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06907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附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语后四章探究性同步检测题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 语:宰我、 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11.3)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读本 ,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浙江省湖州中学 2009年 3月月考试题)子曰:“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 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3、细

2、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 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 闻礼,又 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4、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 (2 分)5、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

3、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3 分)四、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6、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 ,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 分)7、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2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

4、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8、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含意一样吗?你认为哪句更有现实意义?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 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9、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0、思考一下,孔子在此章中表达的思

5、想还吻合儒家的哪种思想?(1 分)七、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八、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1)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予!天丧予!” (11.9)(2)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 欲从之,末由也已。 ” (9.11)13、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1 分)14、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3 分)九、阅读下面的文字

6、,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 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 (17.4)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 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13)17、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 ,例如“不愤不启” “四海之内皆兄弟” ,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

7、 分)并解释请解释这个俗语的意思。 (1 分)318、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 (3 分)十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子之武城 ,闻弦歌 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 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注】 武城:鲁 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19、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 分)20、俞廷镳说:“牛刀似誉, 割鸡似嘲。夹入焉用 ,

8、似警 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 ”(四书评本 )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结合孔子的理想作简要分析。 (2 分)21、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2 分)2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2 分)十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 分)(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 )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2)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9、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 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23、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1 分)夫子 A: 夫子 B: 24、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3 分)25、第一则材料中,子贡的话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适宜在哪里?(3 分)426、 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

10、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27、“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子,以“夫子哂之”为证。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作逆向思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请分点表述。28、有人这样解读“夫子哂之”:“ 孔子哂子路之言,而未哂子路之行” 。你是否同意?说说你的理由。 (3 分)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 分)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

11、: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9、根据四弟子的言行,概括各自的志向和性格特点。 (4 分)5子 路 志

12、向: 性格: 冉 有 志向: 性格: 公西华 志向: 性格: 曾 皙 志向: 性格: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有人认为孔子“与点”是因为“道不行” ,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孔子“乘桴浮于海”心境的反映;也有人说孔子“与点”是因为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儒者大同理想实现后的写照。请结合你对孔子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0、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31、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想法?3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十六、阅读下面两段文。 (5 分) (2012 年浙江省杭州二中第一次仿

13、真考)(一)有子曰:“礼之用,和 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二)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33、第一则材料中, “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 (1 分)34、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4 分)6十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乡原,德之 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孔子

14、所说的“乡原” ,是指什么样的人?(1 分)36、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3 分)十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恶之。 ” (13.24)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 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 乡人皆恶之,是 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37、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 字左右)十九、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 恶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 恶之。 ”子曰:“乡愿,德之 贼也。 ”38、仁者如何真正地做到“好人”和“恶人”?(2 分)39、孔子认为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但是7“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是现在很多人的处世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