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09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陵三中2018年下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时量:7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C、分封制 D、禅让制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A、财产继承的原则 B、任人唯才的要求C、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D、兄终弟及的传统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

2、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B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A、 B、 C、 D、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宰相对君主负责 A. B. C. D.7、有人认

3、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的方式”实质是指A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C通过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D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8、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的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 科举制 B、察举制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9、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元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万历年间,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A 成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 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

4、为朝廷官吏C 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D 担任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意旨办事10、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朕”应该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1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中央集权 B、专制皇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1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不

5、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它大臣的回答不科学 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服从 D、其它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13、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14、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

6、里的“她”是指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1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出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的最底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16、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三元里、反割台、八国联军C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17、“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

7、平天国运动A 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B 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 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18、“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其他任何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C、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D、城邦民主制度的鼎盛19、伯利克里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B、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

8、放津贴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20、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21、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2、

9、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23、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 A.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挽救民族危亡,反帝爱国精神 D.农民要求积极参政的愿望 24、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

10、国家相同 25、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首相A、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B、实际上是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C、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英国国家元首26、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27、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8、德意志

11、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29、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A. B. C. D.30、康有为在诗

12、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 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1)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