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0680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快乐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4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 二、知识准备:1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拮据( ): 诧异( ) 阔绰( ) 煞白( ): 与日俱增: 栈桥( ) 十拿九稳: 牡蛎(

2、) 张皇: 2再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按“盼” 、 “赞” 、 “见” 、 “躲” ,来列小标题。3根据情节了解人物形象。三、新课导学一) 、导语设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 ”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2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

3、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儿女亲密,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越的成就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二) 、资料助读莫泊桑 :(18501893)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军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

4、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 ,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 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 年间他写了 300 多个短篇小说和 6 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 漂亮朋友等,中篇有菲菲小姐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地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地作品重视结构地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地特点

5、是永洗练地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地艺术形象。诵读,整体感知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教学步骤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教师明确:贫:坏蛋、流氓、无赖。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菲利普夫妇:恐怖希望恐怖仇恨。3学生讨论: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

6、拨: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4学生精读全文,思考:(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原因一结果(逻辑)期待一破灭(心理)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4悬念一结局(技巧)(5)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

7、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并通过梳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5作家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于勒写信告知兄嫂其不幸落魄”,课文这样改写效果好吗?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归结:(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

8、。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3)学生可

9、能会得出如下分析: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5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

10、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5讨论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研读探究1分角色朗读。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2学生合作探究

11、:(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6学生研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1)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

12、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2)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

13、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达标测评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

14、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7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赏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小说语言。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新课导学一、检查作业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二、研读品味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15、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1)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8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2)这默念的三句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