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1093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0-各国经济体制命题探究(原卷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高频考点解读】一个主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三个重点: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热点题型】题型一 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例 1、(2014安徽文综,21)1933 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2、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提分秘籍】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总统罗斯福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不仅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发展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产业结构、经济运作方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式、阶级关系、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题型二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例 2、(2014课标全国,34)1928 年,

3、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提分秘籍】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围绕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尝试到 1921 年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列宁模式;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突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的斯大林模式。题型三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指导思想 例 3、18 世纪初,一

4、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C自由放任主义 D凯恩斯主义【提分秘籍】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体现,20 世纪 30 年代70 年代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内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首先实践运用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指导思想。题型四 公平、公正、正义的福利国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减震器”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 效率” 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 、共和党政府更注重“ 效率”的情况。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C削减开支、平衡预算 D货币紧缩、增加保障【提分秘籍】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体现了

6、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的生存机会的平等。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对我们今天关注民生,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题型五 1945 年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西方社会发展特征的对比阅读苏联与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及增幅比较表。从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苏联 中国 项目 1928 年 1940 年 增幅(%) 1952 年 1957 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 830 326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3 555 16 600 368 6 600 13 100 98 棉纺物(亿米) 8 8 谷物(万吨) 7 300 9 5

7、50 31 16 392 19 505 19 中苏两国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C中苏两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D中苏两国经济结构相对合理【提分秘籍】世界 中国 特 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开始社会主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征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 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表现 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进入黄金时期;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 政治:国家职能变化;德日意政治民主化改革 文化: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跃上新高度 对外:两极格局形成和演变;世界多极化发展 经济: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有成就也有失误;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民主政治初步建立,遭遇曲

8、折发展历程 文化:科技初步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执行遭挫折 对外:新中国成立初外交开创新局面;20 世纪70 年代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历史史实 对外:雅尔塔体制的建立,美苏争霸 政治:第三世界兴起 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文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 政治:三大政治制度建立;“文化大革命”严重倒退 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劫难 文化:“双百”方针,两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东方魔稻” 外交: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题型六 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

9、特点 例 6、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引自全球通史) 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采取余粮收集制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C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提分秘籍】 (1)不同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罗斯福新政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 私有制 工业化 道路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农业制度

10、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 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题型七 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折射出的政治、思想的变化 例 7、1934 年 1 月, 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如图)

11、 :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A行政权力的扩大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提分秘籍】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仅是经济的新政,也是美国共和制代议制政体的新政,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新政。从美国新政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1)从政治折射点看:1787 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

12、制。但是,在美国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里, “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经历了从以国会为中心到以总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通过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 大政府” 等,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起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作用。(2)从思想折射点看: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打击,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已经过时。从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同时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题型八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折射出的政治、思想的特点例 8、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

13、,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提分秘籍】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且影响到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1)从政治折射点看:斯大林体制下,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2)从思想折射点看:斯大林模式下,缺乏民主传统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不利于苏联

1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高度的思想文化专制,阻碍了苏联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导致思想僵化。 题型九 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差异 例 9、(节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 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

15、到资金的。(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提分秘籍】(1)前提不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慢慢进行;苏联是靠政府刺激,倾全国之力快速推进。(2)资本积累不同:西方主要靠私人资本积累,政府作用很少;苏联是国家采取行政手段保证多投资多积累,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行业不同: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而英美则是从纺织等轻工业开始,然后开始重工业。(4)性质不同:苏联消灭了剥削阶级,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阶级对立,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化。【高考押题】1下面是 19281935 年美国钢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其变化趋势反映出 ()年份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钢产量 52 57 41 26 14 24 26 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各个钢铁厂商的竞争D大萧条提高了钢铁生产成本2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