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7281086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范教育告诉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知识点重点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人类知识的宇宙 (一)人类观测到的宇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日心说”、星系、光年 2.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由各种物质组成,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 3.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 形成: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层次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 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日地距离:1.496 亿千米 2. 地球的普通性:(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运动特征介于九大行星之间 地球的特殊性:拥有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 3.地球上拥有 生命的条件 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2、光照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地球自身 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宜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 平均温度为 15)体积质量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洋形成、孕育生命 二、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 氢、氦表面温度 6000K 2.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反应式 4H 高温高压 He+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向地球输送能量,维持地表温度 促进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活、生产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概念:太阳表面大气的变化主要类型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

3、显示) 平均周期:11 年 2.太阳活动对 地球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概念: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2.成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能反射太阳光 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3.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新月 4.意义:计量时间的尺度。农历月: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星期:以半月望两弦四相为单元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卫星探测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 年 10 月,原苏联 成果:发现磁层和宇宙射线,测量许多行星表面的理化性质 2.载人航天探测 3.意义

4、: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 “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二)开发宇宙 空间资源特点: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开发利用: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在卫星上进行科学实验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和地球上没有的能源 3 He (三)保护宇宙环境 1.空间垃圾 的来源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义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 2.空间垃圾产生的危害:造成航天器损坏 3.措施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其他轨道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四、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活动 2.特

5、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地球自转 360)时间 23 时 56 分 4 秒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转 36059)时间 24 小时, 通常所说的一天 5.速度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 O 其他各地相同,即 15/小时或 1/4 分钟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规律两极点为 O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路线又

6、称黄道形状 :近似正圆的椭圆 影响:太阳位于其中焦点之一 1 月初为近日点 7 月初为远日点 4.周期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 360的周期时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概念: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5.速度角速度:平均 1/日,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线速度:平均 30km/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自转赤道平面 公转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目前为 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的周年变化回归年 五、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

7、太阳只能照亮半个球面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晨线昏线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大于 0夜半球小于 0晨昏线上等于 0 4.意义: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15/小时 2.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 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4.特别的计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半区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应用:长江三角洲的

8、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 六、地球运动的地球意义(二)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地表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高度为 90 2.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周期:1 回归年,时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影响:使地表获得的辐射能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秋分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 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2.秋分次年春分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

9、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 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 2.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太阳高度最 大为 90 度,每年直射两次。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依据: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我

10、国传统:以四立为四季起点西方: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起点 气候四季:春季 3、4、5 月,夏季 6、7 、8 月,秋季 9、10 、11 月,冬季 12、1、2 月 意义:对生产、生活、有指示、预告作用 2.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氮(占 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占 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1、2.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 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 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气压低,空气密度小 在 80500 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消弱作用 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 CO 2 吸收红外线 O 3 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12、:云层厚反射作用强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光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效应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3.意义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二)全球热量平衡 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热量相等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燃烧、毁林)热量失衡全球变暖 三、大气的运动 (一)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二)原因: 根本原因: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大气运动的方式: 垂直运动 :气流上升或下沉水平

13、运动 :风 (四)运动基本类型 1.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概念: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城市风:市区上空流向郊区,郊区近地面流向市区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 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等压线由 高压指向低压 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 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概念: 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 促进高低纬

14、度间、海陆间水热交换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二)三圈环流 1.组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表现:在近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规律:1 月:向南移 7 月:向北移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气压 呈块状分布 1 月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7 月 亚洲低压 夏成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四)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 :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南亚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主要原因)及海陆热

15、力性质差异 风向: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水平范围,几百米到几千米 2.分类冷锋快行冷锋:狂风暴雨、大风沙暴 慢行冷锋: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使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后) 暖锋: 可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使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 (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 1.气旋:气压状况 :低气压 中心气流: 上升水平气流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2.反气旋: 气压状况:高气压 中心气流: 下沉水平气流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 1.概念:某一地区在多年

16、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 :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下垫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调整全球热量和水量的分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改变大气成分, 导致气候变化 CO 2 温室气体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性气体酸雨 (二)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2.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不同纬度地带低纬度: 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一纬度地带海陆分布不同地势高低不同洋流影响 3.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回归线与 30之间:常年干旱少雨大陆西岸亚热带:冬雨夏干 温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大陆东岸亚热带 温带 季风影响,夏雨为主大陆内部 降水较少两极地区 以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 (三)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