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43590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两性生殖:经过雌雄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为一个子代,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两性卵生。2.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单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型有: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家蚕) ,经常性的孤雌生殖(蜜蜂) ,季节性的孤雌生殖(蚜虫)三种。3.多胚生殖:由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 (内寄生蜂)4.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卵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或若虫。 (蚜虫)5.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分为:胚胎发育(是在卵内进行,至孵化为幼虫的发育期。又称卵内发育)和胚后发育

2、(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两个阶段。6.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7.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止。8.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常见的变态类型:不全变态(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和全变态(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不全变态的类型有:渐变态(蝗虫) ,半变态(蜻蜓) ,过渐变态(蓟马,粉虱)全变态幼虫的类型:原足型(寄生蜂幼虫) ,多足型(蛾,碟幼虫) ,寡足型(叩头甲,瓢虫,金龟甲幼虫)无足型(天牛,象甲,蝇类幼虫)9.蜕皮: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

3、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每次蜕皮之后,幼虫的身体长大一些,这种现象称为蜕皮。蜕去的旧皮称为蜕。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成为龄期。10.成虫: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11.羽化: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12.产卵前期:由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13.产卵期: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14.性二型:成虫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差异。15.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16.昆虫的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17.昆虫的生活年史:由当年越冬虫态开

4、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内的发育史。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现象。19.滞育: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不动,生长发育暂时停滞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引起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光周期。20.休眠:有不良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的环境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其休眠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高温或低温。21.趋性: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分为趋光性,趋化性和趋温性。22.假死性: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蜷曲,或从植株

5、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爬行或飞起。 (金龟子)23.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24.迁飞性:不少农业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变硬的羽化前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25.有效温度范围: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温度范围。26.有效积温法则: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27.光周期:昼夜交替的时间在一年中周期性的变化。28.天敌:昆虫的所有生物性敌害。天敌的种类有: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致病微生物三大类。29.植物的抗虫性: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抗虫机制有:不选择性(植物的形态,组织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上

6、的特性,或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的存在,阻碍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或由于植物物候期与害虫的为害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避免遇害。 )抗虫性(植物体内某些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殊反应阻止害虫危害。 )耐害性(作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使产量基本不减。 )30.食物链:昆虫通过食料的关系与其他生物间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仅仅限于吃者和被吃着的关系,大多数吃者又是被吃者,通过取食和被取食的联系,将它们互相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称为食物链。二简答题:1.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运动中心)前胸中胸后胸,腹(内脏活动和生殖中心) 。

7、2.昆虫的头式有:下口式(蝗虫) ,前口式(步行虫)和后口式(蝉,蝽象) 。3.昆虫触角的类型有: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锤状,羽毛状,具芒状,环毛状,膝状等。4.昆虫的口器的基本结构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5.口器的类型有咀嚼式口器(蝗虫)危害特点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缺刻,孔洞等。 ,刺吸式口器(蚜虫)危害特点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卷叶,虫瘿,瘤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虹吸式口器(蝶蛾) ,舔吸式口器(蝇) ,锉吸式口器(蓟马)等。6.昆虫组的结构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蝗虫前足) ,跳跃足(蝗虫后足) ,开掘足(蝼

8、蛄前足) ,捕捉足(螳螂前足) ,游泳足(龙虱后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等。7.昆虫的翅的类型有:膜翅(蝉) ,革翅(蝗虫) ,鞘翅(金龟子) ,半鞘翅(蝽象) ,鳞翅(蛾蝶) ,缨翅(蓟马)8.昆虫体壁的功能: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等。9.体壁的结构:表皮,真皮及底膜三部分组成。表皮层是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层。表皮层由内向外分为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上表皮由内向外分为角质层,蜡层,护蜡层。10.体壁的衍生物有外长物(刚毛,刺鳞片)和内陷物(唾腺,蜡腺) 。11.卵的结构:卵壳,细胞核,卵黄膜,原生质,卵黄。12.

9、蛹的类型:离蛹(金龟甲,蜂类) ,围蛹(蝇,虻) ,被蛹(蝶,俄) 。13.昆虫的习性:食性,趋性,假死性,群集性,迁飞性。根据食物的来源食性分为:植食性(家蚕) ,肉食性(捕食性瓢虫和寄生性的赤眼蜂) ,粪食性(蜣螂) ,腐食性(埋葬甲) ,杂食性(胡蜂) 。根据取食范围的宽窄分为单食性(三化螟) ,寡食性(菜粉蝶) ,多食性(小地老虎) 。14.影响昆虫的环境因素有:气象因素(温度,湿度,光,风) ,土壤因素(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的理化性质) ,生物因素(食物因素;天敌因素的影响包括捕实行天敌,寄生性天敌和致病微生物;植物的抗虫性) 。15.直翅目的特点:体大型或中性,咀嚼式口器,前胸

10、大而明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产卵器发达,剑状,刀状或凿状,具听器,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蝗虫,蝼蛄,蟋蟀)16.半翅目: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多扁平坚硬,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前胸大型,中胸小顿片发达,呈三角形,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呈半鞘翅,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植食性或捕食性。 (稻绿蝽)17.同翅目:体小型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膜质或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植食性,并能传播植物的多种病害。 (蝉,粉虱,木虱)18.缨翅目:体小型,细小略扁,褐色,锉吸式口器,足短小而末端有泡,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缘具缨状缘毛。过渐

11、变态,多为植食性。 (蓟马)19.鞘翅目:体小至中型,提壁坚硬,千翅为鞘翅,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触角形状多样,无单眼,复眼发达,跗节 5 节,全变态,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腐蚀性和杂食性等。分为肉食亚目(步甲科和虎甲科)和多时亚目(瓢虫科,叶甲科,象甲科等) 。20.鳞翅目:身体,翅及附器均被有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丝状,羽毛状,棒状。虹吸式口器,全变态。包括蛾类和蝶类。21.膜翅目:体微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或虹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膝状,两对翅均为膜质,前后翅以翅沟相连。幼虫多组或无足型。分广腰亚目(叶蜂和茎蜂)或细腰亚目(姬蜂茧蜂赤眼蜂) 。22.双翅目:体后足腿化为平衡棒。全变态

12、,幼虫蛆式,无足型。分长角亚目(蚊类) ,短角亚目(虻类)和芒角亚目(蝇类) 。23.脉翅目:体小至大型,柔软。翅膜质,脉多如网,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或念珠状。成虫幼虫都是捕食性的(草蛉虫) 。第二章: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1.植物病害:植物生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叫植物病害。2.病理程序:植物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理变化过程,即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

13、持续发展的过程。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得不正常状态。5.病征:病部表现出的病原物的特征。5.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因素(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和非生物因素(植物周围的不良环境因素) 。6.病状类型有:(1)变色(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时受到抑制,以及其他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得不正常颜色。 ) (2)斑点(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坏死斑。) (3)腐烂(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 ) (4)萎蔫(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 )(5)畸形(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类物

14、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7.病征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线状物和脓状物。常见的病症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细菌的病症多为胶状菌脓,病毒,类病毒外部没有病症,非侵染性病害也没有病症。8.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9.植物病原真菌: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10.真菌有营养体和繁殖体。营养体为菌丝或菌丝体。菌丝的功能: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11.常见的菌丝体的结构体有:(1)菌核(由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颗粒状物组成) , (2)菌索(由菌丝体平行交织而形成的绳索状物)和(3)子座(由菌丝组织或其中夹杂有寄主组织而形成的垫状物

15、) 。12.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真菌孢子。真菌孢子的结构体为子实体。13.真菌的无性孢子(没有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孢子)有:芽孢子,厚壁孢子,粉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是最常见的分生孢子) 。14.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结合后形成的孢子)有: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15.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有性繁殖一般只出现一次。16.多型现象: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17.单主寄生:多

16、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18.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19.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有: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孩的主要病均有疫霉菌和霜美军等分别引起作物的疫霉病及霜霉病) ,接合菌亚门(根霉菌和毛霉菌,主要引起瓜果,甘薯等贮藏期的病害) ,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囊壳菌,盘核菌,引起植物白粉病,赤霉病,菌核病) ,担子菌亚门(锈菌和黑粉菌,分别引起锈病和黑粉病)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炭疽菌引起炭疽病) 。20.真菌所致病害特点:常在病部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黑点状物等,是真菌病害的重要标志。2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细菌属原核生物,单细胞,具细胞壁,无完整的细胞核,但有核质区。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是杆状,多数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外有黏质层,少数有厚的荚膜。无荚膜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有荚膜的呈阳性。植物病原细菌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植物病原细菌都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而且都是好氧的,以微碱性培养基为宜。一般生长适温为 2630 22.细菌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