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86461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 “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问题主要有: 人口综合素质 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 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民经济信 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 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影响: 经济发展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 超过

2、 10 万亿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 6 大贸易国,人 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社会发展方面。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消除贫困、防灾减灾、医疗卫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 恢复与重建取得

3、成效。2.威斯特伐里亚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由来:威斯特法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体系对欧洲构成的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法国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

4、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形成的均势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到18世纪未时,就已经有许多曾经的大国衰落了。3.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是由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所支配的2)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路标是根据权利定义的利益概念3)权利界定的利益概念是不确定的4)一般道德原则不适用于政治领域5)不应将一具体国家的道德扩展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26)政治现实主义坚持政治领域的自主性4.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1)当今世界文明差异明显,文明是人类历史的主线2)文明的冲突成为未来左右全球政治的最主要冲突3)同质文明内部的整合(欧盟)

5、4)国际关系日趋非西方化5)儒教与伊斯兰教国家的结合是对西方的头号威胁5.美国“新帝国轮 ”1) “单极稳定论”现在是一超独强、没有没有对手的美国“单极时代” ,美国的实力越突出越强大,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就越稳定越和平。2) “先发制人论”是一种主动出击, “美国将在威胁完全形成之前就采取行动”3) “主权有限论”主权是有限的,不可能到国际法所赋予的主权的完全保护,美国等其他国家可采取一切手段进行干涉。4) “民主和平论” “民主国家间不会发生战争” , “民主国家”要以战争的方式帮助那些“非民主国家”重新建立民主,实现和平。6.莫德尔斯基的“世界大国论 ”1)必须是有安全盈余的岛国或半岛

6、2)要有全球性政治组织和占世界一半以上的海军3)要有创新性主导经济和强大综合经济实力4)国内政治开放稳定7.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美国、 英国、 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 其中主要有: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 大国一致原

7、则” 。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 民族的独立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许多国家的学者以雅尔塔会议为标志, 对战时三国首脑会议就结束 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政治所达成的各种规划、协议、协定和谅解,总的称为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特别是对美、苏两极体系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积极意义: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 雅尔塔体系促进人民民主,社会主3

8、义,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抑制法西斯主义势力的死灰复燃或东山再起将起长远的作用; 它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 程度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它维护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它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民族解放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化潮流的高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利于世界经济和科 技的发展。 ) 消极意义:1.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3.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 了不利的影响。 4.造

9、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地根源。在世界 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8.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 1955 年 4 月 18-24 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 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 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 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 会议一致通过了包 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 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 10 项原则。这 10 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

10、 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 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亚非新兴国家与帝国主义、 新老殖民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 作的共同愿望。 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亚非会议高举独立、和平、友好与合作的旗帜,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隆精神。这个精神贯穿于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决议之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会议的原则和精神并未过时,更没有消失,相反,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

11、验,它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史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所制定的十项原则,是稳定世界局势、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

12、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 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 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 “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 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10. 恐怖主义4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一般是指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意在达 成宗教、 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 (平

13、民) 或将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 这类行动一般由非政府机构策动。危害: 跟黑社会相比, 恐怖主义对国家、 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 它不仅有组织、 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 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 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 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 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 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 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1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以发生在1991年 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

14、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前)苏联划上句号。首先,至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此采用国内较普遍的提法,即是苏联执政党在 发展和改革中出现了失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 向,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最终诱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 机。在思想上,苏共存在教条主义倾向,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滞后性,对待社会主义缺乏 正确认识,以至苏共国家领导人在决策中失误频频。在经济上,苏共在执政过程当中未能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经济 建设没有搞好。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因缺乏经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发展问 题的认识具有片面洼和局限性。

15、在政治上, 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一直存在 严重问题。一是长期以党代政、中央集权而形成严重的职务终身制和干部任命制,造成了个 崇拜泛滥成灾,党内腐败愈演愈烈。二是党内民主缺乏保障,虽然苏联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而使民主集中制最终流于形式。三是苏共作为个先进的政治机体实际已名存实亡。苏共长期忽视党建工作,忽视党群关系,党的队 伍日益行政化、官僚化。在民族问题上, 苏联是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就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民够决系和民够矛盾。教训 1.认清发展方向, 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2 注重发展经济, 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

16、本。3 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依然富有重要意义。4 在改革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路线12、相互依存论:相互依存论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1)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易摧性和敏感性。虽然美苏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是在军事上它们却是最脆弱的,在核时代条件下互为“人质”;(2) 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即类似能源、人口、环境、粮食、裁军、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3)“高级政治”( 指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等)逐步向“低级政治” (指经济发展、人口与粮食问题、社会福利等)过渡;(4)各国再也不能闭关锁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缓和与开放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5)随着缓和形势的发展,国际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国际冲突的趋势;(6)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作用日益减弱;(7)谈判逐步取代冷战,均势逐步取代遏制;(8) 研究对象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转向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跨国组织;(9) 主张在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