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007142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题分类之综合非选择部分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历史开学测 综合部分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

2、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 材料二中“其专在下” 、 “其专在上”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答案】(1)王夫之:郡县制影响深远,有利于中央集权。 “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力过大, “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 顾炎武主张: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2)主要思想:联邦制、分权制衡。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

3、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作用的理解,根据“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古今上下皆安之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是:郡县制影响深远,比实行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安定和有利于中央集权。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在领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性较强,因此“其专在下”指的是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缺乏自主性。根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顾炎武对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态度:

4、郡县制更有利于长治久安,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不利于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因此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2)根据“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结合1787 年宪法可知,两种政府为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由此可知为联邦制;“几个分立的部门”主要指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由此可知为分权制衡。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但是过度集权不利于地方发挥自主性。美国独立后曾采用邦联制,不利于

5、美国国家的发展,后改行联邦制,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又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因此: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难度】较难(1)据材料一,分析文革时期和 1978 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4)结合上述材料和有关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答案】(1)文革时期城市化发展停滞,原因是文革动乱,经济建设遭破

6、坏:1978 年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2)特点: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城市实行改革开放,城市工业生产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3)国内:城市经济体制改苹。加速了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加入WTO,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4)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增加农村的投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从材料一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判断可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原因时可联系当时的时

7、代特征:如文革和改革开放的进行等;(2)从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可知人口流动的方向,分析原因时注意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3)时代背景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内背景可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层面说明;国际背景可从时代的主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角度分析说明。 (4)本问的解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难度】困难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为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

8、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1829 年,杰克逊总统上台后, 主张轮流当官。他认为, “所有官员的职责都是简单明了的,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能很快掌握它。” ,任命官员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而不是履行公职的能力。这种文官制度被美国史学界称之为“分赃制”此后美国的文官制度不断改革,1883 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文官法,即彭

9、德尔顿法: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规定:(一)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见习期满且表现合格者才列入正式的等级文官;(二)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四)不准任何官员或议员接受金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违者将受罚款或拘禁;(五)设立总统直辖的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考试,保证“正确、统一和公正” ,防止出现泄密和舞弊等情况。违者要处罚金或徒刑。摘编自王靖儒美国文官制度改革(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 (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

10、成。 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 的重用) ;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3)变化:政党分赃制到量才录用制。 意义:促进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提高了文官的素质;有利于政府工作稳定性的加强和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脉络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世袭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从政治上地主阶级日益堀起、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思想文化上

11、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等方面加以考虑。 (2)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脉络的理解。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可以直接根据材料四提取,如考试方式、中央的地位、完善等方面: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任命官员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和“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体现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促进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提高了文官的素质;有利于政 府工作稳定性的加强和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难度】困难4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18 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 19 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 ,在基督教文化中, “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据董玉洁中国龙 vs 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分别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20 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 ,中国

13、“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他们还认为, “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 。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1970 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3)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

14、“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答案】 (1)1718 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 19 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衰落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骄傲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 (3)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不是。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文革中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思想僵化。 是。当时的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简单,资源消耗少;人们崇尚节俭;生活方式符合环保要求。【解析】试题分析:(

15、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时期背景来考虑:1718 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19 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 “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就可以分析出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3)

16、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1970 年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第(2)小问是开放性的题目,先给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理由。【难度】较难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材料二 到 1930 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据 1935 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 14388 所,在农村教育中占 73.1%。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