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力的培养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67694843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造力的培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创造力的培养一、前言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增长与时间呈指数增长关系; 人类已掌握的全部知识的 90% 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取得的,10飓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几千年之内逐步积累起来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推测:人类知识在19世纪大约每隔50年增加一倍,在20世纪前半叶每 隔30年增加一倍,50年代每隔10年增加一 倍,70年代每隔5年增加一倍,80年代每 隔3年增加一倍。美国科学史家德克里普 赖斯统计,1750年全世界科学期刊为10种 左右,19世纪初期为100种左右,19世纪 中期达到1000种,1900年达到1万种,1965 年突破10万种。现在科学期刊则以每年增 1500种

2、的速度在发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统计:全世界发行图书种数,1952年是25 万种,1962年为万种,1967年为45万种, 1972年达到万种。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 的数字:1950年我国发行图书万余种,1983年为万余种,增加了近 3倍。我国发行的杂 志,1950年是295种,1983年为3415种, 增加近12倍。据调查,全世界每年发表的 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 利每年超过 30万项,平均每天 800至900 项。每分钟出版一本新书,难怪著名科 学家钱学森讲:“我当研究生时搞超音速空 气动力学,我敢说全世界有关论文我都看过, 因为一共也没有多少,而现在我搬都搬不动,

3、别说看了。”以上这些统计,说明了 “知识 爆炸”的现状。另外,知识信息传递手段的 多样及传播高速化,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 使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养成自学的习惯。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认为:“任何时 间总是以在工作中学习为主,因此,自学是 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教育工作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要注 重能力的开发,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日本 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讲:“今后要求大家的, 将主要是脑力上的勤勉!”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当然,知识的多寡与能力强弱 密切相关,孤陋寡闻的人绝对没有强的创造 力

4、,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能 力(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由 “学会”到“会学”, 引导学生中“要 我学”到“我要学”, 研究脑科 学, 促使大脑左、右半球协调发展,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国民。二、把创造力 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创造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 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 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创造力客观存在,呈 正态分布,可以通过培训加以提高,其物质 基础在于大脑的组成与构造。创造学家阿雷 蒂在创造力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有150 亿个神经元,而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 只有120亿个神经元,30亿个神经元的差别 造成了人猿智力上的巨

5、大鸿沟:人有抽象思 维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黑猩猩无抽象思维能力、缺乏语言能力,不 具备创造性思维。因此,从事创造性劳动是 人类独有的本质属性创造性的具体体现。然而,人类系统研究创造力的历史并不 长,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 M.韦特海默在 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分析研究了儿童、 成人以及一些名人,诸如爱因斯坦等的创造 性思维之后,创造力的研究才逐步受到重视。 而直至20世纪50年代,创造心理学才从人 格心理学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心理学的一 个分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吉尔 福特于1950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时, 以创造力为题发表就职演说。60年代初, 美国芝加哥大学对创造

6、力作了系统的对比 研究,首先制订创造能力的测验方案,以探 明大学生及青少年的创造潜能。至今,创造力的研究引起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 而且也是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一个课 题。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体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有 效做法。 例如遵循学思并用、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等原则,使学生“乐学”、“好 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 “疑思问”,有疑且积极求问,学习才能深 入。中庸一书提出的“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步骤,乃 是传世之宝,在现代化教学中仍具有极其重 大的意义。这些均是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性 思维的

7、有效之举。过去,我们只是缺乏对创 造力的系统研究,当然,在生产力并不发达 的封建社会,人们对自身认识很不完善,科 学不发达,也根本不可能对客观存在于人身 的创造力进行系统研究开发。随着科学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人类 的创造力。正如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在创 造性想像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 增长和经济实力与其人民的发明创造能力 和把这些发明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能力紧密 相关。”美国学者伊顿指出:“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 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 而不取决于我们的 自然资源。”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 国,曾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当前,虽然在某

8、些领域的研究上落后于西方, 还不是发达国家,但中华民族是有巨大的创 造潜能的。我们必须以东方巨人的姿态阔步跨入21世纪。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创造才干 的公民,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任,这也是 我们必须重视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原因。三、 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创 造思维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层次的创造思 维是指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而产生的非 凡的创造,这一般指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中 级层次的创造思维是指经过模仿或改进,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重新加工,形成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 这一般表现在技术革新上;初级层次的创造 思维主要是对本人来说是前所

9、未有的而不 涉及社会价值的创造力,这一般是指儿童和 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思维能力。本文谈的主要就是最后一 种创造力的培养途径。(一)重视右脑的开发 自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 于右脑左脑分工理论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 奖以后,各国竞相探索右脑智力开发,脑功 能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脑科学家研究证 明,右脑与创造功能密切相关。日本医大教授品川嘉也博士负责领导医大右脑理论科 研工作,他以自己多年研究脑生理学和计算 机的成果为基础,发表了有独特见解的右脑 活化法,写出儿童右脑智力开发、右脑 使用与开发、右脑高效记忆术系列丛书。 他认为,善于使用右脑的人将会智力超群, 而锻炼、使

10、用右脑,将成为今后生存的重要 条件。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 长期以来,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学校教学要 求都过分强调左脑功能,重视语言、计算机 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右脑功能开发,这 就造成左脑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大脑左右 两半球的发展失调。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音乐、美术、体育课,要多采用直观 教学,创设更多的问题情景,发展形象思维,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大脑 两半球健康、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 迅速提高。90年代初期,温寒江教授等学者 负责的“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教学实 验与研究”课题组,在国内外近几十年研究 的基础上,围绕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开发 右

11、脑潜能,注重发展形象思维,并促使形象 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全国提 高儿童青少年智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进行 教学实验,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 十几所学校15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初步验证了开发右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是 儿童智力早期开发的正确途径,是对课堂教 学的深刻变革与优化,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 基础性措施。开发右脑潜能,培养创造性人 才仍然是一个跨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研究课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结合教 学实践,投入更大的力量,加以深入研讨, 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们较注 重艺术教育,这不仅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的重要措施,也是活化右脑,提高创造力的 重要

12、举措。另外,还要研究营养学与健脑的 关系,提倡营养配餐,研究科学用脑的方法, 防止由于用脑不当而产生各种疾病。(二)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说:“作为一个发明家, 他的力量和多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 像力给他的激励。”这种想像力就是创造性 的形象思维能力,即能把感知认识获得的留在大脑中的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安排,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无此能力,就不会 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就不会从司空见惯的 现象里发现新东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 观察力和想像力。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 重要途径。对各种现象熟视无睹的人是

13、不会 有发明创造的。创造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辐 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教学实践证明:发散思维包含想像、创造、启 发、猜测诸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 造力,也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原则的深化与发展。一个好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独特的见解, 发挥个人特有的才能;讨论中不做定论,允 许存疑;要善于引导讨论,使学生思维活化, 经过筛选、集中,使思维活动深化,从而提 高创造力。70年代末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在章熊教师的倡导下开展“小论文写 作”的活动,从提供写小论文,进而写学术小论文,使“小论文写作课”成为高二年级 语文必

14、选课。从选题、搜集资料、整理信息 资料、列出提纲、写出初稿、修改定稿到宣 读答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一创造活 动之中。1995年寒假,数学教师张思明在高 一学生中没有按常规布置习题作业,而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 决。挑出教材、学习参考书、习题集等正 式出版物中的若干个非印刷性错误,并予以 改正。就学过的内容自拟三个数学小综合 题并附解,要求写出设计的用心和得意之处。制作立体几何的纸模型若干个,如柱锥台、正多面体、烟囱的直角拐脖、由正多边形构 成的非正多面体等。撰写小论文,选题有 阅读科普文献或参考书的心得与读后感,学习某段教材的体会或专题小结,解题或研究 中的小发现,对生

15、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 求解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学后交来的成果有收集 的应用数学问题“邮政有奖明信片值得买 吗”、“碧浪洗衣粉哪一种包装赚钱多”等 11个;有14个挑出12种出版物上40余处 错误;有12位同学编了各类数学题近 60个, 范围涉及高一所学的函数、三角、立体几何 和竞赛题;共收到各种立体几何模型 200多 个,小论文44篇,仅应用数学方面的就有“澳洲网球公开赛单打比赛奖金分配额浅 析”、“电缆求长及其他”等。学生能完成 这样的寒假作业,与学生课堂教学的学习相 辅相成,使学习变成充满创造活力的过程,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的。(三)重视创造型人格

16、的培养创造力的高低与创造活动的成就密切相关,但不一定是 正相关。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 800位被 试者进行几十年的追踪研究,他对成就最大 与最小的两组人进行比较, 发现他们之间的 差别,主要不是创造力的高低,而是非智力 因素的影响。成就最大的一组的成员在进取 心、自信心、坚韧性方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 小的那一组的成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 贝尔奖金获得者温伯格把进攻性看做是科 学家的重要素质。他说:“很重要的一个素 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 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 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 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 学生的标准。创造型人格的首要特 征是具备献身精神。爱因斯坦讲,真正的献 身者当他们从成功中得到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