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40899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教育(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摘要: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不仅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任务。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应当以唤起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为前提,以教师所在的群体或组织所产生的群体影响力或环境影响力为外在的促进手段,在学校整体环境的构建中,实现教师的全方位发展。立足校本,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是目前教师发展的根本策略与途径。关键词:教师发展;主体性;校本一、时代呼唤教师主体性发展当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于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试图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

2、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整合。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社会发展到现代化和国际化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我国教育忽视人的主体价值,忽视个性发展的一种修正。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然而,对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却关注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其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创造精神较弱,自主独力性不强,自我意识淡薄等。教师已经很少考虑“我是如何想的?” “我的教育追求是什么?” “我应该怎样体现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

3、教育艺术?” “我应该怎样体现出自身特有的劳动价值与精神风貌?”很多教师也不习惯于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能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专业的特殊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前进的目标既不明确也不高远,抱负水平普遍比较低。事实已经证明,主体性的缺失对学生和教师的人格、个性、创造性的形成与发展均设置了障碍,进而也影响了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然而,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有主体性;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首先要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要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造

4、型的教师。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源头活水。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却比较忽视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上是以师范教育、在职进修继续教育为最主要的途径,培养的目标是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集中讲授为主。这种培养模式,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灌、喂、抱”的强迫式的被动教育,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成年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个体需求、个性特长的差异性以及自身实践经验的丰富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师教育很难满足新世纪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难让教师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自身发展的态势

5、。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教师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了教师“理智取向”发展模式的影响,认为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掌握知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认知和行为技术领域的发展。因此,我国的教师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知识技能型的“补短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中,关注的往往是对教师知识的不断“充电” ,而不是教师内在情感、动机、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智慧的激发;重视的是对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既有知识、结论的继承,而不是教师自主性的发挥,创造潜能的挖掘。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这种“理智发展取向”的教师教育传统无疑对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的校本教师培养依然没有完全摆脱我国传统教师教育模式

6、的影响。例如,在培养教师目标上,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缺少对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关注;培养的内容比较强调技能和知识,忽略对教师自身发展动机的激发和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的方式也往往采取的是学校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对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由此看来,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任务。二、教师发展的根本策略与途径是立足校本的主体性发展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发展的行为机制是一个”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过程的可持续性、趋势的上升性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学校组织发展方

7、向的一致性。这三个特点,不仅构成了教师发展的三个标志,也构成了教师发展的三个目标。而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前提。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如何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和方向问题呢?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展。这是因为人的主体作用不仅表现在对外在世界的改造活动中,更重要的表现在内在的对自己个性、自我精神的有意识的改造中。个体只有在主体性的引导下,实现自我定位、自我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如果教师没有对自我主体价值的追求,没有自我意识的觉悟与觉醒,就不会具有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主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自

8、觉,就不会主动地在教育实践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会具有发展的内驱力,主动地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充实自我,实现对自我的提升与超越。所以,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不仅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主体性的核心是教师的自我意识。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节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自己,在环境中求得独特发展的。1(119)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是教师作为认识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更多精

9、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其个性发展和自我教育水平有重要影响。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就越大,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从而也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说,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主体对自身发展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进而决定着其个性发展水平和自我教育水平。激发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就意味着教师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使教师获得独立、创造、进取、自由、平等、民主的品质,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提供了重

10、要的前提。解决了教师的主体意识问题,是否就能够解决教师的发展方向问题呢?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在学校的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上,两者发展的性质、需求并非完全一致,学校的发展是组织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教师的个人发展并不一定与学校组织发展的方向总是完全一致。而学校的组织发展反过来一定会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因此,学校与教师理想的发展关系应该是:教师的发展方向与学校的发展方向一致,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应该是同时满足学校、教师双向发展要求的过程;教师的发展过程应该是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之上,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能够适应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自

11、我更新,自我提高,并实现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还要解决教师发展的方向问题。决定人的行为方向的因素有很多,而核心要素是人的价值取向,即人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价值标准并以之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制约着个体去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1(97)所以,价值观也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是保证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的非常重要的举措。那么,应该由谁来承担价值引导的任务呢?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承担着极为重要和无法替代的角色。根据群体动力心理学

12、的观点,人要发展,首先要有求得发展的内部动力。内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需要,但是需要并不必然导致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产生最终是决定于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则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方向决定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内部力场的张力又是主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要决定因素。在群体活动中,环境因素就是群体所构成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条件:自身的主体性发展需求和周围环境的作用。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将某种动力变为现实的动力。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两

13、种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行为动力。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由于具有比较突出的自组织性特点,2就为其自行营造内部良好的教师发展内部环境提供了前提,也为实现这两种力的结合和方向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 “如果教育行政人员没有能力直接改变和影响组织参与者的内心状态,换句话说,参与者的动机的话,他们有相当的能力用间接的办法做到这一点。创造一种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一种支持创造、团体建设和参与解决问题的环境,这样,学校领导者就能够触及内在动机力量的强大能源。 ”3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外在于教师主体的“他者” ,如果要达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目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应该

14、是运用学校组织的职能,采取一系列的外部活动和手段,通过构建适宜的学校内部环境,去引发教师成长的内部因素,通过教师的主体作用,使自身发生改变,最终达到提高发展的目的。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有效的教师培养应当以唤起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为基础,以教师所在的群体或组织所产生的群体影响力或环境影响力为外在的促进手段。对于教师的培养决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教师个人或者教师队伍本身,而应该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将教师的发展与其所在的组织环境联系起来,既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成长规律,又要重视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力,在学校整体环境的构建中,实现教师的全方位发展,即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

15、感的发展;不仅把教师作为个体来发展,也作为群体或组织的成员来发展;在促进教师的发展中,既应当满足社会、学校对教师的发展要求,也要同时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鉴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立足校本,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是目前教师发展的根本策略与途径。三、在珠海市第八中学的实践探索两年多来,笔者以珠海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珠海八中)为实验学校,进行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研究假设是: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教师的发展必须以教师的自我发展为前提;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是自我意识的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发展;教师既是学校的个体性成员,又是学校组织中的群体性成员,因而学校

16、可以运用组织的功能,通过构建适宜教师发展的环境气候,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动机,满足教师发展的条件,影响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行为的发生和改变。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一)在重新认识中提升对主体价值的追求教师的自我意识,不仅包括教师对个体自我的认识,同时也包含对职业自我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教师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那么,他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工作的乐趣。所以,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激发教师发展内在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红烛” “园丁” “春蚕” 。这些比喻反映出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停留在教师劳动的社会功用上,而对教师职业劳动的性质一般也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认识水平上,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