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20309 上传时间:2017-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问题及建议一、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概况吉林省西部位于松嫩平原,面积万。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貌属冲积平原,境内西北高、中间低、东南略有隆起。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世纪初人类活动对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干扰很小,耕地面积极少,草原面积广阔,沙地林相较好。自世纪年代以来,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大破坏。、气候条件较差一是日照时数与太阳年辐射量较高,分别达小时及,但由于纬度高、生长期短等原因,其光能的利用率较低;二是风大而频繁,平均风速为,大风日数天。日平均风速以上天数高达天,瞬时风速以上天数最多达天。春季大风日数多,对农牧业生产不利。三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春季干旱

2、少雨,降水量仅在以下,年蒸发量超过,约为降水量的倍。、土地“三化”有关资料指出,年代沙化土地面积达万,比年第一次土壤普查时增加了,年平均沙化增长率达。年代末期全地区中度以下盐碱化土地仅为万,年代初则达到万,重度盐碱化土地目前已达万。年代末该地区草原有万,目前未退化草原仅剩万。其中,盐碱化草地达,单位面积产草量减少了。现有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含量由年的、分别降为、。、自然灾害频繁吉林省西部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春旱、秋涝和风灾。其中春旱发生频率达以上,故有“十年九旱”之说。每年耕地因春旱受灾面积达万。年春夏连续个多月的大旱致使白城、松原两市粮食减产以上,相当一部分耕地绝收。据吉林省年鉴记载

3、,吉林省西部除频繁春旱之外,自年以来还发生了多次洪涝灾害,频率近;年月下旬至月末,该地区嫩江流域发生了有史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沙尘暴是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风沙灾害频繁率达。、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建国年来,吉林省西部人口翻了两番,经济强度越来越大。滥垦、滥牧等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加剧了农林牧之间的矛盾,致使生态系统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盲目的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和超载过牧,致使系统自身调节能力降低,难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目前,吉林省西部原始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生境片断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协调性差和功能衰退。二、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吉林省西部林业生

4、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按照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和促进农牧业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覆盖率还不高目前,吉林省森林覆盖率已达,而西部地区仅为,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该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有关研究表明至少也应达到左右。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既要解决好农林牧矛盾,又要重点解决好困难地段造林绿化问题。、林分质量较差应该看到,该地区早期营造的防护林林分质量不高,并已有相当一部分林木形成“小老树”,亟待更新改2造。近期营造的防护林因管理不善,林分集约经营水平低,长势也不十分理想,林地生产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林种结构不够合理该地区林种结构多为防风

5、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尚未建立起来,护堤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及四旁绿化还有较大差距。此外,经济林、薪炭林的比重还较小。从总体上看,林种结构还不够合理,现有防护林等各林种功能还有待完善。、树种结构单一现有以防护林为主的各林种、树种结构比较单一,杨树品种占以上,大多是人工纯林,林分稳定性差。此外,大面积人工林品系单一化,因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性灾害,如杨树天牛等蛀干性害虫潜在性危害很大。、林地管护问题较多除病虫鼠害等生态性灾害外,人为管护不力已成为危害吉林省西部防护林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林牧矛盾,牛、羊对幼树破坏情况严重,致使更新造林的保存率得不到保证;二是农林矛盾

6、,毁林开荒、滥砍滥伐屡禁不止;三是如何调动乡(镇)、村级管护积极性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受林业建设传统计划经济的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对西部地区林业建设的生态经济规律认识不够,没有解决好林业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问题造成的。三、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现代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要越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立足于促进农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粗放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集约型农用林业、建立现代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造林绿化质量要针对

7、西部干旱和土地沙化、盐碱化的特点,抓好适地适树适品种造林,做到“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和森林覆盖质量。要提高造林绿化的高新技术含量,应用综合配套技术解决成活率低和小老树问题。要先易后难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充分挖掘林地的生产潜力和生态经济功能。、抓好林木良种化工程林木良种化是西部林业建设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基础和前提。在这方面,同农业相比差距还很大。从现在开始,必须要下大气力抓好生物技术在林木良种繁育上的应用,把实现林木良种化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重点抓好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耐水湿及抗病虫等抗逆性造林树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8、逐步实现林木良种标准化、工厂化。、调整树种结构、实现树种多样化要立足于林分的生态稳定性,做好吉林省西部树种的多样化文章,解决好树种单一和大面积人工纯林带来的弊端。通过选择引进樟子松、长白松、班克松、红皮云杉等适宜针叶树种和抓好针阔混交林,做到“阔”、“乔、灌”相结合,解决树种单一问题。同时,也要克服杨树品种无性系单一化的问题,提倡品系多样化。、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目前,吉林省西部防护林建设除生态效益外,经济效益较低,投入产出比仅为比,难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生态经济型农用林业,就是要在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林粮、林果、林草、林药、林副结合,按照以林为主、农林复

9、合经营模式抓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系建设。要大力发展以防护为主的多功能林种,建立主导兼用型林种结构。把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同防护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信息管理现代化要提高西部防护林体系资源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做到动态掌握各市、县、乡范围内各林班、小班林木3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效益等信息,及时准确地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服务。要在提高调查水平基础上,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建立“三北”防护林资源信息网络。此外,还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提高各林种的集约经营水平。四、有关对策及建议要搞好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

10、当前还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步水平现实情况表明,我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科技含量及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比较低。只有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科学研究,提高“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科技含量,才能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开创新局面、越上新台阶。林业的振兴发展同农业一样,一要靠政策、二要靠投入、三要靠科技,归根结底要体现在科技进步上。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进步,与其它行业不同,目前还不能完全靠市场经济的拉力,主要靠政府行为。否则,要想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将难以实现。、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应该看到,目前西部林业建设资金渠道很窄、缺口较大,仅靠现有的育

11、林基金难以搞好生态建设。除事关全局的重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由国家投入或用育林基金外,应明确规定各级财政应列专款解决本级的问题。同时,还应适当从各有关受益部门征收生态效益费,部门征收生态效益费,以补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经费缺口。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制定符合林业生态建设特点的林产品税收政策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应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比如特产税,森工部门早已取消,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地方林业部门则迟迟解决不了。有关部门对此类问题应该调查研究,在税种、税率上给予减免,以利于更好的调动各方面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抓好退耕还林,解决

12、农林牧争地矛盾有关资料表明,农林牧三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农业用地有增无减。当务之急是搞好农、林、牧用地总体规划,重点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并以县为单位通过立法形式确定农林牧用地合理比例和结构。从吉林省西部发展看,现有林业用地远远满足不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必须下决心通过抓好退耕还林尽快加以解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林业生态建设运行机制,调动方方面面造林绿化积极性目前,吉林省西部防护林建设的“责、权、利”不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调动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及经营的积极性问题。应从林业自身规律和特点出发,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林业生态建设承包经营办法。要做到既能保证充分发挥林

13、地的生态效益,又能让经营者通过切身的投入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通过新机制的建立,把林业生态建设变成与人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自觉行动。承办单位对委员建议的答复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吉政办议字200368 号对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 2 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吉林省委员会贵会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吉林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第 2 号提案)收悉,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分管副省长作出批示:“请林业厅重视此建议并加强相关工作”。按照批示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进行了研究办理。经省政府领导审阅同意,现答复如下:一、我省西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西部地区,包括松原、白城和

14、四平西部的部分县,是我省生态环境的脆弱区,主要特点是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三化”面积大,土壤瘠薄,自然灾害比较频繁。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部地区林业建设,把它作为全省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从 2001 年在大安进行退耕还林试点以来,西部地区已累计退耕还林146 万亩,大部分路风沙坨子地、坡耕地和盐碱瘠薄地实现退耕还林,提高了森林的复被率,促进了农村4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在西部地区实施生态草建设工程。近几年来,省林业主管部门通过吸引社会资金等渠道,采取围栏、补播、种植等措施,在西部建设生态草面积达到 320 多

15、万亩。三是在西部地区实施“三北”四期工程。1999 年以来,我省在西部地区共安排“三北”四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 6545 万元,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面积达到 103.7 万亩。2003 年还将安排“三北”工程投资项目,确保西部生态建设持续发展。二、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抓好西部地区生态林业建设今后省政府将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的角度,筹划西部地区的林业建设。一是加大对西部林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扩大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最大限度地把西部山区天然林保护起来。同时做好退耕还林项目、生态草建设项目和“三北”四期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二是调整树种、草种结构,千方百计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针对不同地类条件,做到“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选准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草种,采用容器育苗,地膜覆盖、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种草的成活率。三是加强林地管护,提高造林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加大对林地的管护力度,实行季节性轮牧,舍饲圈养,改变农民传统经营习惯。建立县、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