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154513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2013 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入口、大纲解析、职位表下载及备考资料汇总: http:/ 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查报考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对百科知识的涉猎广泛程度和对各种社会现象深刻思考的能力。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常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省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常识判断则不能参照行测其他模块的复习方法进行备考,也不需要考生依靠数学计算或者是逻辑推理来求得正确答案,而是需要考生依靠平时对生活、学习上的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人文科技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

2、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 “焚书坑儒” ;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

3、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公元 208 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80 年至 316 年中国再次统一。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420 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4、”。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五)对外关系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公元 166 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六)科学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5、。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 28 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七)思

6、想文化东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至三国两晋逐渐传播,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南朝的范缜著有神灭论 ,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永和九年,与谢安、孙绰等 42 人修葺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北朝时,山西的云冈和河南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库。政治常识: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

7、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8、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

9、续性。(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2)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3)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4)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

10、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5)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6)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7)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8)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

11、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使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调整各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2、,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道路,努力把我国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1)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社会公正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保证后代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

13、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常识:(一) 总供给为了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首先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供给能力取决于一定的制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在短期,经济制度、技术水平

14、和资本的投入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看作是给定的,这样总供给能力就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于是总供给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二) 总需求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总需求水平主要取决于自发性的支出、市场利率和价格水平。总需求随着自发性支出增加、名义货币的供给增加、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名义货币供给量,并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等影响自发性支出。(三)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调节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

15、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通常用等式表示为:总需求=总供给即:消费+投资+ 政府支出+ 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 +进口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表明需求过度,会引起资源短缺、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宏观调控可以从扩大供给与抑制需求两方面进行;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过剩、市场疲软、资源闲置、失业增加,政府宏观调控也可以从减少供给与刺激需求两方面进行。具体进行办法可以通过对上述公式的转换得出。如果将消费+投资+ 政府支出+ 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 +进口进一步改为:(储蓄- 投资)=( 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即:储蓄投资

16、差额=进出口差额+政府收支差额这三个差额中,任何一个差额都可以通过调整其他两个差额而变化。当储蓄大于投资引起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差额(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或调整政府收支差额(减少政府收入、扩大政府支出 )来扩大需求减少供给,使公式两端恢复均衡,反之亦然。显然,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不仅要保持商品市场均衡,还必须保持货币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历史常识:1.香港海员罢工: 1922 年香港海员因要求增加工资遭到拒绝举行罢工,遭到香港英国当局武力镇压,激起香港 10 余万工人的反抗,实行总同盟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2.廖仲凯,江西惠阳人,出身于美国华侨家庭。 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为最早的会员之一。辛亥革命后任江西都督府总参议。1922 年后,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起了重要作用。3.省港大罢工:广州.香港工人举行的反帝大罢工,罢工的规模大,时间长。从 1925年 6 月开始坚持到 1926 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