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8975179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 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概念界定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教育中的地位; 2、高等教育的性质。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注:以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定义)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

2、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博士学位招生1.50万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人。 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积极

3、兴办多种形式、多种规格的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强和拓宽社会成员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机会和渠道,使成人高等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高等层次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学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时入实质性阶段,许多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试点走向推广应用,预计到2002年将推出100种新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编写出版1000种“21世纪课程教材”;一批文、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基础课基地正在重点建设和深化改革,为新世纪输送优秀的基础人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取得可喜成果, 1999年初,教育部在全

4、国确定了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增强质量意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在持续健康进行;教学合格评价和优秀教学工作学校评价试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质量宏观监控体系;所有这些,将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正式转发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是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制定的。该计划共提出了11方面的规划和要求。与计划有关的“211工程”建设、“长江

5、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春晖计划”等一列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有效地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 从世界上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来看,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其中的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近几年来尤为受到重视, 模式转换综观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作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而是培养通晓各国语言和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所谓“艺

6、才”。最典型的代表即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 通才。1912年的专门学校令提出,“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同年颁布的大学令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在这里强调的是高深学术,是培养“硕学闳才”和“专门人才”。高等教育领域中大学和专门学校的区分标准是“学”与“术”,前者重在学术研究,后者重在应用技术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突出强调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办学自主

7、权。精英教育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是选拔方式。精英教育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有机会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 精英教育不是指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培养“考试型”人才,而是以综合素质提高来衡量学生的培养目标。精英教育-错误倾向1、精英教育不是物质追求精英意识首先是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其次才是个性气质修养,我们的大学在精英教育上是本末倒置了。 创办于1701 年的美国耶鲁大学三百年来培养了大批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甚至被誉 为“总统的摇篮”。耶鲁校

8、长被问及应如何培养精英人物时,他并没有过多地谈及耶鲁的硬件设施在培养精英学生过程中的意义,而是谈到了学生社团。20% 的耶鲁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某个社团的主席,他觉得学生在自己的社团中会培养各种有用的能力。事实上,这些社团实际上就是培养领导才能的一个实验室,与人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说服动员能力等许多重要能力都是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得以培养。 需要的是教育理念,譬如:善意的微笑、妥帖的语言、团队合作的精神、组织能力等等,课堂与生活教育而获取。 2、精英意识不等于特权意识记得有一位教育学研究者曾经写道,在美国很多精英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因为贵族学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特权意识,还有一些

9、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等相对贫困的地方当志愿人员,因为这些家长相信,真正的领导人才必须了解下层社会。 培养精英人才,首先教育者要从整体上把握精英对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为了多创造些经济价值,打着精英教育的旗号误人子弟。渴望成为精英的人也要明白,精英首先需要“精神”,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精英要有“英雄”的风范,它要在创新与社会思想进步上有所作为,要引导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而不是附庸风雅,远离布满泥泞的底层生活。 美国正在走向全民高等教育。但是,精英大学则是有数的。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大众高等教育不能取代精英教育 可以说,我国已经做大了高等教育,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做强高

10、等教育。而做强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是优化结构,二是提高质量。结构优化是前提,质量提高是核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做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核心、最具战略意义的举措。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早在1973年就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既包含量的增长,又包含着质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不仅是毛入学率的提高,而且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功能、学校类型与规模、质量标准、入学与选拔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我们已经在“量”的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在的任务就是在“质”的方面下功夫,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实行“全方位的变革”,做

11、强我国的高等教育。具体建议有以下八个方面:(一)采取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更快的发展速度中实现的;二是在较低经济水平基础上实现的。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不宜再保持世所罕见的持续7年之久的年均增长25%左右的高速增长,而应转而采取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否则将超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当然,稳步发展并不是不增长,由于2008年是适龄人口的高峰, 2007、2008年可以保持5%左右的发展速度,以后由于适龄人口的逐年持续下降,即使零增长,毛入学率也会逐年继续提升。

12、在宏观上控制规模把握速度的同时,具体到每个学校,不要搞“一刀切”,要因校制宜,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或减缓、或维持、或增长的不同办法,做到有“增”、有“保”、有“压”。(二)通过制度创新对高等教育进行重大的、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明确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通用型的应用性人才,学历都在本科以上;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岗位型、操作型、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既包括学制为两到三年的学历教育,也包括由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组成的非学历教育。相应的,改革高考选拔制度,分别举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入学考试和高

13、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入学考试,以便于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当然在制度设计上,这两种高等教育体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连接沟通的。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应改造为继续教育体系,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同时,保留自学考试制度,自学考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制度。这样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思路如果得以实现,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终身继续教育和自学考试共同构成我国的中学后教育,也就是世界通行的所谓“第三级教育”,这将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三)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2.79%,处于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水平,位居世界1

14、00位次之后。从高等教育来看,近些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由于在校生规模增加得更快,包括收取的学费等等在内,生均经费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在国际上处于低水平,而学费则已经处于高水平。据有关资料测算,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学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上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学费标准不宜再提高了。因此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应当成为当前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应尽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早就确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目标。(四)大众高等教育不能取代精英教育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至今仍然

15、非常重视精英教育,着力办好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牢牢占据科学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应该千方百计支持一批主要担负精英教育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举措。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办好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因此,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力度,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五)高校应当走以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由于近些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为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高校必

16、须转换发展模式,从外延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向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轨道上来。内涵提高最重要的方面首先是学校要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传统、优势,以及国家大政方针指出的方向、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定位,不求大不求全,关键是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当前高等学校的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发展目标趋同和学科结构趋同。如何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六)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真功夫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制度的创新、教学条件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过程管理的加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