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907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课时考点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9: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考纲要求】大纲条目细化要求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2)辛亥革命的爆发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时间、地点及其组织来源、政治纲领、性质内容、性质、评价名称、领导人、评价组织者、武昌首义及胜利的原因、南方各省响应的情况【自主复习】(熟记并理解此部分内容,课前完成)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901

2、年之后,清政府大力推行“新政”,积极发展实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在清政府建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的过程中,一部分新式学生接受了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扩大,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形势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失败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成立的概况: 要求学生自己识记成立常识,但要注意区分革命派(民报)和维新派(时务报)的刊物。3、成立的历史意义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3、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政党和团体的区别,从规模,组织的系统性、严密性,公认的领袖,特别是政治纲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从成员组成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而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形成。因此,同盟会成员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从组织机构看,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再到各省分会的系统组织。有规模、有系统、有秩序。从领导人物看,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从政治纲领看,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纲领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又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这是一个

4、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题目的理解关键是认识“新”在何处,所以要从同盟会与以前组织的不同处入手。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的领导。以前,革命团体分散,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告失败。同盟会的成立。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把全国主要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使分散的革命力量聚集成为统一的革命力量,便于领导全国革命。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了统一的领导人。由于孙中山的威望,同盟会的成立使他

5、成为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他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4、“三民主义” 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含义:民族主义: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朝政府,(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但并非反对所有满洲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各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的国家”,(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它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但是,它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明确反帝,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权主义: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

6、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它是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反映了资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强国的愿望。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的问题即夺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封建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是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部分实行资本主义的

7、国家土地所有制,是不彻底的土地纲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可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对“三民主义”评价:进步性:革命性a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b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c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孙中山开始意识到农民阶级的痛苦生活和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所以三民主义

8、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局限性:妥协性a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民权主义要建立民国,但不敢依靠也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c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税,逐步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三民主义”三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三民主

9、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政治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社会革命)。分析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原因、本质区别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就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的现象,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政策,主张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土地,最终实现土地国有。实质:

10、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扩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签订,更加坚定了革命派用暴力方式来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核心: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3、实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革命和改良之争。(即建立什么样的政体)4、性质:是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5、作用: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派在论战中暴露出自身的哪些局限性?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

11、: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起义概况:由学生自己掌握。(强调萍浏醴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

12、义的地位) 2、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主观:同盟会的领导软弱无力,由于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做思想动员工作,为此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客观: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3、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重点问题】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比较(如基本主张与社会实践的异同及历史教训)2、比较清光绪年间两次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巩固拓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批评他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

13、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

14、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其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 (3)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救国方案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案出现的必然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城高三年级文科班级: 姓名: 日期: 组编: 樊业兵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时高三历史学案3.3098答案:C4.3099答案:A5.3100答案:D6.3101答案:C7.3102答案:C8.3103答案:C9.3104答案:A10.3105答案:B11.3106答案:C12.3107答案:C13.3108答案:B14.3109答案:C15.3110答案:B16.3111答案:A17.3112答案:D18.3113答案:D19.3114答案:D20.3115答案:D21.3116答案:B22.6494答案:B23.6495答案:B24.6498答案:C高一历史学案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