作着来读读,你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师:换一下,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三、 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师:什么叫“中断”? 生:就是断掉了。师:那“中”呢? 生:中间断了。师:就是从中间

11、断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断”的小篆写法。(教师板书“断”的小篆写法)师:中间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个“断”字,你知道天门山是怎么断的吗? 生:劈开的。师:用刀给劈开的。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那把利斧,那把刀是什么?生:江水。师:楚江开,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开”(板书)一双大手把门栓给拉开,如果天门山就是一扇门,那么你觉得大手是谁的? 生:是楚江。师:楚江是大手,楚江是利斧。“断”和“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闭上眼睛想一想。(老师读第一句诗,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生:有两座山相对出,楚江水从中间流出来。师:把它冲开了。你看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楚江

12、把山都冲开了,你们感觉楚江怎么样? 生:凶。师:换个词“汹涌”。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通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使学生对诗句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指导朗读,水到渠成。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师:李白坐在船上又看到了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师:“回”字非常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种意思。(教师翻开字典。)谁给大家读一读?生: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师:“回”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 生:一回旋。师:你认为水中间有漩涡,对吗?有不同理解吗?生:我觉得是二,因为我觉得“碧水东流

13、至此回”“东流”就是往回走。师:你是凭感觉走。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师:没有了。那我们把这个字再送回去,你们再读读这句诗。(学生再读本句。)碧水之西向东流,流的时候碰上了 生:天门山。师:于是,它不得不折向北流。那是第几种意思? 生:第二种。师:对,是流到这儿改变方向。你们知道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老师告诉你们,据记载这两山相聚数公里,也就是江面宽十几里,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江水。这天门山硬生生地让它们掉了个头,你觉得天门山怎么样?生1:雄伟。 生2:天门山很宽阔。师:很有力量的意思吗?真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愿来读。(指名读。)师:那是浩荡的水,那是山和水在较量,要读好那个“回”字。(再指名读)师:是水和山在较量。一起读。(全班齐读本句。)师:同学们,山是险峻的山,水是浩荡的水,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了这样的状景。再读。(学生齐读一二两句。)本环节对于“回”的处理非常好,将三种意思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答案,还要说明原因。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字带入诗句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意,同时也明白了诗句的意思。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师:真好。李白顺流而下,这船离青山近了,他又望见生:两岸青山相对出。(连点三个学生回答)师:有味道!什么叫相对呢?(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