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953885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4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 14 讲)【教学内容】短文两篇 (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 ) 闲情记趣【教学目标和要求】三峡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的含义,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语言精妙运用的好处。3、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的含义。2、体会全文的写法以及所反映的作者的微妙心境。3、背诵课文。闲情记趣1、疏通文字,了解文意。2、领会文中的情趣。3、体会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重点和难点】三峡1、作者与水经注简介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北史称其“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 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

2、诸文皆行于世。 ”水经注:是公元前六世纪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记载大小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是原书的二十倍。以永乐大典本等最为著名。2、内容分析。(1)掌握重点词的含义阙嶂曦襄沿溯奔漱良属(2)区别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自绝以(3)课文的整体把握。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第一步写峡之长:七百里。第二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山的连绵不绝特点。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毫无残缺的地方。接着写山的“高” 。山上垒着山,山峰相重,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的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 “重”和“叠” ,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 ,以天和日来衬其高

3、,乃仰视所见。然后由特定条件写出了三峡特点:亭午见日,夜半见月,充分显示了两岸山的长和高,并且两岸山之间相距狭窄。然后按季节描绘三峡的景色。夏季:水涨过了丘陵,水势变大,流速变快,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这是通常的情况;遇到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才会有航船,千里的路程有时一日就能到达,船行之速连奔马和疾风都及不上,这个特例使人对水流的快速有了深刻的印象。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副险峻壮奇的图画。春冬时节:俯视,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澈的波浪,显得明快亮丽,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显得深沉宁静。素湍回清,绿潭倒影,从色彩上说,一浅一深,从状态上说,一动一静,波光粼粼的急流和重

4、重倒影的绿潭相映成趣,更觉风光秀丽俊逸。仰视,山岩高耸入云,用一个“绝”字;柏树姿态奇特,用一个“怪”字。两个字写出了当地景物的自然特征。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为“悬泉瀑布”勾勒了生动的背景。而这里的水有别于江中汹涌奔腾的水,它自空而降,充满生机,因势就形,富于灵性,和高耸的山、怪异的柏一起构成了雄奇绝异的景象。作者以精炼的四字“清、荣、峻、茂”概括并总结了此时景物的趣味。秋天:作者用笔又不同,用“晴初霜旦”暗指阳光柔和、霜重露多的秋天。树林和山涧已没有了春夏时秀丽的色彩,也失去了清亮的光泽、喧闹的声响,

5、变得清冷肃穆。此时“猿鸣”是三峡最具代表性 的景物。猿啸叫的声音又尖又长,凄凉哀厉,在狭窄的山谷间久久的回荡,更增凄清肃杀的气氛。而渔歌又进一步点明了猿声之哀、渲染了秋的萧瑟。作者在结构上采用先总后分的办法,写法上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生动凝练,运笔变幻,使文章摇曳多姿。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形神具备、情景交融的描摹出三峡的壮丽雄伟的景色,成为文学史上写景状物的典范作品。记承天寺夜游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本文所记之事在 1083 年,苏轼因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在政治上不得意,然而在文学创作上苏轼迎来了高峰期。2、内容分析。

6、(1)掌握重点词的含义念为乐相与空明交横但闲人(2)课文的整体把握。本文是一篇不是百字的抒情小品,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文章起句点明时间,突出一个“夜”字, “解衣欲睡”平平而起,似无物可写,却见清凉的月光洒入窗户,于是“欣然起行” ,构成行文的一个波澜。同时把“夜”更具体化了,此夜原来月色融融。 “月”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往往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能撩动文人的情思。如此良月,自然不能辜负,兴致勃勃起身欣赏美景。但一人赏月实在无趣,须当有人同享。马上想到了同病相怜的张怀民,径直去承天寺寻找他。恰巧他也未曾睡,就一起步行到院子里玩赏月亮。这里不但介绍了游玩的地点、同游者,而且暗示作者与张怀民之“

7、闲” 。 “欲、起、念、至、寻、步”曲折又简约的写出了游玩的过程。接着写赏玩之景:一个“如”字,使得景象亦真亦幻, “积水空明” ,勾画了水的空无澄澈,奇妙的是,水中居然还有水草纵横交错,让人如在梦中。原来是竹子、柏树的投影。作者写水、写藻荇,都是为了刻画这个“影” ,而画“影”实际又是为了绘“月” 。水之明、影之真,都可见月色之清。作者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的从竹柏影入手,使人推见到月色的晴朗空明。整个景色被点染得清冷皎洁、幽美雅致。于是作者又针对此景微微喟叹:月、影皆不足为奇,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两个清闲人罢了。联系上文,可以推想作者的心理活动。 “无于为乐” ,含有知音稀

8、少的淡淡叹息, “遂”字微露出只有张怀民才是相知, “亦”字显示出两人心灵的相通。而“闲人”两字则传达出作者微妙的心境。他无端遭贬,心情抑郁。但他不愧为“旷达”之人,月夜游寺正是消释苦闷的具体行为。愁苦的心灵在宁静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表现得极为旷达。使得这篇散文显得俊雅潇洒。闲情记趣1、作者和浮生六记简介(1)沈复(17631822):字三白,号梅逸。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工诗善画,好游览山水。一生不愿委身官场,欲从事艺术却又不可得。与妻子陈芸是伉俪兼知己,在苏州沧浪亭畔及画家鲁璋的肖爽楼中,过了一段时期悠游自在的生活。

9、后妻离子散、贫困交加。(2) 浮生六记:清代小说。六卷。是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书中记叙了他和妻子的家居生活、生离死别以及浪游各地的见闻,对山水园林以及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阐发了自己不同凡俗的观点。书名取自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句,故题为浮生六记 。各卷依次标题为闺房记乐 、 闲情记趣 、 坎坷记愁 、 浪游记快 、 中山记历 、 养生记道 。今存前四记,后两记已佚。2、内容分析。(1)掌握重点词的读音及含义拟项强徐观唳砾壑鞭驱(2)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明察秋豪物外之趣怡然自得庞然大物(3)课文的整体把握。在本文中,作者追忆了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

10、趣。全文先总后分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先总写童年时视觉敏锐,喜欢细致的观察事物,常有意料不到的乐趣。即说明作者小时候能看到细微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和天真。 接着具体写细致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物外之趣” 。一是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先从声音写蚊子,用“雷声”来作比,表明蚊子之多,声响之巨。这在成年人眼中极为讨厌的场面,在孩子眼中却别有一番奇趣。孩子会把蚊子联想成鹤,因蚊子的体形、长足均与鹤相似,这些联想既照应了开头的“细察其纹理”这句话,又为下文作铺垫。在联想的基础上,孩子作了想象,心里这样想,果然群鹤飞舞的景观就出现了。又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对帐子中的飞舞蚊子漫漫喷烟

11、,把它看作青云白鹤。心中的快乐无以言喻,体现了“物外之趣” 。在童年天真的生活中发现美,这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反映了作者的知识丰富,另一方面的也反映他活动范围之狭小,很少有机会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二是观察土墙、花台、虫草的乐趣。在成人眼中平平无奇的凹凸的土墙、杂乱的荒草、讨厌的虫蚁,由于被孩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作了富于童趣的联想和想象,于是一切变得妙趣横生。能使海子“神游其中” ,忘乎所以。驱蛤蟆的细节更说明了“我”观察的聚精会神,充分的领略“物外之趣” ,同时又表现了“我”的正直无私、天真无邪。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对大人来说,这些似乎是“闲情逸趣” ,

12、可这却是孩子把他们的小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结果,作者用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称快” 、 “怡然自得” 、 “呀然惊恐”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使我们领略到孩子的纯真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与拓展】1、 三峡的语言有何特色?首先,语言特别生动凝练。例如写春冬之水的趣味,用“清、荣、峻、茂”四字来概括。能引发读者想象山青水碧,花木繁茂,山势险峻,一片生机盎然。仅几个字就使清俊秀丽的画面在读者眼前跃然而出。其次,调动一些修辞手法,语句富有节奏感。 “乘奔御风”的“奔”字有借代的意味,用“奔”字借指跑得飞快的骏马,给

13、人一种风驰电掣的感受,形象的表现了水流使速。又如引用渔歌,不仅进一步刻画了三峡猿鸣的特点,而且渔歌和猿鸣在峡长的山谷间相互回应,更增凄清之感。语句以四字句为主,又有六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夹杂其中,节奏流畅起伏,语句动静相生,摇曳多姿。2、在三峡中,作者为什么要从夏季开始写水景,而不是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因为知识上承第一段而来的。上段写三峡的山势特点,为接下来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水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狭窄,则水的流量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构成了水速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在夏季最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3、作者怎样来写景?首先,他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14、进行描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与季节相结合,从形、色、声等各方面描绘水构成的奇异景象。其次,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把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流水,飞悬的瀑布,哀婉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组成一副副风格迥异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4、 承天寺夜游的写景又有何特点?先写月光所引起的错觉:地下有一片空无清澄的水,清澈的甚至能看清水中横斜交错的水草。于是引起了疑问:院子里怎么会有水和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方知此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作者写“月光如水” ,却运用了设疑、解疑的手法,写得妙趣横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5、 闲情记趣的“闲”与承天寺夜游中的

15、“闲人”之“闲”有何不同?承天寺夜游中,不管是记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闲”来写的,而这个“闲”字正传达出作者的微妙心境:“闲”是“赋闲”之“闲”也,因为被贬黄州,心中经世济国的理想不得不暂时搁浅,在月夜外出赏月以寻求解脱,这个“闲” ,隐含着官场的失意,有无奈,有苦闷,更有超脱的旷达。而闲情记趣的“闲”则是“悠闲”之“闲”也,这个“闲” ,饱含着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儿童的稚气、天真,表现了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了。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的经历、个性和修养各不相同,所以在这个“闲”字的运用上也不同。 【同步练习】1、填空:三峡的作者是 时期的 ,本文节选自 。闲情记趣的作者是 代的 ,他主要的作品有 。写出三峡中重点描绘山的特点的句子: 。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刻画月光的句子: 。2、给下列词注音并解释其在课文中的含义:漱嶂曦襄溯御湍属 3、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自 以自非亭午夜分 徐喷以烟昂首观之 沿漱阻绝观 绝 绝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