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921223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 摘要: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保障, 教育政策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 所以教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业, 它不可能完全以追求高利润为目标, 而是要兼顾公益性和公平性。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对教育产业进行分析得出,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其改革的必经之路, 高等教育的产品是拥有知识和高科技的人力资本, 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人力资本, 将教育产业化之后, 更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合格的学生, 学生在教育市场上有更大的话语权从而争取到更优秀的教育服务质量。关键词:产业经济学; 教育产业; 行业分析;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持续了很多年, 有人认为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育在

2、我国一直是福利性的事业, 并从法律和经济上为保障公民的这一合法权益而提供了大力支持, 比如将这一权利列入宪法、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 所以教育应该作为一项公益事业, 以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己任, 而不应该产业化, 将它等同于农业、工业一样, 成为一条发财致富的途径。有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作用日益明显, 人力资本逐渐超越金钱资本、土地、矿产资源和工具等的作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知识、高科技、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决定了劳动者的专业化水平, 包括劳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本应将其产业化, 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以更好的服务培养更多的人才, 所以理应成为一个有投资、

3、有收益的产业。而且在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 教育属于第三产业, 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影响的产业之一。教育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教育是国家公共服务职能之一, 政府是教育服务的主体。教育产业化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将教育市场化运作更有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 促进教育创新。本文首先对关于发展教育产业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分析和讨论了教育产业更好发展的途径。一、产业经济视角下发展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分析(一) 高校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4、高等教育内部的经济效益, 每年的在校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衍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校办产业的外部经济效益, 高校有各类人才、专家、学者, 这些人掌握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开办着众多的科研实验室, 每年的科研成果如果转化成生产力, 将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全年完成销售额43亿元, 利润有4.49亿元, 再比如早在1960年,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在校教师就开办了170家高技术公司, 1994年, 该校师生所创办的公司就创造了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 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 相当于全世界排名第24位国家的收入。所以不能再把教育当成一

5、个消费部门, 而应当成一个最有效、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本投入。(二) 教育产业化是满足人们受教育多元化需求的保障由于国家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衡, 优质教育资源依然是一种奢侈品或稀缺品, 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 对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国家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非常有限, 而且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高等教育不发达, 高等教育市场不完善, 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从而引发大批高中生到国外上大学, 国外很多高校看准了中国人对教育消费的需求, 大力开辟对华教育市场, 中国留美学生每年给美国提供22亿美元收入。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家庭每年花在子女接受教育上的支出就占家庭收入的27%。二、“五力模型”下的

6、教育产业发展的简单分析五力模型也叫波特竞争力模型, 该模型主要是对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及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探究, 它认为一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一般由五大项竞争力决定的:供应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方讨价还价的技能、潜在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能力、当前行业内部竞争对手的实际竞争力、替代产品的替代能力。(一) 新的竞争者入侵说到高等教育一般会想到是公立、私立的教育机构, 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比如虚拟大学、网络上的MOOC课程、企业大学、海外大学等,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变成了众多知识传播的场所之一。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壁垒主要有品牌忠诚、启动成本、资产要求、认证及规制要求和政府管制。目

7、前而言, 在中国, 一张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的毕业证书依然是接受高业教育的唯一凭证, 这在一定程度对新的竞争者造成一定的壁垒, 这些竞争者还不能提供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但是网络课程、网络大学对于一些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比如项目管理、心理咨询等, 毕竟高校提供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太强。(二) 现有院校之间的竞争现有院校之间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从每年各高校的招生政策上就可以看出, 每年的自主招生政策是学校吸引学生报考的亮点, 各高校为了吸引真正有能力的学生就读可谓想尽各种方法。尽管竞争很激烈, 但学术水平和提供的就业前景依然是各高校的主要竞争力。要想打击对手, 各院校

8、需要用科学技术更新教学质量, 并让自己的教育服务变得更有特点,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和高校名望。(三)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和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是学生, 对于现有的高校来说, 高考分数依然是学生竞选高校的唯一标准, 对于全日制统招生来说, 学生的讨价还价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由于高校的运营成本依然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学费的制定标准是统一的。学生没有太多择校及转校权, 学校也不提供自主择的机会, 所以学生和高校都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另外, 购买者还有许多非全日制的成人学生, 雇用学生的机构和使用大学科研成果的组织, 他们通过要求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来对大学实施讨价还价的权利,

9、 这会增加院校的运行开支。供应者还包括信息资源、教育技术和网络通讯的提供者, 它们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对于提高高校的硬件水平及科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它们的议价能力还是很强的。(四) 替代产品的替代能力高等教育替代者是指人们能够选择的替代高等教育的新方式, 如营利机构提供的教育证书、某专业的技能培训提供的培训证书等都是大学学历的替代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高科技领域, 比如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 由于这些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飞快, 外部培训机构能以相对低的成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很多跨国公司提供的教育项目就被一些大学用来替代自己的课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现在对高等教育

10、的替代品有很多。三、产业布局和发展理论下的教育产业发展建议(一) 合理配制教育资源, 提高办学效益教育产业化应遵循价值规律, 在明确了教育的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关系的基础上, 使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区域内按市场方式来配置, 使教育以市场独立主体的角色出现。现在国家为了体现了教育公平, 对高校的择生权及学生的择校权都有非常大的限制, 学生高考发挥失常就可能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而高校在国内择生方面, 还是以高考及志愿填报为主进行双向选择, 在这一点上, 如果要做到教育产业化发展, 应该向国外的高校学习, 一方面在招生录取上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真正录取到有真才实学的学生,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招生

11、渠道, 尤其是扩大对外招生渠道。(二) 挖掘公众投资潜力,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教育是家庭的一项重要的投资, 接受优质教育可以得到高回报率的教育投资意识正在形成, 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地位上的一条最佳最省力的上升渠道, 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能力, 提供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 所以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国家应在一定的办学约束机制下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办学,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私人办学,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 使办学规模多样化。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学需要, 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形成竞争机制, 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目前一些民办教育在教材探索及教学效果方面的突出成就

12、使其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并出现一些固定资产达几亿元规模的学校。(三) 激活高等教育产业自身的造血能力由于之前政府对高校的干预, 高校教师自主办企业的热情不高, 很多的科研成果都束之高阁, 这是对国家教育经费的一种浪费, 本来教育基金就是为了投资新科技, 结果研制出来之后, 投放市场的渠道被堵, 所以学校应利用人才和信息、科研、装备等优势大力发展校办产业, 实现产学研结合, 让学校直接进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领域, 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得如火如荼, 而高等教育改革则寸步难行, 在面临着国外高校、网络教育、职业培训等的人才竞争情况下, 我们必须提高对教育产业化紧迫性的认识, 加速教育产业化的进程, 这样既能促进高校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又能促进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的转化,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参考文献1刘福忠, 袁海萍, 刘凯。浅析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 (2) .2吴鲁平。新加坡教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 2008.-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