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80499744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学科文化生活下学期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 分,共 40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红色旅游B参观历史博物馆C看电视、听音乐D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 , 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是()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BCD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B、在全社会形

2、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4在 xx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21 个聋哑演员将舞蹈 千于观音表演得天衣无缝、美妙绝伦。舞蹈千手观音 , 主要运用了手的变化来表达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千变万化。 21 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 , 在绚丽多彩的灯光辉映下 , 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感受。这说明()A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总是积极的B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C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D艺术创作不需要通过社会实践5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在经济发展中

3、,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发展 ,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ABCD6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应该做到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引进外国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ABCD7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A、B、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

4、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D、8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文化具有继承性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勇敢团结统一A BCD 10文化塑造人生 , 主要表现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BCD我国著名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据此回答1113 题。11 各美其美 , 美人之美 的基本含义是()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

5、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 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 共同发展12 美美与共 , 天下大同 的基本含义是()A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 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D不同民族之间 , 应该相互尊重 , 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共同维护 ,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13 要做到“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 美美与共 , 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求同存异B兼收并蓄C各国文化一律平等D 公平、公正、合理、正义有人主张 , 传统民俗

6、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 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 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 , 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 在中秋节宣传合谐 ;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据此回答1415题。14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 , 你认为正确的有()A错误 , 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应永恒不变B错误 , 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 , 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 , 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 , 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 , 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5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一

7、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 要全部继承下来B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 要毫不保留地全部抛弃C否定一切旧的文化传统, 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D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 , 去其糟柏 , 批判继承 , 古为今用1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 , 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D面向世界 , 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17“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8、新的动力和基础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 B C D 18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 7 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 , 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此 , 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ABCD19你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精神文化创新能力法制的不断健全民族风俗习惯ABCD20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

9、代国民教育体系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二、不定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21“无信市不立,无法信不灵。 ”近年来,造假、欺诈、拖欠、赖帐事件频频发生。呼唤诚信道德成中国企业界的一种最强音。 中国企业界之所以呼唤诚信道德建设,是因为()A不讲诚信已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普遍现象B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C加强诚信建设可以完全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D诚信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2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因为()A它体现了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B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10、义的指导地位C它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3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24下列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正确的是()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B民族精神的力量是通过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出来的C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D中华民族精神

11、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25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大部分国家以摇头表示否定,以点头表示肯定,而阿尔巴尼亚人则以摇头表示肯定, 以点头表示否定。 绝大部分行握手礼的国家都伸出右手,但印度却相反,如果要握手必须用左手。 许多非洲国家以啃咬来宾的右耳来表示热烈欢迎, 甚至少数国家还有以箭毒涂在来宾的手背上来表示欢迎的礼仪。这些都说明()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B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D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色2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得以证明()A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B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C中华各

12、地方文化各具特色D中华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2 分)27xx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请回答:怎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8xx 年 1 月 30,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参观 , 埃及国家博物馆后说 : 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 , 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 , 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对话、借鉴 , 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 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 也要学习世界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