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77932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开发实例-中国民俗旅游(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员编号:培 训 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学员课程开发教 案课 程 名 称 中国民俗旅游拟 授 课 专 业 中国民俗旅游使用教材 中国民俗旅游主讲教师(学员) XXXX职称 中 教 一 级学员单位 陕西省澄城县职教中心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二一年十一月教 案课程名称中国民俗旅游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安排总学时:40任课教师XXXX授课对象专业班级 2010 中国民俗旅游 共 1 个班指导思想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解当地和其他不同地区的民俗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从民俗和旅游民俗的基本概念开篇,分章介绍了我国在饮食、茶艺、酒水、服饰、居住、人生礼

2、仪、节日、交通、游艺以及信仰方面的民俗,着力探讨了各个民俗事象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旅游开发的途径与思考等内容。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例新颖,打破了以往民俗和旅游分而论之的格局,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可读性和实用性。学情分析 学生对当地民俗比较了解,对中国各地的民俗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十个方面掌握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着力探索各个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为进行旅游开发做一定的思考。教学重点 中国饮食民俗,中国差异民俗,中国酒水民俗,中国服饰民俗,中国礼仪民俗与信仰民俗。教学难点 中国的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及习惯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教

3、学章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第二章 中国饮食民俗第一节 中国饮食民俗概述第二节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第三节 中国汉族宾客饮食习俗第四节 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第三章 中国茶艺民俗第一节 中国茶俗概述第二节 茶的类型及特色第三节 中国茶艺茶俗第四节 少数民族茶俗第四章 中国酒水民俗第一节 酒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酒的种类及代表第三节 饮酒习俗第四节 中国的酒文化与旅游第五章 中国服饰民俗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第二节 中国服饰民俗的发展第二章 中国饮食民俗【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汉族饮食习俗,促进与客人的沟通,同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

4、掌握中国主要民族的饮食习俗【教学重点与难点】本部分重点包括中国主要民族如汉、蒙、满、回、藏等的饮食习俗,能在餐饮服务中熟练运用所学饮食习俗更好地服务宾客【教学内容】 第三节 中国汉族宾客饮食习俗一、主食(一)汉族主食的形成【教师介绍】最早的原始人是靠采食野果、野草及狩猎而生活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采集和狩猎的生产形式逐步演化发展成为农业和牧业两种生产方式,而在这两种生产方式当中,农业一直成为了中国汉族的主要生产方式。在距今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碳化了的粟;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这两个发现十分雄辩地证明我国北方产粟,南方产稻都分别可以说是

5、世界产粟和稻最早的地方,这也说明了早在节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第四节 服饰民俗与旅游第六章 中国居住民俗第一节 居住民俗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居住习俗第三节 我国民居的特色第四节 居住民俗的旅游开发第七章 中国交通民俗第一节 交通民俗概述第二节 我国陆路交通民俗第三节 我国水路交通民俗第四节 交通民俗的旅游应用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第一节 诞生习俗第二节 婚嫁习俗第三节 寿庆习俗第四节 丧葬习俗第五节 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第九章 中国节日民俗第一节 节日民俗概述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第三节 少数民族节日及习俗第四节 中国的节日民俗与旅游第十章 中国游艺民俗第一节 游艺民俗概述第二节 中国

6、民间游艺第三节 中国民间工艺第四节 游艺民俗的旅游开发第十一章 中国信仰民俗第一节 信仰民俗概述第二节 民间信仰的原始形态第三节 信仰民俗中的迷信第四节 俗神信仰与生活禁忌第五节 信仰民俗的旅游开发第十二章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一节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第三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第四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很久以前,我国北方汉人就以粟为主食而南方汉人以稻为主食。按照传统习惯,我国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而仅一山一河之隔的南北两部分气候迥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且降雨量丰富,非常适合于稻谷的生长;而北方地区的气候寒冷且降雨量少

7、,所以北方地较适合小麦的生长,从而形成了后来南方汉人主要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汉人主要以面粉为主食这一食俗。汉族广泛流传着关于五谷杂粮起源的神话传说,所谓五谷杂粮是指谷、麦、高梁、粟、豆五种可作为主食的粮食。这说明古代先民除粟和稻外还以其它各种杂粮为主食。直到现在,汉族人的传统主食除米和面之外,仍还以其它各种杂粮为主食的补充。(二)各种主食的种类、和食用地区【学生叙述】1、南方地区主要以大米制品为主食,其具体有:米饭、米糕、米粥、米困、米线、糍粑、汤圆、粽子等;2、北方地区主要以面粉制品为主食,其具体有: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面皮等。二、菜肴(一)菜肴的形成【教师介绍】汉族在饮食习

8、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条件影响。原料生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的各种水产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过去,人们常把汉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艺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鲁、川、淮扬、粤、湘、闽、徽、浙八大菜系,如再加上京、沪便是十大菜系,它们汇成中国饮食的洋洋大观。当然,以其中鲁、川、淮扬、粤四大菜系最具代

9、表性。(二)主要菜系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总结】1、川菜(1)分布地区。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和贵州省部分地区(2)特点。选材广泛、百菜百味,麻辣鲜香。2、粤菜(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岭南地区、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侨聚居地。(2)特点。选料精细,味形鲜美,善烹海鲜。3、鲁菜(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以及华北部分地区。(2)特点。清香、色淡、味纯、鲜嫩、善制汤菜。4、淮扬菜(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2)特点。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三、口味【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说出各地的口味】虽说已有“东盐、南甜、西酸、北辣”这一说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各地区

10、口味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在汉族地区的口味可以用当前民间流传的一首“口味歌”来据概:安微甜、河北盐、福建、浙江盐又甜。宁夏、河南、陕、青、甘、又辣又甜外加盐。山西醋、山东盐、东北三省咸带酸。黔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因人而异多实践,巧调能和百人愿。四、饮料(一)饮酒习俗【学生讨论】1、汉族人常饮的传统酒水的种类及其特点(1)白酒。白酒是汉族人消费量最大的一类酒,主要用粮食酿造而成。白酒主要可细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等类型,其每种类型的白酒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2)黄酒,多产于江浙一带,其味米香清雅,用水烫后加话梅再饮其味更佳,江浙、上海

11、人较喜欢。 (3)药酒。用白酒将保健中药材泡制而成,其味醇甜爽口,略带药香,中、老年人非常喜欢。2、汉族人饮酒礼仪汉族人饮酒喜欢互相敬酒并劝酒,一般应由年青的地位低的先给年长的地位高的人敬酒,敬酒时地位低者应将杯端低一点;长辈回敬时年青人应起身端酒接受敬意,并尽量将酒饮尽。虽说 “酒满敬人 ”,但汉族人喝白酒都喜欢用小杯斟八分满。希望对方多喝、喝好是汉族人待客的共同心意。(二)饮茶习俗【学生归纳,教师补充】1、汉族人常饮的茶的种类及其特点(1)绿茶。主要产于江南一带,为不发酵茶,味清香淡雅,适合于老年人饮用。(2)红茶。主要产于安徽、福建、云南等地,为发酵茶,味浓香厚重,外国人及华南人较为喜欢

12、。(3)乌龙茶。主要产于台湾,为半发酵茶,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之浓厚的特点,喜欢饮用之人较多。(4)花茶。主要产于福建、浙江等地,将未发酵的茶叶用茉莉等花瓣薰制而成,其香气浓烈,茶味纯正,喜欢饮用的人较多,尤以北方人和四川人喜欢。(5)黑茶。主要产于云南,为发酵茶,茶味浓烈刺激,将其压缩成块状便是紧压茶,少数民族地区较喜欢。(6)药茶。主要产于浙江,以苦丁茶、八宝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较为常见,清香中带有药香,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女士饮用。2、汉族人饮茶的习惯汉族人对饮茶非常讲究,泡茶特别注意温度、茶与水的量、冲泡时间、冲泡次数、水质等因素。北方人喜用茶杯泡茶、南方人惯用茶壶

13、沏茶、四川人则钟意盖碗茶等,茶是汉族人的待客佳品,客到必先敬茶。 “茶满欺人” ,斟茶以八分满为宜。五、汉族人就餐礼仪【学生回答各地的不同礼仪,并找出共同点】汉族人就餐时十分尊敬长辈,长者应坐于上位或主位,由长者点菜,上菜应先置于长者面前,每道菜应由长者先动筷子。长者说话时其余的人均应放下筷子以示尊重。汉族人在就餐时吃面条和喝粥不能发出声音,咀嚼时不能说话,不能因为好吃便一直夹一道菜等,认为这样做缺乏教养。但汉族人的就餐礼仪中也有不足之处。如“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思想,就餐时主人和主宾多半为男士,他们先享受菜品、酒水、先享受服务,这一点与西方“女士优先”的原则恰好相反。 六、节日食品 汉族的节

14、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 。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

15、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七、饮食中的信仰、禁忌【教师讲解】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北方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南方人吃鱼时不能翻鱼,认为翻鱼便要翻船。不能将筷子插入饭碗中,不能将杯、碗倒置,认为这样不吉利等。 【 作 业 布 置 】 归 纳 出 汉 族 饮 食 习 俗 的 主 要 特 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