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上传人:hai****123 文档编号:179772601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研究背景开展农业生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区划,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农业保险费率,是有效保障农业保险公平性、效率性及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2019年,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构建农业生产风险地图,发布农业保险纯风险损失费率,实现基于地区风险的差异化定价”。开展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制定基于减产风险水平的区域差异化保险费率,编制完成新一代中国农业保险风险和费率地图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指导意见的发布掀起了行业和学界对农业保险区划工作的新一轮高潮。2020年6月,中国农业

2、科学研究院率先发布了基于详尽的历史县级单产数据、依托单产仿真方法完成的中国农业生产风险区划地图册。11月,中国精算师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依托详尽的赔案数据、使用经典精算方法完成的稻谷、小麦、玉米成本保险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表(2020版)。两项重量级成果依托各自数据源和方法上的优势,对全国范围主粮作物的生产风险和费率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估。创新之处风险评估的本质是依托历史损失对近期未来不确定性的估计;使用多源数据、多模型方法集合评估以获得更稳健的认识是当前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主流趋势。为此,本研究从作物生长模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实现多作物模型集合模拟与单产时空融合,生成

3、历史时期全国范围10km分辨率的单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像元尺度不同保障水平下的减产风险、纯风险损失率,以及省级和全国尺度的典型重现期的大灾损失风险,以期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区划的相关技术方法,丰富本轮区划的成果,为行业实施基于风险区划的差异化定价提供支撑。本文的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时间序列插补和空间降尺度的问题,可提供较高空间分辨率的评估结果、支撑各级行政单元的费率厘定,且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可配合实际需求计算不同保障水平的费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新一轮农业保险区划工作提供重要量化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作物模型集合模拟结合历史统计单产的时空融合方法(图1):1)利用作物模型集

4、合模拟手段,生成较高空间分辨率的模拟单产数据,获取单产的空间差异信号。2)使用历史统计单产数据获取单产的时间变异信息。开展时空融合,利用模拟单产插补统计单产,生成19912016年全国范围较高空间分辨率(10 km)的单产数据。3)在此基础上,应用单产仿真方法,进行减产风险评估、纯风险损失率和大灾风险附加费率厘定。图1基于作物模型模拟结合时空融合方法的农作物保险损失风险评估与费率厘定技术框架研究结果(一)纯风险损失率厘定结果图24中分别列出了全国范围水稻、小麦和玉米10 km栅格尺度、100%保障水平的纯风险损失率厘定结果:在100%保障水平下,10 km栅格尺度上的水稻纯风险损失率的均值为3

5、.8%、标准差为3.1%;小麦纯风险损失率的均值为5.9%、标准差为3.7%;玉米纯风险损失率的均值为5.8%、标准差为3.4%。(二)大灾风险附加费率厘定结果图5 为各省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大灾风险附加费率厘定结果。省级尺度上,水稻、小麦和玉米的20年一遇大灾风险附加费率分别介于2%27.7%、2.5%27.1%和3%23.8%之间,而大灾风险附加因子分别介于0.64.2、0.74.2和0.63.8之间。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做好农作物减产风险评估和保险费率厘定工作,后续还应:1)打破数据壁垒,引入更多源的数据融合。本轮区划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中,或依赖县级统计数据,或依赖历史赔案数据,多源

6、数据之间还未真正实现交叉验证和融合。充分共享和融合作物模拟、遥感反演、田间观测、核损理赔等多种数据,准确掌握较高空间分辨率上的农作物单产和损失水平,是进一步提升减产风险评估与费率厘定精度的前提。2)建立费率动态更新机制。充分利用年度新数据动态更新减产风险的评估结果,提升对极端减产和大灾风险预估的可靠性,并兼顾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动态变化,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点。编辑:于小涵一、引言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虽然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呈现出零星散发的状态。与此同时,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受疫情冲击,我国大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失业问题凸显。人社部等已出台一系列援企稳岗、保生活促就

7、业的阶段性“免、减、缓、返、补、扩”政策(下文简称系列政策)。由此,疫情下的失业问题、系列政策等可能会同时作用于失业保险基金收支两端,进而缩减基金结余。另外,近年来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闲置问题严重。所以除了应对疫情冲击外,系列政策或许会起到促进失业保险基金周期性平衡的作用。那么,疫情冲击后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其经济调节功能是否得以发挥?不同政策参数又如何影响基金周期性平衡呢?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为监测疫情发生后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变化提供精算依据,也为评估系列政策是否放大了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提供参考,更为进一步促进基金周期性平衡提供政策方案。二、模型构建与参数设置(一)模

8、型构建本文的目标测算区间为2020-2035年。在不考虑财政补贴收入的前提下,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收支计算公式为: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020年事业单位缴费额+中小微企业缴费额+大型企业缴费额限于数据可得性,用2020年全部缴费单位实际平均缴费基数替代2020年中小微企业实际平均缴费基数,则2020年中小微企业缴费额计算公式为:2020年中小微企业缴费额=2020年中小微企业费率中小微企业参保人数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参保率城镇就业人数费基占比(实际缴费基数占应缴费基数的比重)2019年职工平均工资2020年事业单位缴费额和大型企业缴费额的计算方式同理。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02

9、0年失业保险金支出+医疗补助金支出+丧葬补助和供养抚恤金支出+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支出+稳岗补贴支出+技能提升补贴支出+新增项目支出在不考虑财政补贴收入的前提下,2021-2035年失业保险基金收支计算公式为:2021-2035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021-2035年失业保险费率参保率城镇就业人数费基占比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021-2035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021-2035年失业保险金支出+医疗补助金支出+丧葬补助和供养抚恤金支出+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支出+稳岗补贴支出+技能提升补贴支出失业保险基金当期结余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之差,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累计的基金累计

10、滚存结余。(二)参数设置系列政策下,2020年不同性质单位的失业保险费率取2020年各月均值,另外,假设2021-2035年失业保险费率不作调整,按照1%执行。2020年城镇就业人口数参考郭瑜和张寅凯(2019)的预测结果并据此做出调整,2021-2035年直接采用其预测结果。职工平均工资用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表示,假设在测算区间内工资增长率较GDP增长率高1%,并且综合疫情发生前后不同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对测算区间内我国GDP增长率做出假定。根据政策规定、历史数据和学者经验判断,对失业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和失业受益率等参数进行设定。三、测算结果与分析(一

11、)疫情下基金结余情况分析疫情冲击后2020-2035年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均为负值,且基金当期缺口均在90亿元及以上。2020年基金当期缺口为2040.6亿元,该缺口在2021年迅速缩减至2020年的1/2以下,在2026年迅速减少至90亿元后又呈逐渐扩大趋势。测算期内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断减少,若无其他政策干预,2025年累计结余将耗尽(-432.7亿元)。通过分析发现,若不考虑财政补贴,疫后基金累计结余将很快耗尽,且基金消耗并不会在短期内停止。(二)基于基金平衡视角的疫情前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经济调节功能比较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之初就被赋予经济调节功能,然而多年来该功能并未得到完全发

12、挥。如图1所示,2019年及以前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基本无重叠或交叉,这意味着在经济收缩阶段失业保险基金并未达到在缩减收入和扩大支出方面的要求。然而,若不考虑财政补贴,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大幅缩减,并且2021年缩减幅度迅速变小。这说明,在2020年为应对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系列政策出台,失业保险基金在收支两端发力,在减轻企业负担、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失业保险制度的阶段性任务迅速调整,因此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不过,疫后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曲线并未出现伴随经济波动的“锯齿”形态,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仍未发挥至极致,

13、在失业受益率、失业参保率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三、基于政策参数优化的基金周期性平衡影响因素分析(一)单项政策参数变化对基金周期性平衡的影响本文模拟了失业保险费率在基准情形的基础上提高至1.25%和1.5%,参保率在基准情形的基础上提高5%、10%和15%,费基占比在基准情形的基础上提高7.5%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基准情形的基础上降低0.25%和0.5%共9种情形。无论是费率、参保率和费基占比的提高还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降低,均能使基金存在当期缺口的年份减少,累计结余耗尽时间被推迟。与此同时,当参保率、费基占比提高至一定水平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基金累计结余开始随经济变化出现近似

14、的周期性波动,这说明提高参保率和费基占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基金的经济调节功能。但费率的提高却使失业保险基金进一步堆积,因此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难以直接显现。(二)政策参数复合和综合变化对基金周期性平衡的影响共设定四套方案。方案一:参保率提高5%、费基占比提高7.5%;方案二:参保率提高5%、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0.25%;方案三:费基占比提高7.5%、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0.25%;方案四:参保率提高5%、费基占比提高7.5%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0.25%。这些方案均能使测算期内基金当期缺口较基准情形缩减,累计结余较基准情形增加且不存在耗尽情况。各政策参量变化叠加后,失业保险基金开始出现

15、波动,除方案四外,其余方案均能使基金累计结余出现2次波峰或波谷,基金的反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四、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第一,疫情发生后失业保险基金面临着较大的收支压力,在“降费”和“扩覆”的同时,仍需警惕基金支付风险,避免基金过度消耗;第二,由于系列政策的出台,疫后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凸显,但仍存在改进空间;第三,费率、参保率、费基占比的提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降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金可持续性,但只有参保率和费基占比的提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降低才能促进基金经济调节功能的进一步发挥;第四,参保率、费基占比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三项政策参数的复合和综合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其对基金周期性平衡的调节效应,从促进基金可持续的视角看,在本文提供的四项政策组合中,最优可使2020-2035年仅存在6年当期缺口,基金累计结余耗尽时间推迟至2035年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适时提高失业保险费率;第二,继续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第三,进一步夯实失业保险缴费基数,加快推进企业社保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工作,并规范缴费基数核定办法;第四,加大“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力度;第五,灵活设置失业保险金最长领取期限,例如,除考虑个人缴费时间外,将工作期间表现以及再就业能力作为确定失业保险最长领取期限的依据,并辅之以随时间递减的失业保险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保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