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955027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主预习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借助诗文,掌握读诗文想画面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像,感受诗文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真挚的情感。 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读诗文想画面的基本方法已经初步了解,还需要不断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领悟形成能力。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自主 预习单 “自主预习” 课学生依据预习单自主预

2、习,小组合作。1.下发预习单。2.学生自学。3.小组合作探究。4.教师巡视调控。第二课时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预习过关”课依托预习单了解学情,查缺补漏。1.检查预习单的完成情况。2.针对问题,相机指导。第三、四课时 古诗两首“方法指导”课借助两首古诗,掌握读诗歌想画面的基本方法。1.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2.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第五课时 老师,您好! “诵读展示” 课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运用学习的方法,有感情诵读诗歌。2.拓展诵读赞美老师的诗歌。第六课时 但愿人长久 “读写结合” 课感受、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理活动的写法。1.感

3、受、学习作者描写苏轼心理活动的写法。2.运用习得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第七课时 秋天 主题诗会 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1.诵读诗歌秋天。2.走进王宜振的诗歌世界。第八课时 单元总结检测 “回顾提升” 课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 1.采用“以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总体回顾。2.布置拓展性读写作业。 第 1 课时 自主预习课一、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预习的步骤,了解基本的预习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自主、认真完成各类预习任务。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将预习逐渐深入。3.养成课内课外

4、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推进预习程度地逐渐深入。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激发预习热情。有这样一句古语:“预则立,不预则废” ,能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师生互动交流想法。(二)了解预习单第一单元预习单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学习开始了,请按照预习单的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加油!(一)读写生字我能行1.认读生字。本单元共有 33 个生字,你能正确地认读吗?

5、读一读,并和同位相互检测。2.书写生字。试着在书中描红一个,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中练写一个。比一比谁写得正确、规范又美观。 (合作测评评价表:书写正确 书写规范 书写美观 )3.在课文中标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结合上下文和字典尝试理解。(二)朗读课文,我最棒!1.明确预习要求每一步骤的预习要求有必要来了解一下。(1)朗读:无论是单个的字、词、句,还是课文,我们都要读得要字正腔圆。放声朗读有利于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读书的能力。(2)不认识的字词:不一定是本课的生字新词,而是自己从来没有读或见到过的陌生的字词。这样的字词才是真正的生字新词。(3)魔力词句:这是我们本学期要重点掌握的本领,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

6、主题,我们要通过多读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同时,作者在表达这些主题时,会巧妙的使用一些词句,这些能够帮助作者表达主题的词句都可以被称作是魔力词句,也可以叫做关键词句。对于这样的词句,我们需要反复品味,感受它的作用。(三)实施预习了解了有关预习的要领,针对本单元的预习单,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预习,做一个有准备的学生。六、板书设计预习一般有五个步骤:生字读写;课文读熟;读中思考;资料收集。 第二课时 预习过关课一、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预习的步骤,了解基本的预习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自主、认真完成各类预习任务。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将

7、预习逐渐深入。3.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学会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系统地推进预习程度地逐渐深入。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相信这节课同学们的汇报很精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1.出示预习单,检查书写生字情况,同位检查互评。2.集体交流,针对书写错误的字进行重点指导。3.学生再次对易错字进行书写识记。4.小组内交流理解

8、的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交流,探讨。5.指名读课文,学生及时做出评价。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总结预习情况板书设计板书易错的字和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四课时 方法指导课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文。3借助两首古诗,掌握读诗歌想画面的基本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4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怀,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1借助两首古诗,掌握读诗歌想画面的基本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情怀。3、前置学习活动。1.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2.对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和不懂

9、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旁注。四、教学的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白银盘、青螺实物。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我们祖国河山壮美,让人流连忘返。有滚滚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滔滔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雄伟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层峦叠嶂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有美丽的江南:日出江花红似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爱的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跟着刘禹锡来领略洞庭湖那独特的魅力! (二) 检查预习1.介绍洞庭湖。 (多媒体出示

10、洞庭湖画面,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2.读诗。(1)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2)齐读3.解诗题: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师:同学们预习很充分,望洞庭确实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那么刘禹锡给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下面我们来共赏一下。3.初读诗歌 遥望洞庭(1)理解诗意:自读诗歌,谈谈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3)生提出质疑。重点字词是:和-和谐。相-相互。镜-铜镜。未没有。(4)找学生理顺诗意。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1)诗人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遥望洞庭湖的?(2)诗人都看到了哪些

11、景象?(3)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沉静、和谐、秀美)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品读诗歌 神往洞庭精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重点品读“和”、“镜未磨”。(“镜”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未磨”的铜镜有什么特点?)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找学生有感情的品读,读出诗境。(必要时师范读)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重点品读“白银盘”和“一青螺”,它们分别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美丽的图画,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找两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找学生有感情的品

12、读,读出诗境。(必要时师范读)3.小结: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语言轻俏,意境静美,令人神往!那么洞庭湖是不是就只有这一面呢?读一读下面一首诗歌你就知道了。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拓展延伸 下面这首诗歌也是写洞庭湖,读一读,体会一下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五)作业:1背诵望洞庭。2预习峨眉山月歌。第四课时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国家被誉为“诗的国度” ,诗人多如繁星,那么被誉为

13、诗仙的是谁呢?(学生齐答:李白。 )然后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 (学生应该会背诵赠汪伦 望天门山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等诗歌。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二) 检查预习1.读诗正字音,明字形a 指一名学生读b 其他学生纠正,重点字有:眉(mi)羌(qing)溪(x)峡(xi)君(jn)渝(y)c 找五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让学生改,师强调)d 全班齐读(2)解诗题:“歌”是什么意思呢?(生答:歌咏。)歌咏什么呢?(生答:歌咏峨眉山的。)有谁知道峨眉山吗?(学生答,老师加以补充。)(三)初读感知1.指导朗读:(1)古诗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

14、奏的变化和声音的高低的变化,这样读能给人一种音乐般美妙的感受。(2)出示(多媒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师范读(4)学生自由读。(5)指名练读。(多找几名读)(6)全班齐读。2.理解诗意(1)仔细默读,找出诗中出现的地名。(五处地名)(2)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说说看。(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教师相机解疑释难。 3.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互相补充修正)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15、。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四)品读探究1.运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想一想这首诗中出现了几幅画面,请找出来,并谈谈你喜欢哪一幅。谈理由的时候可以根据下面的提示谈:2.秋夜里诗人看到怎样的夜景?(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3.这样的秋夜里年轻的诗人在干什么呢?(想象诗人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4.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巡视,适时点拨5.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并品读。6.听配乐朗诵,感悟意境,体会作者情怀。小结: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拓展延伸本文的两首诗歌都写月夜,不同的是前者欢喜后者思乡,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描写吗?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