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7《望月怀远》课件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181023665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7《望月怀远》课件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7《望月怀远》课件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7《望月怀远》课件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 7《望月怀远》课件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2、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3、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4、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

2、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学习指导:初读诗歌,了解大意,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感情,初步把握诗歌大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

3、梦佳期,遥夜:长夜 竟夕:整个晚上 怜:珍惜 滋:滋润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谓把月光抓在手中 佳期:指聚首的时候,望 月 怀 远,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学习指导二:再读诗歌,探究诗意,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朗读诗歌,思考: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4、“灭烛怜光

4、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

5、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 写因

6、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写景抒情,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

7、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七、八句写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请思考: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

8、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搜集到的关于“月”的诗句并谈谈你的认识,下面就从“悲”“欢”“离”“合”四个层面分析唐宋诗词中“月”的意象,一、悲永恒与无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二、欢美人、爱情,1、月与美

9、人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 (相逢行 ) 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浣溪沙 晏殊 )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2、月与爱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欧阳修 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晏几道六么令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诉衷情张先,3、其他美好的事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 山石,总之,在唐宋诗人的笔下不论是描绘美人,

10、美景还是抒写爱情的作品,都频繁使用“月”的意象,将款款深情和欢欣喜悦寄托于明月。此时的月不是冷清,不是悲愁,而是在诗人含情脉脉的眼中幻化为温情与喜悦,浪漫与温馨,三、离分别、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四、合团聚、团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

11、时。吕本中 采桑子,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余韵袅袅,荡气回肠,学习目标: 1.积累背诵唐诗。 2.学会分析诗歌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遥夜:长夜 竟夕:整个晚上 怜:珍惜 滋:滋润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谓把月光抓在手中 佳期:指聚首的时候,望 月 怀 远,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

12、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朗读诗歌,思考: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理解,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什么样的意境? “生”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

13、,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生”字好像是大海孕育了明月,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

14、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有何意味?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 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

15、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5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8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送于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

16、名作。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换位思考法来写,即设想妻子儿女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孩子们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妻子的头发,清辉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全诗写乱离岁月,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挚动人,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首二句写表现了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末二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