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920592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动态研究 一、问题提出新的文明,需要新的产业结构予以支撑。在工业文明时代,支撑其的产业结构是以工业生产方式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实质是产业工业结构;在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破坏生态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扬弃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时代,支撑其的产业结构则是以生态方式生产的生态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实质是产业生态结构。我国现正以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方式走向生态文明,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构成中国国家战略的新思想。但也

2、应该看到,受制于工业文明的强大惯性,工业文明不可能自发、自动地迈入生态文明;同样,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也不可能自发、自动地向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产业生态结构升级。由此,在理论上及其实证上开展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评价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从现有文献看:国外关于产业生态化方面的研究,1970 年,美国土壤学家 WAlbrecthe 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强调要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使农业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产与生态的协调。1991 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强调“这是一种对环境无害或生态系统可以长期承受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环境与发展兼顾的模式”

3、。“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此后,关于产业生态化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农业和工业扩展到“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产业等领域。可见,无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还是生态服务业,其核心思想无非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发展的规律为依据,用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等手段,改造产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实现“人一自然社会一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催生了产业生态学,而产业生态化是对产业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实践应用。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实施,

4、产业生态化发展开始在发达国家渐成潮流,到目前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化市场机制,研究趋势已从单纯的理念、技术路径探讨,逐步转入以理念、技术、经济、制度和管理等综合考虑和系统研究(Graedel & Allenby, 2000)。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还滞后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实践。相关文献对产业生态化的历史渊源(郭守前,2002)、概念界定(厉无畏,2004)、研究对象(黄志斌等,2005)、成因及对策(耿焜,2006)、生态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李娣等,2010;陆根尧等,2012)等进行了探讨。可见,国内外的研究更多地偏重于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理论研究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的很少,尤其是以区

5、域为例的实证研究更少。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其内部,苏南苏北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显着,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既有苏南工业化程度很高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也有苏北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与我国的总体情况极为相似。本文以江苏为样本,对江苏省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分析,追踪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为促进江苏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二、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数据说明1. 研究方法随着近年来对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日益重视,许多学者开发出数十种评价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选择适当的方法是科学评价产业生态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

6、的评价目的也要求不同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采用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 2005-2012年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的主要思想来源于集对同一度分析这一方法。集对同一度分析,是对有一定联系的集合做成对子、分析其同一性来进行综合评价。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则是在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二维综合评价中加入时间因素,变成三维立体综合评价,从而动态的体现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步骤如下:【1】6. 由表 4 绘制江苏省产业生态化系统、各子系统贡献值的折线图,见图 1。【图1】五、实证结果分析1. 总系统贡献值逐年增长从图 1 可以看出,江苏省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综合序参量

7、呈现出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强的趋势。将此结论与实际情况对比来看,此结论比较客观。此外,江苏省 2005-2012 年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较为平稳,说明江苏省这八年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比较稳定。2. 子系统结构比例差异较大从表 4 可以看出,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支持力均有较明显的增长,对总系统的贡献率有较大的起伏。微观层面由 2005 年的 0.135 增长到 2012 年的 1.616,增长了1.48 个点,以 2012 年的增幅最引人注目,比 2011 年增长了0.35 个点;中观层面由 2005 年的 0.159 增长到 2012 年的 1.553,增长了 1.39 个点,2012 年

8、的增幅最引人注目,增长了 0.41 个点;宏观层面由 2005 年的 0.155 增长到 2012 年的 1.639,增长了 1.48 个点。同时,增长速率的差异直接导致子系统对于总系统贡献率的起伏波动,2005 年中观层面支持力水平处于领先水平,但 2006 年之后,宏观层面支持力的贡献率迅速超越了中观层面支持力并且直到 2012年均处于领先水平;2005-2010 年微观层面支持力水平在三个子系统中一直处于相对较弱的水平,但2010 年之后,微观层面支持力系统的贡献率开始超越中观层面支持力。微观层面支持力:2005-2012 年产业发展低碳性的贡献值低于产业发展生态性,但 2009-201

9、1 年这两年低碳性贡献值的增长速率曾一度快于生态性的增长速率。中观层面支持力:两个领域层八年来的发展步伐不一致,对子系统的贡献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发展的高级性对中观层面系统的贡献率基本上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产业发展现代性的贡献率在 2011 年曾一度赶超产业发展的高级性指标,并在 2007、2009、2010 年增长强劲。宏观层面支持力:人民生活的宜居性在这 8 年期间对宏观层面系统的贡献率一直比较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在 2005 年至 2010 年发展缓慢,2010 年之后加快步伐,开始赶超人民生活宜居性水平。3. 各指标结构比例差异较大(1)产业发展的低碳性万元 GDP 工业废水排放量

1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粉) 尘排放量对低碳性的贡献率较大,特别是减少工业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对产业发展的低碳性贡献显着,反映了近几年江苏省工业企业加强源头控制,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加强对工业粉尘的收集处理,加快绿色生态产业的建设步伐。针对万元 GDP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低的贡献率,江苏省工业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固体废物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产业发展的生态性单位 GDP 能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贡献显着,反映了近几年江苏省积极响应节能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城

11、乡人居环境。针对污水处理率较低的贡献率,江苏省工业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雨污分流、截流等处理措施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处理工艺,鼓励自然、生态的处理方式;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高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能力。(3)产业发展的现代性第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环保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贡献显着。库兹涅兹认为,三大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推动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引导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江苏省第三产业越来越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第三产业的持续扩张和资源向第三产业的配置,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演进步伐。针

12、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的贡献率,江苏省需利用服务业加快我省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推动江苏服务业市场的全球化以期有效提高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4)产业发展的高级性新产品产值占 GDP 的比重、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比重贡献显着。反映了近几年江苏省生态工业园新产品的数量及产值明显增加,重视新产品的研发、专利的发明,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产品性能,发挥专利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作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低的贡献率,江苏工业企业应重视清洁生产,采用科学手段优化生产过程和产品,从源头上控制。(5)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13、入是衡量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的主要因素。反映了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人民生活以及环境生态方面的重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针对城镇化率较低的贡献率也间接反映了江苏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江苏继续提高整体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动力在苏中、苏北地区,推动乡村人口往城镇迁移、郊县镇街整合归并。(6)人民生活的宜居性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较高的贡献率反映了近年来江苏省道路面积趋于合理,通过加大政府的公共交通管理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准确定位公共交通企业,逐步改善公交票价、质量和竞争机制管理等措施,深刻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低的贡

14、献率,江苏省应从增加青年人的收入和消费以及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带动消费总体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董锁成、何希吴、周长进:中国百年资源、环境与发展报告1950-2050 年资源、环境与经济演变和对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版。2严东生等:论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3陈传廉:区域综合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4蒋寒迪: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沈阳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 年第 4 期。5王金南:发展循环经济是 21 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北京环境科学研究2002 年第 3 期。6陈万灵:组织制度创新:生态工业发展的动力,北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 年第 4 期。7耿馄: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探索以苏南地区为例,南京宏观经济管理2006 年第 5 期。-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