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78444414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ADA(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中英外来词互鉴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外来词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其字面含义,而是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以及文化创新。不同民族的接触会导致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必然会引起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借贷。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借贷有如贸易,往往是双向的,既有“进口”,也有“出口”。就汉语、英语而论,自历史上汉民族与英美民族发生接触、交往以来,汉语源源不断地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同时,英语也从未停止过对源于汉语的外来词的引进。这外来词为数不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播了中西文化,丰富了这两个语种的词汇量。

2、首先探讨一下英语中源自汉语的外来词。英语从汉语借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 世纪末(即我国的唐代) ,然而英语从汉语频繁借词却始于近代。如今随手翻阅中国出版的英文报刊书籍,涉及中国特有的文化、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许多名称或术语,都能看到汉语借词,如wushu(武术)、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中国茶文化影响之大,改变了英国人的饮食,使其形成了喝茶的习惯,同时也为英语增添了不少词语。这方面较早进入英语的词有: bohea (武夷茶) 、hyson (熙春茶) 、pekoe (白毫茶) 、woolong(乌龙茶) 、souc

3、hong(小种茶) 、congou (工夫茶) 、Lungching(龙井茶) 等。中国瓷器与丝绸名扬四海,表示这些事物的名称伴随贸易进入了英语,如: china (瓷器) 、bluechina (青瓷) 、wutsai (五彩瓷) 、kaolin (高岭土) 、pe2tuntze (白土子) 、Canton ware (广瓷) 、Chien ware (宋瓷) 、Yishing yao (宜兴窑) 等。有关丝绸及布料的词汇有: silk (丝) 、pongee (茧绸) 、shantung (山东绸) 、honan(河南绸) 、pekin (北京宽条子绸) 、nankeen (本色布) 、s

4、erge (哔叽) 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不少有关中国礼仪的词语也自然传入了英语。例如:kowtow(磕头) 、chinchin(请请) 、cumshaw(感谢) 、ganbei (干杯) 、KungHei Fat Choy(恭喜发财) 等等。英语中源自汉语的外来词之多,无法一一列举。这些词一般都表示了中国的特有事物或汉语里的特别说法。涉及面之广,在衣、食、住、行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些好似熟悉的“chinglish”。那么,英语从汉语借入外来词主要采取哪些方式呢?根据资料,主要的几种方式为音译、意译、半音半意译、音译加英语词缀,有时也有通过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借词

5、。这里讨论一下第四种方式,即音译加英语词缀。以该方式借入英语的汉语词由两部分构成,音译的汉语字(词) 加一英语构词成分(一般为后缀) 。如tongster,可译作“堂匪”,专指从事有组织犯罪活动的华人帮会组织成员。Tongster = tong(堂) + ster (做的人)、是仿gangster 而造。又如, Taoism(道教) = Tao (道) + ism(宗教)、Pekingology(北京学;中国问题研究) = Peking (北京)+ ology( 学)。下面探讨汉语中源自英语的外来词。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耳濡目染了许多外来词的引进和风靡。可以说,汉语中源自英语的外来

6、词大大的丰富了我们的口语,也带来了文字、语言交流的乐趣。这些英语外来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fashion。那么,究竟外来词是如何融入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现代文明的呢。可以说,全球化大大推动了这一文化发展速度。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日益重视英语学习,英语能力已作为人才选择的标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常用的英语词汇或特殊英语词汇,必定会潜移默化的从人们的口中,演变为中国新时代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为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比如中国加入WTO的成功、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都促使更多的英语词汇进入我们的生活。美国著名的语

7、言学家萨丕尔说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汉语中从英语借来的大量新词就是这种文化交融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新时期源于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呢?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许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饮食方面:绿色食品 (green food)、肯德基 (Kentucky)、自助餐 (buffet)、热狗 (hot dog)、奶酪

8、 (cheese)、土司 (toast)、三文鱼 (salmon)、配司 (paste)、扎啤 (a jar of beer)、软饮料 (soft drink)等。 穿着方面:牛仔裤 (jeans)、迷你裙 (miniskirt)、比基尼 (bikini)、运动夹克衫 (bi-swing)等。日常用品方面:隐形眼镜 (contact lenses)、香波 (shampoo)、席梦思 (shermons)、腊克 (locquer)、马赛克 (mosaic)、特氟隆 (teflon)等。交通工具方面:汽轮机列车 (turbotrain)、空中客车 (airbus)、ATV (air-terrain

9、 vehicle全地形汽车)等。在艺术、娱乐、体育方面,如:爵士乐 (jazz music)、肥皂剧 (soap opera)、爵士摇滚(jazz rock)、迪斯科 (disco)、派对 (party)、MTV (music television)、迪斯尼乐园 (Disney land)、溜溜球 (yo-yo)、呼啦圈(hula-hoop)、保龄球 (bowling)、高尔夫球 (golf)、拉力赛 (rally)、卡丁车 (karting)、蹦极跳 (bunge jumping)、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等。有关西方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词也不断涌现:代沟 (generation

10、 gap)、文化差距 (culture gap)、单身母亲 (bachelor mother)、应召女郎 (call girl)、嬉皮士 (Hippies)、雅皮士(Yuppies)、朋克 (punk)等。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除了传统上的“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蓝领阶层”(blue collar)外,又出现了“灰领阶层”(gray collar)、“粉领阶层”(pink collar)和“铁领阶层”(iron collar,指机器人)等。新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和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一批新词: 硅谷 (silicon valley)、电视电话 (videophone)、IC (集成

11、电路)、DNA (脱氧核糖核酸)、试管婴儿 (test-tube baby)、克隆羊 (clone sheep)等都是近年才出现的新词。 新时期来源于英语的借词,数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科技借词多。“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邻居的人群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显然,前面所提及的借词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同国际交往的结果,它们充实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样,汉语借鉴英语外来词的方式有:音译,半音半意,音译附加汉语语素,音意兼顾,借译。这里介绍一下借译,是中国人比较常用的借词方式。借译指的是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过来。例如

12、:超人 (superman),超级明星 (superstar),超市(supermarket), 热线 (hot line),冷战 (cold war),绿卡 (green card),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等。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经过资料分析和整理,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首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说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远远多于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不但数量少,而且除了人名,地名外,就是说英语国家本身没有的东西或事物现象,是中国所特有的。比如:功夫,豆腐等。而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有很多是可以用汉语的词汇翻译、表达的,但是人们已

13、经越来越习惯用英语的音译词或英语缩写字母。如:巴士,士多店等。而且新的英语外来词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英语缩写词,让老一辈中国人有些犯愁。那么,语言文化中的借词,(此处重点浅析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究竟是福是祸呢?有人说,过多的引用外来词,会造成本国语言文化的流失,是崇洋媚外的表象。汪曾祺先生曾经讲过,所谓的“全盘西化”,有一条是“西化”不了的,那就是中国文学总得用中国语言写中国人。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在中国逐步走到世

14、界前列的新时期,正是吸收了外来文化,才能造就一个全球化,多元化,既有历史又有明天的文化大国。上海的文化,海纳百川,走在黄浦江边,你可以看到现代与历史的结合,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启迪,听得到与时代的号角。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海才能飞速发展,直至到达世界的顶端。那么文化、语言也是一样。它需要融合,需要更新词汇,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地球村的意识,积极吸收消化外来新词。“新词语是社会的产物,孰优孰劣,当由社会检验,去留取舍、还需时间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将昙花一现,有的进入语言共核。”毫无疑问,这是历史的必然所趋。文字语言趋于全球化,也许正是人类文明全球化的开始。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分享这一天的到来。 2010-5-30820030207 戴雪韵精美排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