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9210871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思考摘要近年来,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紧密结合基础医学的特点,就构建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以管促教,从以二级学院工作为中心转移到以教研室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教学督导方面,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重心,加大实践教学监控力度;在教学环节方面,从单一的课堂评估逐步过渡到对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评估和监控,将原来单向循环的“院系教研室教师”监控模式逐步转变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现状 高校医学教育主要分为基础

2、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其中,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入门阶段。医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是否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取决于他们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对医生这门职业的认知和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因此,建立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是保证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凡是与教学质量有关的因素和环节,都应该纳入监控与评价的范围。随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12年以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开展,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设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各医学院校普遍建立起了教学质量校、院(系)二级监控机制,并以检查性听课、教学督导、教

3、学检查为抓手,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来看,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重实践研究而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模式,无法对教育评价进行深入分析。第二,监控范围局限于教学过程,对教育投入和教育结果重视不够。1第三,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监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第四,教学质量的监控指标由描述性指标向量化指标发展,2但由于教学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简单的量化容易陷入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之中。以上种种,影响了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效果。 二、加强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探索 20世纪90年代,我校基础医学院

4、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2006年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初步建立起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近年来,基础医学院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紧密结合基础医学的特点,就构建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以管促教,从以二级学院工作为中心转移到以教研室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教学督导方面,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重心,加大实践教学监控力度;在教学环节方面,从单一的课堂评估逐步过渡到对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评估和监控,将原来单向循环的“院系教研室教师”监控模式逐步转变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转移“一个中心”对于二级学

5、院来说,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要把握好工作的中心所在。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般都是校、院(系)二级监控机制,学校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教学督导组,聘请学生信息员,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监控。二级学院参照学校的做法,成立院系教学督导组开展教学监控。这样的监控直接将重心放在教师身上,作为最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室,虽然承担着组织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师培养等诸多任务,却在质量监控过程中被忽视了。由于教研室的主动性未能发挥,平时只做“传声筒”,学院的监控意见下达到教研室,教研室将意见反馈给教师后,没有继续跟踪指导,导致质量监控浮于表面,效果不佳。经过研究,我院在构建教学

6、质量监控体系时,充分考虑并凸显教研室对教学的组织和保障地位,由“以二级学院为中心”转变为“以教研室为中心”,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科的一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教研室,如给予教研室一定的主任监控基金等,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导性地位。事实证明,以教研室为中心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教研室上对二级学院负责,下对教师进行直接管理,从组织备课会、新教师试讲、检查性听课、预实验检查到监控信息反馈和原因分析、考试结果分析等,教研室都积极主动介入了各环节的质量监控过程并对监控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上报,激活了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管理(“管”)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研室内部乃至全院上下创造了良好

7、的质量意识环境,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赢得更好的评教成绩、评优机会和职称评聘待遇。(二)抓好“一个重心”教学质量不是独立的要素,它涵盖了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在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上,必须把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学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控。而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是质量监控的主要阵地,检查性听课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办法,是质量监控的重心。1制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作为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评价被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有学者认为应从行为管理、师生关系、课程组织、学生成绩等评价维度入手,也有学

8、者提出应采用ISO9000质量认证系统或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目前,国内高校通常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作为一级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基础医学院采用国内高校的做法,制作了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课评表。理论教学课评表总分100分,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细化为教师个人形象、课堂纪律、对内容的把握度及语言表达、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课件及板书、对学科前沿信息的把握、教学方法运用、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课堂感染力10个评价指标。同时,考虑到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及为了适应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性需求,课评表中设置开放性栏目,如优缺

9、点及意见建议栏,方便听课人充分表达对课堂教学和教师本人的意见,或就个人听课体会作出更加具体化的评价。实验教学课评表总分100分,分为教学常规、实验内容及安排、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规范、实验教材、实验计划及细则、实验学时安排、实验内容与理论结合、实验考核方法、教改融入实验、学生参与性、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验预期结果、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等。与理论课评测重教师的授课行为不同的是,实验课评测尊重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将课评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所占比重达到50%。2建立多

10、渠道、多元化实时反馈机制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反馈原理被广泛应用。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及时、准确的反馈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并能促进系统的优化设置。在教学质量控制中,对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为了获得更加客观准确的评教结果,检查性听课由教学管理科组织随机进行,事前不通知教师和教研室,并采用多方评价方式,参与者有督导组成员、教学管理人员(含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同行。听课结束后立即组织听课人员座谈,就授课情况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各方意见做出对该名教师的授课评价,由教学管理科在当日课程结束后立即反馈给教研室和教师,促使教师重视评价结果并及时调整翌日教学方式。实时信息反馈

11、方式避免了信息反馈时间滞后导致的评价效果弱化问题,并预留了教师调整授课方式的时间。在构建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中,基础医学院建立了一个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息反馈处理机制。多渠道指的是不以单方面评价为定论,而是在收集多方反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综合性结论,例如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二级学院评教、教研室评教等形成对某一教师的教学综合评价,并通过各级各类座谈会如学生座谈会、教研室主任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实验人员座谈会等,收集对学风、教风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处理方式也多元化,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书面反馈、当面反馈,也可以网上公示、文件通报、会上传达、专人谈话等等。(三)加大“一种力

12、度”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实践教学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是医学生走进人体生命世界的第一步,塑造了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基本道德素养。加大实验教学监控力度,是我们建设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医学院对实验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各学科实验室重组后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构建起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

13、对所有课程实行统一管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壁垒。实验课程从原来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发展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的“互联网+”实验教学新模式,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了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网上考试系统等。线上学习不再是教学的辅助,而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实现了线上线下、教与学、考核一体化的实验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理念,满足了医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并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实验的兴趣。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管理模式与理论教学相比有很大差别,在实验教学改革

14、背景下,如何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基础医学院依据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重点抓好实验教学四个内容的质量标准:第一,实验准备。提前进行预实验,实验课课件及教案齐备,实验设备运行良好,实验室干净卫生,实验用品齐全并摆放整齐。第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设计合理,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三,实验指导。实验过程中坚守岗位,不随意离开实验室,能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适时给予学生指导,管理好实验室纪律和实验室安全。第四,实验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并组织适当的实验考核或测试,实

15、验结果达到预期,学生基本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在监控实施过程中,开展以督导听课、随机检查、信息员监督为主要手段的三维督查方式,督导组开展检查性听课,事先不打招呼,不定线路,直奔实验室听课,侧重实验内容、实验指导和实验效果的督导;学院分管领导和教学管理科按照授课计划到各实验室随机抽查,侧重实验准备、实验室安全和实验课纪律管理、教师在岗情况等;聘请学生信息员,定期反馈实验教学状况,如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此外,每学期召开实验技术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三、关于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与建议 (一)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

16、开始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开展了一系列教育评价研究工作,但教育评价理论及相应方法体系的原创性不足,基本上是移植国外的评估理论和方法,未能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创新理论研究;教育质量评价多以总结性评价和鉴定性评价为主,对于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建设性功能重视程度不够。3因此,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校情,通过研究、学习形成自己的指导理念,并以此对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再造与评价,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二)开展教学质量“积分制”研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积分制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指把积分制度用于对员工的管理,以员工在特定工作中所获得的分数来反映和考核其综合表现,从而激励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绩效。当前,积分制管理不仅在企业管理上被广泛运用,而且逐渐被引入党员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队伍管理中。开展教学质量“积分制”研究,就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