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69604346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天里的春天读书笔记1000字篇一:读书笔记1000字 1.活着读书笔记 只要活着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 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 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 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 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 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 身上.想着主人

2、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 孽不可活,怨谁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 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 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 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 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 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

3、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 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 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 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 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

4、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 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 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 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 怎么会有如 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么样的人心 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 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

5、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 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 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 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 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 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

6、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 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 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 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 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 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 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

7、告诉自己,我们 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2.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 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 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 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 臾离

8、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 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 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 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 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 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 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

9、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 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 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 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 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 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 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

10、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 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 驭形势的气魄。 3. 简爱读书笔记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 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下面 是一篇简爱读书笔记: 花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 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 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 纪

11、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 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 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 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 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 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 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 本书

12、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 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 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 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 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 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 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 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

13、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 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 意外,很惊喜。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 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 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 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 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 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

14、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 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4. 红楼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 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 红楼梦 这部小说 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 红楼梦了 ,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 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 红楼梦 的理 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 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 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 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 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 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 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 借这个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