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38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1.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 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 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说明主要形式仍是君主制;B不对,材料无从体现;C不对,错在“同等决策

2、权”;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D符合。最后的决定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材料型选择题中的材料信息,它是题干的主要部分,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对这类信息,我们无须象语文学科的要求那样,逐字逐句地过文字关,只要真正把握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就可以了。2.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3、A. 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 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C. 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 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题干的分析能力。作为一个雅典人,能够享用世界各地的物品,充分体现出当时雅典海外贸易的发达,也充分体现出雅典是区别于农业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商业文明,故选B。C项是错误的说法。A和D项都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古代雅典濒临海洋,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强烈。3.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由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

4、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A. 特别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了落后的习惯旧俗C. 竭力保护贵族利益D. 强调法官至上的理念【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出庭辩论等,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A项正确;B项习惯旧俗材料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描述;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4.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诸侯有

5、很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没有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符合题干中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故C正确。A是维系分封制基础,不符合题意。“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意义是封建不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所以排除BD。5.“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 宗法家族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确立【答案】

6、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做傀儡”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和史实;D项“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形成于西汉时期,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纵观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在强调宗法制的影响。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选项。6.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御史大夫B. 通判C. 太尉D. 门下省【答案】A【解析】A选项是秦朝中央三公之一,负责监察;B选项是宋代负责监察地方的长官;C选项是秦朝负责军事的最

7、高长官,不负责监察,故排除;D选项是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根据时间来看,最早的是A选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最早”来进行判断。首先我们把四个选项的时代先列出来,之后再看看各个选项是否负责监察,由此可以确定正确选项。7.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 扰乱了社会秩序 D.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广开科举之门”“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

8、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D。ABC不符合题干,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作用【名师点睛】隋唐建立科举制,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提供了条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清末,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8.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

9、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中枢机构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 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逐渐形成“中朝”,而原来掌握实权的三公九卿则变为主要负责执行的“外朝”。因此汉朝的“中朝”的设置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B项。秦朝的三公九卿和隋唐三省六部的官员本来就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不是“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排除A、C项;宋朝枢密院的设置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不是取代宰相,排除D项。点睛: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

10、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9.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C. 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D. 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十

11、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实际上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罗马法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10.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 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可以看出罗马法在针对公共利益时

12、有所偏重。因此可知C项正确;法律具有高度灵活性说法在材料中无体现,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公共场所的施工监督而不是政府,因此B项错误;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符合题意,因此D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 英国实行无议会统治【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之后只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非结束,排除A;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并非平衡,而是以议会为中心,排除B;英国

13、君主立宪制是逐步确立的,并非光荣革命之后就立即确立,排除D;材料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故C正确。故选C。12.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 海外贸易B. 和平环境C. 地理位置D. 宪政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确定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度13.

14、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的较好贯彻。这种体制不包括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平衡B.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C. 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D. 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政治体制明显的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这种制衡不仅是在国家机构之间,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也能体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这些都能体现这一点。因此制衡机制包括ABC三项。在美国,

15、黑人长时期得不到民主权利,无法与白人分权制衡,故选D。考点:美国政治体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和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献和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14.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说明国家控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项官营专卖符合这一特征, 两项都不利于国家获取大量外来财富,项主要强调对城市安全的严密管控而非为了财富。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5.1871年德意志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