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675549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以王羲之为代表) 。2.掌握魏晋时期绘画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以顾恺之为代表) 。3.掌握佛教的兴盛和范缜的神灭论 。4.了解辉煌的石窟艺术(以云冈、龙门石窟为代表) 。德育目标1.通过王羲之书法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3.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 的介绍,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云

2、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教学重点1.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2.辉煌的石窟艺术。教学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教学方法1.讲述法。本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由于学生受知识面、年龄等影响,这一方面知识储备不多,因此,讲述法应是本课的主要方法。2.例示法。对于书画艺术的欣赏,主要靠教师对代表作品地讲解,这也是必不可少的。3.影像穿插法。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可用灵活、多变的影像资料配合。4.联系法。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但艺术成就显著。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进行联系分析。

3、5.疑难问题讨论法。比如对评价带有宗教色彩的石窟所持的态度问题。6.归纳法。学生在学完新课后可以归纳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就,对这一问题形成一个整体认识。7.故事穿插法。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上一节课讲过的内容,我们通过填写这个表格(这时教师用投影打出表格,样式可自行设计)巩固前面学过的内容。 (填写过程略) ,我们上节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本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下面请看详细内容。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平素特别喜爱鹅。有位道士为得到王羲之的字,投其所好,特意养了一群白鹅。一天,王羲之看见这群鹅昂首挺胸,

4、划水有力,姿态优美,不忍离去,于是求道士将鹅卖给他。道士提出要王羲之书写一部经书来换,王羲之当即应允,用半天时间抄好经书,如愿以偿地换到了白鹅。这就是“书成换白鹅” 的故事。你知道王羲之为何如此爱鹅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会找到答案的。导入语例示三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兰亭序作品) 。这部作品的名称叫兰亭序 ,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么,王羲之这部作品是如何写成的?写成以后由谁来保管?现在还在不在世上?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王羲之字帖是真是假?我们应该如何来欣赏它?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学过这一课之后,都会明白的。导入语例示四

5、同学们,你们学语文课时知道,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有一个人被誉为“诗圣”,那就是杜甫。在学历史时,在历代著名的医学家中,又有一个人被誉为“医圣”,我们也知道,那就是张仲景。可你们知道不知道,在书法家中也有人被誉为“书圣”?他是谁呢?我们说,他就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关于王羲之的故事有很多,像“书成换白鹅”“ 入木三分”“袒腹东床”等。那么,王羲之是如何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的?关于他的作品,他的人生经历都有哪些?与他同时代的艺术成就除了书法外,还有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 22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1.汉字字体的演变和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教

6、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内容。看完后回答问题。学生看书教师提问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书法和写字一样吗?学生回答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年。书法和写字不完全是一回事。教师提问魏晋时期,书法字体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关于文字都接触过哪些?学生回答早在半坡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 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

7、,主要以隶书为主。教师引导关于各种字体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屏幕上关于“马”字的形状来比较。投影显示 同学们,屏幕上的“马” 字是从甲骨文一直到楷书。是早期甲骨上的图画文字“马”;是晚期甲骨文上的“马” 字;是金文中的“ 马”字;是大篆体的“ 马”字;是秦统一文字后的小篆“马”字;分别是“ 马”字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形式。同学们要把握每一种字体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把它们区分开来。教师过渡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下面,我们来学习

8、具体内容。板书王羲之和兰亭序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一目下两段小字内容,思考王羲之是怎样变成一个大书法家的。请各抒己见。学生看书学生回答答案一:他七岁时就开始练习书法。时间持续长。答案二:他立志专精,勤学苦练、走路、休息都在琢磨字体的结构、架势和笔法。答案三:他练书法时,姿势端正,方法正确,而且精神集中。执笔、运笔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答案四:教师讲述王羲之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星空中一颗最明亮的星。他的成功是由艰辛铺成的。王羲之(约 303361)出身于一个仕宦世家,字逸少,原藉琅玡临沂人(今山东人) ,后南渡迁居于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祖父王正,官尚书郎,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从伯父王敦

9、,王导皆权倾人主而兼擅书法。王羲之小时不善言辞,但勤于书法,他是通过功力深厚的书法走上人生之路并成为名垂万世的“书圣”的。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也造就了他。魏晋时期,不仅是人的觉醒时期,也是艺术精神的自觉时期。随着纸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佛教的传入和儒、道、玄等的融会,以及王朝更迭群雄并起,士人崇尚清淡之风,讲求率性自然,寄情山水,全身远祸以安顿精神。王羲之具有典型的晋人风度:性格耿直,超尘绝俗,不拘礼法,委任自然。二十岁时,当朝太尉郗鉴求选佳婿于王导,王导让来人到东厢看诸位子弟,大家都温文尔雅,正襟危坐,惟有王羲之毫无拘束,东床袒腹看书,对来人置若罔闻。郗鉴慧眼识真才,说“这正是我要的好女婿”,

10、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这就是著名的“袒腹东床” 的故事。后人就把招女婿叫做“ 招东床” 。王羲之经历了由士而仕,又由仕而退的人生道路。他初为秘书郎,继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但他不迷恋官场,愈到晚年,愈是倾心于自然山水,在经历了社会动乱和为官拘束后,一种脱离官场的内在要求日益强烈。五十三岁时,骠骑将军王述作了扬州刺史,王羲之平时就轻视王述的为人,更耻于在其部下供职,借机称病辞官,并在父母墓前“自誓”永不做官。从此遁迹山林,幽处颐养,直到五十九岁逝世。王羲之少年时学书于卫夫人与叔父王廙,遵循钟繇书法,形成了秀丽婉逸的书风。这一时期的书风被韩愈归纳为“羲之俗书趁姿媚”而今已很难见到。

11、中年时,博采历代书家之长,全面继承传统。渡江之后,又广游名山大川,博览秦汉以来篆隶的淳朴古茂、奇肆豪宕的作品,独有感悟,形成了质朴丰茂的风格。晚年王羲之勇于变化,善于创新,博采众长而自成面目,终于完成从具有隶意质朴书体到娇美流变书风的蜕变。书法舍弃秦汉的丰碑巨额而走向尺牍简札的清逸,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并创造出一个时代全新的惟美书风。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同学们请看投影:投影显示 教师讲解 兰亭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上巳日(三月三日)王羲之五十岁时所书。这一天,王羲之与友人爱子共 42 人,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时值暮春之初,在崇山峻岭,茂林

12、修竹之间,行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一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 了。 (这里应讲清, “祓禊”指古代习俗,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 ,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修禊、祓禊。禊指古人消除不祥的祭礼。“流觞”把漆制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循流而下,杯子停在某人前,某人就取杯饮酒。称为流觞)作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感到人生与自然相合相契的快乐。在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清丽景色中,王羲之微醉命笔,畅叙幽情,写下了这清逸俊秀,一片神机的兰亭序 。全篇无法而有法,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骨力寓于姿媚之内,意匠蕴含于自然之势。在内 的笔势,遒丽爽健的线条和圆融

13、的冲和的气韵中,可以感受到王羲之作为书法大家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全幅意境浑穆,潇洒散朗如清风明月,乐中含悲悟生命玄理。可以说是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王羲之酒醒后再写了十余遍,皆不及原作,可见,艺术的神来之笔是不可重复的。唐人兰亭序摹本传世的有三帖,一是虞世南临本,一是褚遂良临本,一是冯承素摹本(响拓本) ,钤有唐中宗“神龙”小印,又称“ 神龙本”。 (注意:教师在讲解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先把作品内容读一至二次,解决字词问题)教师讲

14、述关于兰亭序的保管问题,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据隋唐嘉话载:王羲之的兰亭序 ,到梁朝侯景叛乱时流失在外。陈朝时,为僧智永得到。到了太建年间,献给了陈宣帝,隋灭陈后,有人把兰亭序献给了晋王杨广,晋王并不珍惜,后来智果和尚借来翻拓,杨广称帝后,竟忘了讨回来,智果法师死后,由其徒弟辩才和尚收藏,唐太宗为秦王时,见过兰亭序的拓本,惊喜之余,乃高价购买原迹。终究也没有买到。后来打听到在辩才和尚之处。乃遣萧翊到越州求得,在武德四年入秦王府。贞观十年,命人翻拓十本赐给亲近之臣。到唐太宗死后,中书令遂良上奏:兰亭序是先帝喜爱的珍品,不应留下。于是兰亭序作为殉葬品葬于昭陵。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亭序的各种字帖,大

15、多以冯承素所拓“神龙本”为底本。除此之外,王羲之还有其他作品。 乐毅论是小楷代表作。 黄庭经 (即为换鹅而写的经书)也是小楷,因这幅作品是为换鹅而写,故李白有诗:“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行书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 丧乱帖颇能见出王羲之真情怀,真血性。其中快雪时晴帖连同王献之中秋帖 、王殉伯远帖被乾隆皇帝合称为“三希”,并称自己的书斋为“ 三希堂”。该帖为三希之首。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代书家。代表作有中秋帖等。与父亲被世人称作“二王”。教师引导有关王羲之的故事,大家是否还能讲一些?有关王献之的也可以。学生讲述王羲之辞官以后,住在戢山下,一天,一个老婆婆拿着十

16、六把扇子去集市上卖。王羲之问多少钱一把,老婆婆告诉他二十钱一把,王羲之乃在一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婆婆感到非常惋惜,说一家子就靠这几把扇子吃饭,你给我画坏了,我们拿什么去买米、面呢?王羲之说:你就说是王羲之写的,要一百钱。老婆婆一进市场,就被人把这扇子买去。老婆婆拿着十余把剩下的扇子来请王羲之写字,王羲之笑着拒绝了。学生讲述王献之的性格较王羲之为疏狂不羁,书法更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有一个喜爱书法的青年,特意穿了一件精白纱长衣前往献之处,引起了书家的兴趣,于是就在这素白衣服上恣意书写一番。青年心满意足而去,哪想到刚出大门就被求书者蜂拥争抢,衣裂布断,只有一只袖子尚在其手中。教师过渡王羲之书法在唐代就传到日本,近代以来,更是对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乃至西方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与王羲之同时代的还有一个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