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

上传人:摩天轮****士) 文档编号:172219882 上传时间:2021-03-08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首》诗词详细解析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 第二年,靠朋友的资助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后称“杜甫草堂”。总算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这时,他已经49岁了,写作背景,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

2、诗篇。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秋高: 秋深。 怒号: 大声吼叫。 三重茅:

3、多层茅草。三,表示 多数。 挂罥: 挂着,挂住。罥,挂结。 长: 高。 沉塘坳: 沉到池塘水中。坳, 水势低的地方,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释义,情景交融:三幅鲜明的图画,拨动诗人的心弦,交代了茅草的三个下落。 “卷”“飞”“洒”“挂” “飘”“沉”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流露出诗人焦灼、苦痛无奈的心情,秋 风 破 屋,秋风,茅屋,我”,肆虐,怒号、卷正面描写,飞、洒、挂罥、飘转侧面描写,弱不禁风,痛惜,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忍能对面为盗贼 :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忍,狠心。能, 如此, 这样。 竹:竹林。

4、呼不得:喝止不住,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群 童 盗 茅,秋风,茅屋,我”,助童盗茅,茅草被盗,痛心,人民疾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俄顷: 一会儿。 漠漠: 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昏黑: 渐渐黑下来。 向,接近。 衾: 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 孩子睡相 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雨脚如麻: 形容雨点不间断, 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丧乱: 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 如何挨到天亮,抒情:表现出诗人既盼雨停又盼

5、天亮的迫切心情,写屋漏床湿,长夜无眠,令人愁苦,破 屋 漏 雨,秋风,茅屋,我”,风雨交加,破屋漏雨,痛苦,冷似铁、无干处、未断绝,安得:哪里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 庇:遮盖,掩护。 寒士:贫寒的士人。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叹息。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通“现”,出现。 吾: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及其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思想,写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愿得广厦,破屋漏雨,推己及人,痛忧,博大胸襟 崇高理想,1.第1段中哪些词语描写出了风势之大?请找出 并加以赏析,先

6、用“怒”字把秋风拟人化,“风怒号”三字写出了秋风声之宏大,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很形象。 “卷、飞、洒、挂罥、飘转”把风势的猛烈描绘得淋漓尽致,将一幅秋风卷茅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使诗人的无奈之情自然流露,详细解析,群童抱茅只是顽皮而已,然而诗人却将孩童称为“盗贼”,还感到“欺”,是为了表达自己 因“老无力”而受到欺负的无奈、愤懑心情,并不是真的给抱茅草的孩童冠以“盗贼”的罪名,2.如何理解诗人称孩童为“盗贼”,3.为什么要写“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两句诗相对于“茅屋为秋风所破”这一题材,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这一主题而言,似乎有些游离,其实,诗人的用意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营

7、造一种雪上加霜的凄苦氛围;同时又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写出了生活的艰辛,4.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5.“安得安如山”三句句式有何特点?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个句式,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广厦”“千万间”“大

8、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读来铿锵有力,果断坚决,准确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无奈的呐喊和深切的期盼。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怎么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这种情怀,探究,杜甫身处漏雨茅屋,却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已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

9、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塞士”的茅屋俱破,想的是“大庇天下寒士”,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祟情怀,小结,唐诗石壕吏详解,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作者简介,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作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石 壕 吏,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暮: 在傍晚。投: 投宿。 吏: 小官,这里指差役。 逾: 越过,翻过。 走: 跑, 这里指逃跑。 呼: 叫喊, 叫嚷。 怒: 恼怒,凶猛,这里指凶狠。一何:多么。啼: 哭啼。 苦: 悲苦,凄苦,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文章释义,石 壕

11、 吏,前致词: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 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 最近。长已矣: 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乳下孙: 还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 (因为)有孙子在, (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完裙: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老妇。 从: 跟从。应: 应征。 役: 兵役。犹得: 还能够。 夜久: 夜深了。绝: 断绝, 停止。如:好像,仿佛。 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独: 唯独、只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

12、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这首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叙事诗 问:记述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主要人物是谁,时间:晚上 地点:石壕村老妇人(百姓)家里 事件: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抓壮丁。 主要人物:老妇人和官吏,2.这首诗共分为几部分?各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耳闻目睹 凶残夜捉 揭开故事序幕,开端,哭啼申诉 家境凄惨 被逼自愿服役,发展、高潮,老妇被捉 惨别老翁 凄凉绵绵无尽,结局,3.为什么官吏是“捉人”而且还是“夜晚”? 最终抓到人没有,夜晚老百姓都在家中,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最终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去做饭,4.“吏呼一何怒!

13、妇啼一何苦!” 两句中“吏”和“妇”各自什么特点? 哪几个词最具有表现力?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石壕吏,凄苦悲伤,凶狠蛮横,老妇人,捉丁,护夫,吏:呼、怒,妇:啼、苦,矛盾冲突,5.思考老妇人交代的内容,有几层意思,三层: 战争惨烈; 家境困苦; 自请服役,6.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7.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是官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诗人明写老妇人,但用心体味就会发现老妇人这番话是被官吏逼出来的。原来情形可能会是这样,有人说,石壕吏中的老妇的“致词”全是官吏一步步紧逼出来的。

14、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石壕吏,开端,官吏的残暴 战争的残酷 人民的苦难,结局,有吏夜捉人,独与老翁别,发展、高潮,战争牺牲 家境凄惨自请服役,致词内容,全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课文小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作者简介,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

15、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写作背景,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

16、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卖 炭 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诗词朗读,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伐 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砍伐,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灰白,做什么用。 营,谋求,释义,木柴,终南山,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 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使人怜悯,希望,天亮,同“碾”,压,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困倦,疲乏,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肖像描写,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动作描写,运炭的艰难,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