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8039719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讲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修订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东北大学 陈 凡一、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修改说明 本次修改是在2012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保持原教学大纲的体系结构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修改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1. 着重体现和增加十八大精神的相关内容。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个方面,对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将十八大的新观点、新提法体现在大纲的各个章节中。 2. 针对教学大纲使用一年来给有关院校的反馈,特别是今年3月教育部社科司在各地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以及今年4月在合肥召开的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对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进

2、行了修改。二、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修改要点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在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的第三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的第三目“生态自然观”中,增加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 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思想为

3、增加内容的核心指导。 明确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的重大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必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自然观,认识人工自然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树立生态自然观。(2)在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的第二目“人工自然观”和第三目“生态自然观”中,增加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这一思想。 主要指出了我国目前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全面、不和谐、不可持续的方面,因此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

4、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2、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主要在第二章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第二目“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一思想,指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 强调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5、 主要在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中,增加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思想。 强调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和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实现统筹兼顾,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4、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在第四章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的第二目“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

6、”中,增加了“转变经济增长方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主要围绕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指出要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任务,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进行新的科学技术创新,以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2)在第四章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第四目“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第二目“科学技术运行的国家治理”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主要在第五章第三节“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主要增加了“体现国家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的内容”。强调指出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必须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还增加了关于协同创新的内容。同时指出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就必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