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80484033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1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以六部处理朝政, 设置锦衣卫 , 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实行学范、增设东昌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以及特点。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 , 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 ,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 , 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 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

2、, 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 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但同时它又是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再政治上的表现。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 八股取士。四、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分期 , 从而弄清本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 教师归纳:( 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4)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明清( 1368 1840)。提出问题( 1)元朝为什么会灭亡?

3、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2)明太祖 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他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 3)明朝为何迁都?一、明朝的勃兴(板书)1元末红巾军起义(板书)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为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提供了有利条1 / 4件。那么 , 朱元璋的势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板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 小字了解。思考:朱元璋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 , 然后教师归纳:一是朱元璋注意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李善长、刘基、朱升等人充当谋士;二是采纳朱升“高筑墙 , 广积粮 , 缓称王”的建议 , (即:扩充兵力 , 巩固后方;发展生

4、产 , 增强经济实力;讲究策略 , 不急于称王。)经过几年的努力 , 朱元璋的势力迅速壮大。朱元璋势力的发展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明朝的建立时间: 1368 年;都城:南京(回忆南京城名字的变化:吴建业, 东晋、南朝建康,元应天 , 明改名为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这样, 朱元璋从农民领袖变为封建皇帝。同年秋, 明军攻入大都 , 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元顺帝逃到塞外 , 仍称元朝 , 史称北元。明朝建立后 , 明太祖为巩固统治, 是怎样加强君权?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板书)1改革机构(板书)(1)地方:废除行中书省 , 设三司(板书)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5、答:行省制度始于元朝, 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 , 职权极重 , 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 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 设三司 , 都直属中央。三司指什么?有什么职能和特点?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 分掌财政、司法、军事 , 三司长官地位平等 , 共商一省事务 , 都直接对皇帝负责。(2)中央:废丞相 , 设六部(板书)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答: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 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 , 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 加强君权 ,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 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 从中央到地方 , 权力都集中于皇

6、帝一人 , 君权空前加强 ,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既然废除了丞相 , 为何又设殿阁大学士?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 致使政务十分繁忙 , 遇事无人商量。所以 , 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 以备顾问 , 但无实权。明成祖时 , 阁臣可参与机务 , 协理朝政 , 逐步形成内阁制度。后来, 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相当于丞相。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 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板书)( 1)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2)职 能:锦衣卫是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 归皇帝直接指挥。它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3)特点:都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朝君主2 / 4专制加强的又

7、一表现是“八股取士”。3八股取士(板书)科举制始创于何时?到明朝时有何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始创于隋朝, 到明朝时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但有变化 , 采取八股取士指导学生看教材“八股取士”一目, 明确“八股文”的含义, 弄清八股取士的目的, 并认识其危害。(1)八股文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叫作“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金榜题名, 埋头攻读经书, 不求实际学问。即使考中作了官, 也至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 培养忠实奴仆 , 以加强君权。( 3)危害:束缚思想 , 败坏人才。明太祖加强君权

8、是为了使明王朝长治久安, 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三、“靖难之役”(板书)1“靖难之役”(板书)明太祖为巩固统治 , 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 , 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 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 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 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 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结果:燕王朱棣取胜, 夺得帝位 , 年号永乐 , 即明成祖。 建文帝懦弱迂腐 , 将领无能 , 失去战机;燕王势力强大, 先发制人 , 精于谋略, 善用奇兵。那么 , 明成祖为何迁都呢?2迁都(板书)明成祖为保住抢到手的皇位, 继续推行建

9、文帝的削藩政策, 进一步加强君权。而削藩又导致北方对蒙古的防御力量大为削弱。所以,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于 1421 年迁都。厂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构, 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 也归皇帝直接控制。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立的, 西厂是后来明宪宗时设置的(小结)归纳一下, 明朝前期是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的?( 1)改革行政机构。明太祖在地方 , 废行省 , 设三司 , 直属中央;在中央 , 废丞相 , 设六部 , 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 ,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军政大权 集于皇帝一身。另设殿阁大学士, 以备顾问。( 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明太祖时设锦衣卫 , 明成祖时设东厂 , 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 目的是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这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3)八股取士。目的是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这是明朝在思想文3 / 4化方面加强君权的表现。( 4)明成祖即位后 , 继续削藩 , 以加强君权。( 5)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 , 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 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 , 只有依靠 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暴露了封建统治的危四伏、矛所以 , 它恰恰反映了封建社会已逐步走向衰落。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