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

上传人:d****e 文档编号:172872753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方便可及、减负惠民、创新机制、健全医保、强化监管、促进和谐为主要任务,注重强基层,突出保基本,着力建机制,维护公益

2、性,统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促进价格、财政、人事改革协同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健康XX。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新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卫生突出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部门在制度设计、政策安排、规划制定、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公平的健康服务。坚持统筹联动,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建立健全三医联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形成上下畅通、运转高效的医改决策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改

3、革整体效应。坚持分类指导,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自主权,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办医。坚持重点突破,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聚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改革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方面实现突破。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立与高质量小康社会相匹配的全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率先突破,健康XX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全民医疗保

4、障制度建设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一)公立医院管理体系顺畅高效。按照 “破、立、改”的思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监管主体、举办主体和运营主体的权责关系合理界定,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立,内部运行管理制度更加优化,政府补偿机制和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得到落实,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二)医疗服务体系便民惠民。医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能力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控费减负措施逐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持续扩大,医联体全面建成,分级诊疗模式形成,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明显降低。(三)全民医保体系健全有力。全民医保制度和

5、多层次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医保筹资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更加健全。居民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复合式医保付费制度基本形成,按人头、按病种付费全面推开。对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调控作用有效发挥,保障能力和监管水平明显增强。(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高效健全。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机制更加优化,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效建立,医保支付标准合理确定。药品流通环节明显减少,配送企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良性配送关系有效形成。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医疗机构药品成本切实降低。(五)综合监管体系科学完备。监管方式和手段日趋完善,运行漏洞有效堵塞。政府监管能力明显强化,属地化、全行业监管体制基本建立,行业自律、社会

6、监督协调联动,多元综合监管格局基本形成。智慧医疗加快建设,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纠纷调解机制更加完善,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六)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提升。公共卫生机构履职能力得到强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质量明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完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全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更高水平。四、重点任务(一)以强基层为重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1.健全高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综合考虑人口、服务需求等因素,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标准落实机构布局规划和标准化建设。新建或改建居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

7、同步规划建设、同步公建配套、同步投入使用,租赁服务设施的,租金由财政解决,并尽快实现政府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必要设备配置支出由财政给予保障,严控超标准配置设备。推动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由财政给予保障。根据需要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基本工资由财政给予保障。2.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平台作用,通过政策倾斜充分发挥其服务提供、资源整合、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撑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制定体现服务功能的基本服务项目,设定标准工作量,建立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岗位设置、绩效评价、财

8、政补偿、薪酬核定等标准,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新机制。 3.建立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制定实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充实全科医生力量。适度放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招录政策,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中给予政策倾斜,增加中高级岗位比例。对新入职全科医生岗位的应届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助。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编制总量内采取区级招录、乡镇管理、村卫生室工作的形式补充乡村医生。完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保障培训期间学员合理待遇。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和在岗人员培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完善 “百名医师下社区”制度,吸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到基层执业或开设工作室,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

9、生定期到基层进行业务指导与全科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制度。到2020年,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名以上全科医生。 4.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向生命全周期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由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照居民自愿原则,依托医联体实行组合签约,为签约居民建立、使用、维护和管理健康电子档案,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合理确定签约服务量。通过全程健康管理、开具长期处方、保证药品供应、优先预约转诊、医保报销优惠和差别化价格政策等措施,吸引居民主动签约。到2017年,

1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全覆盖。建立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优化签约人群健康指标、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以服务数量、管理效果、费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等为内容,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合理分担,作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绩效工资以外的工作报酬,多签多得,优绩优酬。5.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将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以利益为纽带、以医保基金为杠杆、以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为支撑,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基础,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20

11、16年在和平区、XX区和北辰区推进区域医联体和一体化试点,2017年在全市推开。各区结合医疗资源分布情况,联合区内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区域医联体,三级专科医院发挥技术优势,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组建专科医联体,医联体组建由财政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医联体形成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全市各医联体中,依托三级医院建成一批区域会诊中心,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医联体内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实行医联体内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实行医联体理事会治理结构。推动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医师到基层开展会诊、巡诊和带教等服务。积极推进医师区域注册试点,鼓励大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全面推行 “基

12、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到2017年,实现40的糖尿病、高血压试点病种患者到基层就诊。实行分级定价,设置合理比价关系。实行差别化医保报销政策,适当提高一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同步降低二、三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对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给予优惠,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医保基金额度向基层倾斜,实行参保人员转诊转院起付线连续计算。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报销范围扩大至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全部品规,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的长期处方纳入医保报销。6.促进医养结合。统筹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医养服务网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护院,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13、和医疗机构服务进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对有特殊困难的失能、半失能和临终关怀老年人提供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管理。促进社区医养结合,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范围。到2017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达到80以上。 (二)以建机制为重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推动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各级政府承担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卫生计生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履行编制行业规划、审核临床准入、制定医疗规范、实施行业监管等职责。市卫生健康委下设公立医院管理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运营与管

14、理的责任主体,履行政府办医职能,主要负责预算、规划、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委派总会计师等。2.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改革完善分配机制和考核机制,推行院长职业化管理和总会计师制度,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院长年薪制,院长和总会计师薪酬由财政给予保障。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率先在XX医科大学总医院、XX市第二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3.改革编制人事制度。根据公立医院规模、服务功能及行业特点,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全面实行岗位管理制度,

15、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公立医院可根据自身事业发展需要,自主制定招聘计划,自主进行人员招聘,自主进行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合同管理等。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等不同岗位特点,建立相应的职称评定办法。4.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额。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收入分配自主权,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重点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临床一线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向

16、急需、短缺专业倾斜,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其薪酬不得与医院药品、耗材、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5.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2016年内取消全市公立医院药品全部加成,同时降低大型医用检查设备收费。2017年取消耗材加成。因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降低大型医用检查设备收费减少的收入,采取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中医治疗费等方式,按照85的比例进行补偿,其余部分由财政给予过渡性补助和医院自行消化解决。医院要加强管理,改革后勤保障机制,减少成本支出。6.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分类管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政府定价范围,对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