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word版本)

上传人:qing****vip 文档编号:176818469 上传时间:2021-03-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word版本)(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陆游的读书笔记 南宋前期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和战问题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在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严酷的现实面前,不少诗人都冲破了江西派的束缚,写出了一些反对民族压迫、要求统一祖国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那永不衰竭的激昂悲壮的歌声,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唱出了人民的愿望。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陆游的生平 陆游(15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他随着家人逃难,儿时万死避胡兵,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他晚年回忆当时

2、的情况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訾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惨痛的经历和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 陆游自幼就好学,他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他特别注意兵书,诗中屡次提到夜读兵书;同时他还学剑,醉歌说: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所以他曾这样自负: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陆游十七八岁时便有了诗句,大约二十五岁左右,又从曾几学诗,在曾几的指教和积极影响下,更确定了他的诗歌

3、的爱国主义基调,并进一步冲破了江西派的樊笼。因此,即使他早期的作品也表现了轩昂豪壮的气魄。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二十九岁,赴临安应进士试,主考官陈阜卿取为第一,明年试于礼部,复置游前列,因名居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喜论恢复,致触怒秦桧,竟遭黜落。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赵目)继位之初,抗战派稍得抬头,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他乘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建议,积极赞助张浚北伐。但随着北伐的失利,主战派失势,在镇江通判任上的陆游,也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家居。 乾道六年(1170),陆游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通判。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

4、有怀),一路之上,他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也凭吊了屈原、李白、杜甫诸伟大诗人的遗迹。乾道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为干办公事,襄赞军务,他从夔州到了南郑。这是他一生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欲杀敌报国的陆游,十分振奋。他身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了爱国民众,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形势,出谋献策,积极准备打击敌人。他生活在战士中间,有时射猎深山,亲刺猛虎。所有这些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并使他领悟到诗家三昧,从现实生活中、从火热的斗争中汲取题材,因而形成了他的宏丽悲壮的风格。这是陆游诗歌成熟的关键时期。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生活,后来他把自己的诗

5、集题名为剑南诗稿。但是,南宋小朝廷是不会容忍爱国将士的积极抗战活动的。不到一年,王炎调离川陕,陆游也改除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即事诗说: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可见他当时的抑郁心情。在任职范成大幕府期间,他只能借酒烧愁,排遣他报国无路的苦闷。他和范氏原是文字之交,因不拘礼法,同僚讥其颓放,他索性自号放翁。 淳熙五年(1178),陆游五十四岁,去蜀东归,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他描写这时的处境是:怖惧几成床下伏,艰难何啻剑头炊(有感)。在江西任上,因拨义仓赈济灾民,以擅权的罪名免官还乡。淳熙十三年起用为严州知州,后入为军器少监,但终因一贯坚持抗金,形于歌咏,深为当权所嫉,不久又以嘲咏

6、风月的罪名被黜。他在一首诗的诗题中曾自言罢官的原因是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这正好说明他的爱国诗篇的战斗性。 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六十六岁,此后的二十年间,绝大部分都在山阴度过,生活宁静而简朴。他身杂老农间,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与农民有着一些往来。有时他还骑着驴子,带着药囊,到远近的村落里去医病施药,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年来诗料别,满眼是桑麻(倚杖),由于生活的转变,他对于农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因而他晚年写了大量的反映农村残酷现实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风格也趋向平淡。但是,诗人仍然,寤寐不忘中原,爱国思想愈益深沉。宁宗嘉泰二年,他为了实现团结救国的理想,不顾朝野的非难,毅然接

7、受了韩托胄的推荐,主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当爱国词人辛弃疾再度起用时,他还写了一首长诗表示祝贺,并劝勉他以国仇为重,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怨: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由于韩托胄的轻率,这次北伐很快就失败了,但并无损于诗人崇高的爱国精神。 嘉定二年(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竟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临终时,他写了这样一首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的最后号召,它教育了鼓舞了后代无数的读者。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看到诗人爱国精神的一贯性。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

8、作品有诗,有词,有散文。诗的成就尤为显著,仅现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内容也很丰富,差不多触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这些诗歌,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忍受的。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抱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陆游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其慷慨悲壮的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素志,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所以他说: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

9、长歌行)又说: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因此,作为陆游爱国诗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书悲诗也说: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始终是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光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在书志一诗里

10、,他甚至表示,如在生不能灭敌,死后肝心也要化为金铁,铸成利剑,来内除佞臣,外清妖孽: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在书愤中还说到死后也要做鬼雄: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九歌·国殇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陆游所继承的正是我国人民这种高度的爱国精神的传统。由于南宋统治者一意对敌屈膝求和,尽管诗人抱着万死不辞的报国决心,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却是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他知道,要恢复中原,就必须抗战;要抗战,就必须排斥和议,

11、因此陆游爱国诗篇的另一特点,就是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他这样揭示:和戎自古非长策(估客有来自蔡州者感怅弥日),并具体地指出投降派的主张给国家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危害: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醉歌),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陇头水)。他警告那些封疆恃虏和的边将们说:棘门灞上勿儿戏,犬羊岂惮渝齐盟!(登登子城)在关山月里,诗人对和议的恶果以及投降派的文恬武嬉更作了集中而全面的揭露: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

12、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在追感往事里,他又进一步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本来面目: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并大胆地指出他们的罪状: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所有这些尖锐的谴责,在南宋初期一般爱国诗歌中是很少见的。 南宋一代,当权的始终是投降派,陆游的报国理想,还是遭到了冷酷现实的扼杀。这也就使得他那些激荡着昂扬斗志的诗篇,往往又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象下面这首书愤是有代表性的: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13、伯仲间? 诸葛亮的出师表强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并自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陆游备极推崇。 但是,另一方面,冷酷的现实也使陆游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托他的报国理想。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秋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类记梦诗的成因和内容。在这类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时象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书生本色,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象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见剑南诗稿)卷十二的诗题)。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

14、(书悲)。陆游的爱国热情还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联想表现出来。他观一幅画马,却想到:呜呼安得毛骨若此三千匹,衔枚夜度桑乾责(龙眠画马)!他作一幅草书时,也仿佛是在对敌作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参看草书歌)。他听到一声新雁,也会勾起无限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以至于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犹得过中原(枕上偶成)。特别是当大雷雨、大风雪时,更容易激起他那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雄心和遐想。这是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弋阳道中遇大雪)。人们都畏惧、躲避大风,陆游却在一个街中横吹人马僵

15、的大风天爬上城头,希望自己能象大风那样勇猛,扫清中原:我欲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大风登城)!基于同一心理,那历来认为可悲的秋风,在陆游听来也成为一种鼓舞斗志的力量。秋风曲说: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当他晚年闲居山阴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老诗人还想到为国戍边,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所有这些梦思幻想,都应看作陆游爱国精神的一种深刻表现,也是他的爱国诗篇的一大特征。 由于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陆游还相当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并加以歌颂。在识愧诗中,他指出忠言乃在里闾间,并深表惭愧: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自注:二句实书其语)。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在追忆征西幕中旧事诗里更写到中原遗民冒险通报敌情的爱国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昔日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