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2587980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水产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2005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下称“就业工作”)在校就业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迎接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创建大连海洋大学为工作目标,以巩固、完善、提高为工作指导思想,强化服务职能,树立全员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意识,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就业各项工作,现将2005年就业工作总结如下:一、毕业生就业概况1、毕业生派遣情况:200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264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043人(男617人、女426人),高职专科毕业生1598人(男892人、女706人)。毕业生中国家统

2、招并轨生2630人(本科1032人,高职专科1598人),少数民族预科生9人(均为本科),定向生2人(均为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114人,考研率为本科毕业生的10.93%;出国深造继续学习6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考取专升本393人,升学率为高职专科毕业生的24.59%;实际派遣2134人(本科929人,高职专科1205人)。2、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200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2347人(本科1010人,专科1337人)。其中就业于国家机关的6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参军入伍的6人(均为本科);就业于科研设计单位的2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就业于高校的3人(均为本科);升学的

3、507人(本科114人,高职专科393人);出国工作、学习的6人(本科5人,高职专科1人);就业于其它教学单位17人(本科14人,高职专科3人);就业于国有企业的251人(本科197人,高职专科54人);就业于其它事业单位的14人(本科12人,高职专科2人);就业于三资企业的303人(本科119人,高职专科184人);就业于其他企业的893人(本科316人,高职专科577人);就业于金融机构的7人(均为本科);志愿服务辽西北、大连北三市的4人(均为本科);进行就业代理的301人(本科187人,高职专科114人);灵活就业的14人(本科7人,高职专科7人);其他就业的13人(均为本科)。2005

4、年我校有2名定向毕业生,均解除了定向合同,重新落实了就业单位。3、初次就业率情况:截至到8月31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为88.87%,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84%,高职专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3.67%,具体详见附表。二、就业情况分析1、就业率的比较、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就业率稳中有升。近几年我校毕业生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工作量不断加大。经过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各院(系)领导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200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2641人,较2004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79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数较04年增加100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6.84%,较2

5、004年的年度就业率95.12%增加了1.72%;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较2004年增加694人,初次就业率83.67%较2004年的年度就业率82.41%增加了1.26%。、本、专科大部分专业就业率都有所提高,100%就业率的专业逐年增加。2005年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为19个,其中就业率为100%的专业12个,较2004年的10个增加了2个。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轮机工程两个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船舶动力装置)、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会计学、日语(水产贸易日语)六个专业就业率连续二年达到100%。2005年有毕业生的高职专业为

6、18个,其中就业率为100%的专业1个,较2004年同期持平;就业率超过90%的专业11个,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8个。2005年我校各专业就业率较200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增幅较大的几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增加7.29个百分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增加6.67个百分点,机械电子技术专业(高职)增加8.23个百分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专业(高职)增加11.04个百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增加18.11个百分点,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技术专业(高职)增加18.39个百分点。2、 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比较、就业于经济发达或东部沿海省市的毕业生人数比例较大,并成逐年上升趋

7、势。2005年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大连等五市就业的毕业生为1707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72.76%,较2004年的1098人增加了609人,增幅比例为23.06%。、隐性就业比例逐年扩大。2005年我校有114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0.93%,与04年基本持平;有393名高职毕业生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继续学习,占高职毕业生总人数的24.59%,比2004年的247人增加了146人;有301人选择就业代理,比2004年增加70人。、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飞速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逐年增大,从下表数据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到非国有

8、企业就业比例在逐年扩大。近四年我校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情况统计表年 份就业于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情况就业于金融机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单位情况从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百分比从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百分比2002年16421.58%14218.86%2003年23712.65%75940.52%2004年22812.34%85246.13%2005年28410.75%124947.29%三、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院(系)、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5年我校继续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和各院(系)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校领导多次

9、强调,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无竞争力,社会是否需求,已经成为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转变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工作体制。根据我校就业工作的情况,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先后5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与部署。招生就业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与各院(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院(系)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毕业生各项工作,增强了就业工作的实效性。2、逐步完善就业指导课内容,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

10、讲座,全面做好就业指导的各项工作。自2004年9月起,我校全面启动新修订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以专业思想教育、综合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与就业技能培训、择业心理、就业政策与形势、毕业生创业等为主要内容,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同时开课,并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就业指导课更加科学、规范、实效。学校和各院(系)还经常邀请校外人力资源专家、知名学者、校友及校内教师、优秀毕业生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开设报告会、就业指导系列讲座,2005年我校先后为毕业生举办了6场大型就业指导讲座,各院(系)先后为毕业生举办了38场专场就业指导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毕业

11、生思想上深层次问题,帮助毕业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与择业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成长,学校将就业指导课有关内容前移到新生报到时就开始进行。新生入学后,各院(系)利用家长送子女入学的机会召开以“我为就业做准备”为主题的各类报告会和座谈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并联系家长配合学校,督促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专兼职队伍。为了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校在工作中强化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工作,2005年先后派出5人次进行培训学习,目前已初步建立了18人的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该指导队伍学历与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备和正在攻

12、读硕士学位的12人,他们所修专业涵盖了心理、法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农学等,增强了师资力量,满足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需要。4、加强理论研究,继续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特点,学校组织部分院(系)开展毕业生就业的理论研究工作。2005学年初,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瓦房店校区)承担了辽宁省教育厅2004-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专业研究中的大学毕业生供求矛盾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等相关问题的研究、面向船舶行业以就业为导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学习对大学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高职大

13、学生的培养模式与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四个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不断推进学校就业工作。2005年我校继续开展了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迎接07年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各院(系)按照学校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其中,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对葫芦岛市进行了为期3天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走访毕业生40余名,并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培训中心签订了协议,使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成为我校又一个学生实习基地;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先后走访用人单位40余

14、家,走访毕业生70余名,为迎接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积累了第一手资料。5、开好大型供需见面洽谈会,发挥规模效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我校以举办各类供需见面洽谈会为主要形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本学年,我校成功举办“2005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为使洽谈会能够顺利召开,各院(系)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各种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处先后向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发出了需求信息函和邀请函,为了进一步扩大这次洽谈会的规模和影响,通过校园网、校就业网、大连在线等网络发出邀请函,并在大连晚报上刊登广告,通过各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保证此次参会用人单位的数量和需求信

15、息量。会上有113家单位参会,当场发布就业信息930条,有130人签署了就业协议。各院(系)针对本院(系)专业特点,先后组织召开专场供需见面洽谈会近百场,收集就业信息近3000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毕业生就业需求。为进一步落实辽宁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拓宽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新渠道,我校作为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会(以下称“协作会”)成员之一,于05年4月对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7个城市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地考察。本次考察过程中,我校分别与东南大学、扬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了交流与学习,学习到了兄弟院校就业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走访了扬州、镇江、常

16、州、无锡、苏州人事局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相关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协作会已与这五个城市的人才服务中心初步达成共建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合作意向,已与镇江、常州、无锡签署了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书。通过参加协作会,可以发挥规模效应,打造毕业生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进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6、加强毕业生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毕业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毕业生教育工作,既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各院(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派遣工作,努力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