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166552176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65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演示课件—人教部编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寓理于事、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解题,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

2、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文体知识,序,文体名。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创始于唐代,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即属于此类,读准字音,嗜学( )裘葛( ) 缊

3、袍( ) 衾( ) 容臭( ) 加冠( ) 叱咄( ) 负箧( ) 曳屣( ) 皲裂( ) 媵人( ) 烨然( ) 廪( ) 俟( ) 冻馁( ) 谬称(,sh yn qn xi un ch du qi x jn yn y ln s ni mi,朗读指导,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 卒获有所闻,一)重要实词,1)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 (3)弗之怠(弗:不。怠:懈怠,放松。) (4)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游:交往。) (6)执经

4、叩问(叩:请教。) (7)门人弟子填其室(填:挤满。) (8)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9)俟其欣悦(俟:等待。) (10)负箧曳屣(曳:拖。) (11)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用朱缨。宝:用珠宝。) (12)腰白玉之环(腰:在腰间佩戴。) (13)则缊袍敝衣(缊袍敝衣:穿着破旧的衣服。,14)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15)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 (16)今虽耄老(髦老:老人年老。) (17)犹幸预君子之列(预: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18)缀公卿之后(缀:跟随。) (19)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20)父母岁有裘

5、葛之遗(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衣服。遗:给予,赠送。) (21)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 (22)撰长书以为贽(撰:写;贽: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 (23)言和而色夷(夷:平易。 ) (24)归见其亲也(归见:回家探望。) (25)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毁谤;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二)一词多义,1)慕 益慕圣贤之道(动词,仰慕。) 略无慕艳意(动词,羡慕。) (2)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忧虑。) 故患有所不辟也(名词,祸患,灾难。) (3)至 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达。) (4)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

6、,脚。) 以中有足乐者(动词,足以,值得。) (5)若 烨然若神人(副词,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比得上。,三)古今异义,1)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指食物煮熟后留下的汁水。) (2)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 (3)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4)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终于;今义:小兵。) (5)尝趋百里外(古义:跑;今义:趋势。,四)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五)重要虚词,1)以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 以衾拥覆(介词,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因此;第二个“以”介词,

7、把。)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以中有足乐者(介词,因为。) (2)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 弗之怠(代词,指代抄书。) 走送之(代词,它,指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其 或遇其叱咄(代词,他,指“先达”。)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他,指“同舍生”。) 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他的。) (4)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久而乃和(连词,表顺承。) (5)则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连词,却。) 则又请焉(连词,就。,六)重点句子翻译,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

8、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文:服侍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我),(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挑战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尝趋百里外( ) 俟其欣悦( ) 皆被绮绣( ) 礼愈至( ) 日再食( ) 无从致书以观(,曾经 等待 通“披”,穿 周到 每天 得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9、观群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感知内容,朗读课文,思考:题目是一篇赠序,那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第一部分(12):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第二部分(3):写当前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第三部分(4):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自由背诵,同学们下节课见,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寓理于事、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

10、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精读课文,1. 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又是怎样解决的,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路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3.大家对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怎么想?怎样做,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11、4.本文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从自身写起,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本文是长辈给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当年读书的艰难、从师学习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这样既含教诲,又怀勉励,读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1.朗读课文,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小组合作交流,我 太学生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吃 日有廪稍之供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 岁有裘葛之遗 寓逆旅 住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行深山

12、巨谷中 行 无奔走之劳 未尝稍降辞色 师 未有问而不告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对比,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找出文中其他体现对比的地方,并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对比,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和求学态度的诚恳,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对比,突出作者生活条件的艰难,从而衬托他读书的勤奋、执著和以读书为乐、乐以忘忧的求学精神,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垫脚石,成功,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形象,更鲜明、更有说服力,品味语言,

13、1.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试举例。 (小组合作交流,示例: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赏析:“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一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但是,即便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接着进一步描写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砚冰”、“不可屈伸”等突出了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

14、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赏析:“负箧曳屣”,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作者连用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光彩艳丽的形象,拓展延伸,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首先学习古代文人求学的谦卑态度,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当遭到批评时,要勇于承认不足,不要频频地找客观理由。但同时,老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我们要尊师,但不是畏师,勤,学,乐,思,奋,发,向,上,一个人只有在早晨开始就努力学习,这一天才不会被浪费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他们偷跑掉。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对你自己是有益的,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棒, 同学们,我们下节课见,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