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437913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圣绩图讲解说明(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图、孔子圣像说明孔子(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世界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这一套明朝彩绘本的圣绩图 ,是历史上几个版本的圣绩图中最好的一套,由明朝大画家仇十洲绘画,明朝大书法家文徵明题词,文词所据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主兼及其他文献史料,构图精致入微,人物神态逼真,题字颇具功力,文好、画好、字好,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一套圣绩图,是工笔重彩中的青绛人物画。三十九幅作品,每幅在构图上都十分考究,充分运用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人物、景物的安排,既主次分明,

2、疏密有致,又均衡和谐,相互呼应。在画工技法上,画面干净,线条流畅,人物眉目清楚,细致入微,在深色衬地上,人物设色以浅淡为主,周围山石、树木则青碧浓重,使得画中人物有飘然画外的感觉,所以能够传神,不愧为明代人物画中的精品,而同类画种,例如明代圣迹图、清代康熙亲耕图、乾隆秋狩图等是无法与此图相比的。原作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存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本套作品使用高仿真技术原貌复制,用传统手工装裱,再现了孔子的圣绩,实为书院的镇院之宝。孔子是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西元前五五一年四七九年),生於鲁国(今山东曲阜) ,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可是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在一个贫苦而平凡的家庭中长大,成年时曾经做过管理

3、仓谷、牛羊的记帐员。 学不厌、教不倦,使孔子成为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 。他主张有教无类 ,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则身修,用之於家则家齐,用之於国则国治,用之於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的大变局中,王室既衰,礼崩乐坏,诸侯力征,百姓困苦。他要复兴周代文化,志切行道,虽曾一度为鲁国司寇,三月而教化行,惜未能卒用。於是周游列国,凡十四年终不得行其志。晚年乃归鲁国,将古代文献做一番整理工夫,於是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这些就是流传後世的六经。孔子学说的重点,大都在於六经

4、,此外还有论语 、 孝经 、大学 、 中庸 。 孔子致力教育,学不厌,教不倦,主张有教无类。四方来鲁受教者日众,史称有弟子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一生学说主张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崇尚礼乐,以世界大同为其政治理想。 孔子五十一岁始为官,後摄行鲁相,三月鲁国大治。齐惧鲁富强,选美色歌舞女子赠鲁君,遂使沈迷酒色,政事荒废。孔子见国事不可为,罢官离鲁,周游列国凡十有四年,未能一展抱负,深感君臣遇合之难,大道之不可行,决然返鲁,潜心於春秋、诗、书、礼、乐之修正,仍教育弟子,至七十三岁逝世。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孔子的祖籍是春秋时代的宋国(在现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孔子

5、的祖先是殷商的贵族(是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后代) ,所以孔子在临终前曾对子贡说过自己是殷人。到了孔子高曾祖的时候(前三四代) ,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乱,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逃到鲁国避难,这个贵族世家就日趋衰落了。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但是著名的勇士,曾在一次攻城战斗中,用双手把城门口的千斤闸托了起来。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当孔纥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可是孔纥已经上了岁数了。因为由于他们的结合没有经过正式的(三媒六证行)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叔梁纥娶过妻子,有好个女儿,但只有一个腿脚残疾的儿子叫孟皮。那个时代的观念,认为女孩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能继嗣祖先,为此孔

6、纥与颜徵在都希望得到一个儿子。他们曾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祈祷过,后来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便给这孩子取名丘,字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因为孔子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 。根据传说,孔母怀孕 11 个月才生下孔子,孔子刚出生时头顶中间是凹下去的,很像尼丘山,所以才取名为丘。还有一种说法,说“尼字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名号,佛祖叫释迦牟尼,孔子叫孔仲尼,老子叫李青尼,这儒释道三教之主是来救世的,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尼救世”的故事。围绕孔子的诞生,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很有名的典故。第一是:麒麟吐玉书据说,在孔子诞生之前,曾有麒麟现世。麒麟是仁兽,象征着吉祥、和平,非天平盛世不现。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衰世,

7、这个时候出现麒麟是非同寻常的。麒麟嘴里叼着一块玉石,玉石上写有古文字:“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意思是说,这个的孩子是水精之子,五行中天一生水,水是圣根,故知孔子是天水之子,有圣德,但生在衰世,只能做内圣之王没有王位的素王。孔子的母亲及里人都见到此麟,颜氏还将一条丝带系在了麒麟的犄角上面。中国传统的“麒麟送子”的典故即出于此, 龙文鞭影里说的“麟吐玉书,梦生孔子之兆”讲的也是这个故事。第二、孔子诞生孔子诞辰的日期,为周灵王 21 年,鲁襄公 22 年,岁在庚戌(即公元前551 年) ,十月二十一日庚子。据说孔子降生的这天晚上,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天乐奏鸣。其实,二代表日月,五代表金木水火

8、土五大行星,加在一起叫做“七曜” ,观察它们的变化,作为国家行政施治的依据,所以七星又叫做“七政” 。孔子本人有从政之能,他的学生也都有从政之能,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学问吧。孔子是个水性人,黑脸长髯,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立如凤峙,坐如龙蹲,确实好相貌。第六图、为儿戏图孔子的早年十分不幸。首先,父母的结合不符合当时的礼制,受人歧视;再者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孔纥便病逝了,他们母子被迫移从邹邑居到曲阜,住进了一条叫厥里的小巷。饱尝了人情冷暖,家境相当贫寒。幼年的孔子,得不到什么合适的玩具,他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行礼仪(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回忆说,这几乎是他常做的唯一的游戏了。这

9、幅图中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情景,时间是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年六岁。第七图、昭公赐鲤图穷困生活的磨练,使得孔子比同龄人都成熟的早,为了谋生,孔子青少年时代做过多种下层人做的工作。孔子回忆说:吾少也鄙,多所鄙事” 。但孔子有志气,在 5 岁就立下了求学问的志向,这就是孔子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 19 岁结婚,娶妻施氏,20 岁得了一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孔子为了纪念这件事,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号伯鱼,孔子一生只有这一个儿子。鲁昭公送贺礼这件事,是孔子人生上的一个转折点,对比三年前,17 岁的时候,孔子因参加宴请读书人的聚会而被人拒之门外。今天才 20 岁的孔

10、子凭什么获得了国人的尊重?凭借他的学问与人品。母亲的引导,自己的努力。第八、九图:为委吏图、为乘田吏图国君看重的人,臣子们自然都会刮目想看。孔子时来运转了,鲁君送鱼的次年,孔子二十一岁,鲁国的执政卿(相当于总统、总理)季平子就聘孔子做了委吏(仓储会计) 、乘田(畜牧管理) 。虽不是行政职务,孔子却都做得非常出色。评语是:“料量平” (往来账目清楚,没有差错) , “畜番息” (牛羊都很肥壮) 。这是孔子仕途的一个开端,毕竟他才 20 岁,没有从政的资历与名望,需要锻炼,需要具体事上做起。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要超越专业技能对他的限制,应该是担当天下,担当道义有大境界、大气象的君子

11、儒,而非以某种专业技术工作谋生的“小人儒” 。孔子并非反对社会专业分工,他本是就是一个有多种技能的人,孔子认为一个被称为“士”的读书人,他的社会职责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工作,应该是价值承担者,应该去追求终极真理,关怀全人类的幸福。所以孔子才是圣人。为此,孔子开始了他的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然后知不足” 。孔子所以能出凡入圣,好学而已。孔子 19 岁的时候,曾赴宋国(自己的祖国)学习殷商古礼,曾去郑国向子产学习,向老子学礼,向师襄学音乐。下面的三幅图均为谈孔子之好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琴师襄图鲁昭公十九年,孔

12、子二十九岁的时候。听说晋国有个音乐大师叫襄子,古琴演奏的出神入化,就不远千里跑去求学。孔子本人音乐造诣很深,琴也弹得很好,还是认真学习,一首曲子学了 10 几天。襄子说:可以了,接着往下学新的吧。孔子说:不行,我只学会了曲子,还未掌握节奏。过了些日子,襄子说:节奏可以了,学新内容吧。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把握其中的主题呢。又过了些时候,襄子说:主题已经把握,学新的吧。孔子说:还不行,我还没有深刻地理解作者呢。再过了些时候,孔子才说:我现在摸索出来了,这是一个有深邃思想的人,这是一个很乐观、眼光又 很远大的人,他好像抱有统一全国的胸怀志愿,难道这是周文王吗?不是他,还有谁能做出这样的乐曲呢?襄子佩

13、服的不得了,恭恭敬敬地挺起身子说:我的老师说这个乐章师叫做文王操 ,正是周文王所作。你能从曲中见到文王,真是了不起。问礼老聃图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岁得到时候,在鲁昭公的赞助下,孔子来到周的京城洛阳考察参访。首先拜见了老子这位高人,老子此时担任周王室的图书挡案和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历史博物院院长。热情地接待了孔子。老子的年龄比孔子大得多,大概年长 40 岁,人生阅历丰富得多,接触的文物史料也非孔子所能及,所以孔子见老子是孔子学问事业上的一个大转折。儒家的学问本乎乾卦,代表中国文化中阳刚的一面,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儒家人物大都性格刚强,宁折不弯,可杀不可辱

14、。道家学问本乎坤卦,代表中国文化中阴柔的一面,厚德载物,所以道家人物至柔,讲究损之又损。孔子其时正值壮年,老子正是看到了孔子积极进取有余,指出了他内在涵养的不足,回答了孔子的很多有关古礼的问题。孔子离开前,老子为他送行,并告诫说: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送钱,有学问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赠言。我没有钱,姑且冒充一下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第一,你所钻研的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已经死了,连骨头都烂了,不过剩下 那么几句话。你不能把这些话看的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生的是时候呢,就该享福享福;生的不是时候呢,过得去就算了。第三,有句老话, “会做买卖的都不把东西摆在外面,君子虽然有

15、盛德,外表却非常质朴。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太多的贪恋,去掉花架子,去掉妄想,这些都对你没有益处。你看看我的嘴” 。我的牙都快掉光了,可舌头还好好的。为什么?因为牙齿太坚硬,太刚强。一切事都不要太任自己的性,这样在家庭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话了。 ” 孔子回到鲁国,见到自己的弟子,还不住地赞美老子就像天上的龙一样,见首不见尾,无法捉摸。孔子一生似乎受老子影响很大,孟子至刚,曾子至柔,都没能像他们的老师孔子那样刚柔相济,在矜持中有弹性,在退守中有进取。铭金人图孔子在洛阳期间,还有一件让孔子大发感慨的事情。有一次,孔子在参观太祖后稷庙的时候,看到右阶之前有一个青铜铸造的金人(

16、上古时代的铜与金不分) ,嘴巴上贴了三个封条(三缄其口)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又转到金人的后面,看到金人的后背上刻有铭文,上面写道:“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又和老子讲的道理吻合了。老子说:“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 ”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人的眼耳鼻都是两个,只有嘴巴和舌头是一个,所以要慎言、慎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个道理都明白,可做到的人太少了。说话是一门大学问,圣贤之语能启人智慧,导人向善,能平息争讼,净化社会。但是,圣贤人嘴紧,不会轻易开口讲话,所以菩萨说法都要启请的。我们凡夫嘴碎,管不住嘴巴,一开口就造恶业,所以要学金人,三缄其口。古人所以叼个眼袋就是要堵住这张嘴。十三、在齐闻韶图公元前 571 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来到齐国,这是孔子生平中第一次有记录的政治活动。这一年他三十六岁。孔子为什么跑到齐国来了呢?第一,齐国是当时综合国力强大的东方大国,孔子希望在齐国做一番事业。第二,鲁国内部发生了政变,鲁昭公被三桓逐出鲁国,流亡到了齐国。孔子因同情鲁公,也跟着到了齐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