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86445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2 使用时间:2014-4-29- 1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师荣兰 审核人:张桂秋 领导签字:杨青兰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 2、3【知识链接】1、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

2、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2、儒家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3、孔子孔子(前 551-前 479 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

3、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4、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 中庸 、 孟子合为“四书” 。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1.无得而逾焉( y ) 2.绥之斯来( su ) 3.莞(wn)尔

4、 4.一箪食( dn ) 5.自牖执其手(yu) 6.子哭之恸(tng)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2 使用时间:2014-4-29- 2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1、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2、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3、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4、仰之弥高:更加5、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6、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 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 然7、当仁:遇到,面对8、子之武城:往、去9、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5、10、予所否者:我11 、人不堪其忧:忍受12、自牖执其手:窗户13、子哭之恸:极度悲痛四、注意如下特殊句式。博我以文:介词结构后置句,使动用法。是丘也:判断句。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五、 、一词多义如有所立卓尔(动词好像)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句末语气词)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相当于“然” 割鸡焉用牛刀(表疑问,译为“哪里” “怎么” )多见其不知量也(代词,代人)人不堪其忧(指示代词这)其何伤于日月乎/如之何其可及也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

6、强化某种语气的副词)夫子之不可及也(动词比得上,赶得上)比及二年(动词等到)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形容词,满足)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2 使用时间:2014-4-29- 3 -天厌之!天厌之!(动词厌恶,厌弃)六、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3、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没有隐瞒的。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7、。地位高的人学习了礼乐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驱使)。六、理解并积累下列熟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整体感知】请将教材中 13 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一)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类:课文第 1、2、3 章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 9、10、11、12、13 章。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课文第 4、5、6、7、8 章。【合作探究】一、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审题:1、直接问,概括答;2、请简要分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题规范:先概括

8、答,然后进行分析)答题思路: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分析,概括出要点,形成答案。例如:从子贡“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可看出:孔子在弟子们心中的地位高不可攀,孔子备受学生的敬仰。从子贡“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我的疑问: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2 使用时间:2014-4-29- 4 -荣,其死也哀, “可看出:孔子才德兼备,学识丰富,能力过人,可谓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从颜渊“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9、我以礼,欲罢不能。 “可看出孔子循循善诱,施教有法。是一位很好的老师。组织答案:在学生的眼中,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才德兼备、谦虚有礼、施教有法的圣人。他是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也是无法超越的。(方法:教师提供思路,小组讨论,提交班级讨论,一起形成答案)二、从孔子对学生的教导中可看出孔子具有哪些思想和品质?从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可看出孔子谦虚,执着的品格。从“当仁,不让于师”中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从 6 章可看出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从 7 章的对话中可看出孔子知错即改,师生间相互尊重

10、、相互平等,关系和谐融洽;从 8 章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行为不悦,老师为了表白自己发誓赌咒,可见师生间是多么平等融洽呀。组织答案:孔子重视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谦虚,执着,孜孜不倦,知错即改。(按照上一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讨论完成,共同形成答案,每个组提交一份)三、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和关爱中,又可看到怎样一个孔子?高度赞扬颜回,可见孔子对“安贫乐道”的赞成,也可见孔子对学生不吝赞扬。对生病的冉耕充满关爱,情深意重,对颜渊之死充满痛惜。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孔子的言行中自然流露的,孔子对学生的关爱、赞扬、痛惜,都是发自内心的。组织答案:孔子发自内

11、心地赞扬和关爱学生,并对学生的去世痛惜不已。(每个同学按照刚才所训练的思路和方法,自主完成,形成分析和答案)我的疑问:1、第一二节中的几个比喻,有何作用?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孔丘是他人无法超越的。2、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有没有不理解或不认同的地方?例如: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无比崇敬,认为“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弟子不可能超不过老师,也不应该超不过老师,否则时代怎么进步。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 “青取之于蓝而甚于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后辈一定要有超过前辈的决

12、心和勇气,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课堂小结:过去,我们对孔子,孔子思想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抽象。那么今天,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分析和概括,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具体、真实而又可爱的孔子。2012-2013学年度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编号:02 使用时间:2014-4-29- 5 -【拓展提升】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并选择其中一条,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写在作文本上)循循善诱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诲人不倦 当仁,不让于师示例当仁不让于师 (2011-05-22 19:44:58)转载标签: 校园 创业 仁 成功 梦想 亚里士多德在孔子的学

13、问和思想中,仁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孔子甚至把仁当做一切行为的原则,同时把仁当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在孔子的眼里,仁就是判断一切事物是非的标准。如果觉得违背了仁的原则,即使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说的话,也是不能接受的。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 。意思是在面对仁的时候,即使是自己的老师,学生也不必跟老师谦让。这种当仁不让的精神,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传统,也是全人类一种普遍性格。就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实质精神和“当仁不让”是一样的。亚里士多德从 17 岁开始入师门,跟随柏拉图达 20 年之久,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同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亚

14、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应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果亚里士多德一味地跟随自己的老师走,那么他能创立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能够对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吗?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吗?显然是不能的,也是无法想象的。在衣表光鲜的照耀下,在物欲横流世界里,在车水马龙繁华都市里,往往会有有一些成功人士聚集在一起闲谈,谈谈他们以前的辛酸历程。大有过之歪弄事实,实则就是吹捧自己成功的光环和荣耀,幷给正在创业,奋斗中的人造成了萦绕在脑海中无法散去的阴霾,

15、带给他们压力,让他们知难而退。在闲聊中极力地吹嘘自己是如何艰难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这种有点自夸自大的行为要不得,那么那些正在创业或正在奋斗的人是不是会因此放弃呢?那我要告诉你们,你们千万不要放弃,他们说的话可以倾心去听,但不可迷信。心长在你胸口上,脚长在你腿上,你要做,你要走,谁能阻止你。在创业的路上必定会充满荆棘,会有过许多泪水,这只是过程。如果你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么你可能成功,拥抱美丽的鲜花。如果你听从他们的观点,那么你就甭想获得成功,与理想走的越来越远。不止这样,同时,回味以往,你会觉得无怨无悔,心胸更为豁达。得到心灵的慰藉和从没有过的满足,幸福。故要“当仁不让于师” ,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昂首前行。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