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2830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2中国的经济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中国地理第二讲 中国的经济发展随堂演练巩固 10用心 爱心 专心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B造纸工业多沿海分布 C造纸工业分布东多西少 D省级行政中心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2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按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区使用原料合理的是( ) A北京棉花、废纸 B黑龙江木材、竹材 C广东甘蔗渣、桑树皮 D甘肃秸秆、芦苇 【解析】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造纸厂东多西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珠三角蔗糖厂的废弃物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 【答案】 1C 2C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

2、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南昆线、湘黔线 B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贵昆线、浙赣线 C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贵昆线、湘黔线 D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记忆,对于京广线、京沪线比较熟悉,二者之间是京九线。焦柳线、湘黔线、浙赣线比较生疏,容易出错。 【答案】 D 4有关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处是商品粮基地,盛产春小麦 B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旅游胜地黄山 D处都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 【解析】 处是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产冬小麦和水稻;是京九线上的旅游胜地

3、江西庐山;三处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只有处。 【答案】 B课后作业夯基下图表示我国四种农作物优势生产区。读图,完成1-2题。1图例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自然条件 交通条件 劳动力因素 产业基础 ABCD 【解析】 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应为大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应为油菜。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应为棉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应为甘蔗。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是确定农作物优势产区的主要条件。 【答案】 1D 2D 读右图,完成3-5

4、题。3A城市钢铁工业发达,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燃料 B原料 C交通 D市场 4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城市北侧山脉是南岭 BA城市附近的河段无结冰期 CA城市附近河段的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减少 DA城市为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 5B地区近几年来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 水土流失加剧 产生构造地震 风沙危害加剧 土壤盐碱化加剧 ABCD 【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网、河流走向、省界线可判断图示区域为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河套地区。A城市为包头市,其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邻近白云鄂博铁矿,原料丰富。第4题,A城市北侧山脉是阴山;图中河流为黄河,冬季有结冰期;内蒙

5、古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不是包头。由于灌溉用水、蒸发等,黄河在此段的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减少。第5题,构造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该地区的土壤盐碱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灌溉造成的,排除。 【答案】 3B 4C 5A 读”我国山西、安徽、江西、西藏四区域图”,完成6-7题。 6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中,该能源年产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丁乙D乙丁丙甲 7下列地理事物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 A秦陵兵马俑B云冈石窟 C黄山D泰山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网、河流、铁路、山脉、湖泊等信息,可判断甲为山西太原,乙为西藏拉萨,丙为

6、安徽合肥,丁为江西南昌。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山西省的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安徽有淮南、淮北等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居全国前列;江西有萍乡煤矿;西藏产煤很少。第7题,丙城市所在省区是安徽省,黄山位于该省南部。 【答案】 6D 7C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8-10题。 8在城市的铁路干线中,伸向东北方向的是( ) A川黔线B湘渝线 C成渝线D襄渝线 9包头有一批钢材需通过铁路运往上海,选择最近的线路应是( ) A包神线沪宁线B京广线沪杭线 C京包线京沪线D包兰线陇海线 10在图示两城市间,除空运外,不用转换运输方式和线路,可直接到达的是( ) A与之间,长江水运B与之间,黄河水运 C与

7、之间,川藏公路D与之间,京九铁路 【解析】 该组题通过四个交通枢纽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及运输方式的选择。第8题,城市为重庆,连接的铁路有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其中伸向东北的是襄渝线;第9题,从包头运输货物到上海设计合理的线路应是京包线和京沪线;第10题,武汉和重庆均在长江沿岸,直接乘船沿长江航线到达,其余的两城市均需经过转换线路才可到达,黄河部分河段不具备通航能力。 【答案】 8D 9C 10A 读我国东部四省(市)某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统计表,完成11-12题。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的农业类别分别属于( ) AB CD 【解析】 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分别属于第一

8、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北京的三大产业的构成即可判断分别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答案】 C 12a、b、c代表的省份最有可能是( ) A海南、浙江、黑龙江 B黑龙江、浙江、海南 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四川、浙江 【解析】 结合三大产业的构成以及GDP的大小即可判断。 【答案】 B (2012陕西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8-19)稀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上97%的市场需求。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矿开采业属于(

9、) A市场指向型B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解析】 采矿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答案】 B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 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解析】 甲为白云鄂博铁矿,伴生多种矿产,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综合利用。乙为河套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适合在丙生长。 【答案】 B 二、综合题 1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

10、基地之一。根据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根据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解析】 本题以云南省区域图切入,考查不同地理位置、地形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影响工业、农业的区位因素。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横跨北回归线,应有热带、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同时其东部为云贵高原,光照充足,气温差较小,西部为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因为气候类型多样,其中药材种类繁多。第(2)题,要从原料、土地、劳动力、市场、政

11、策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第(3)题,要从表中受教育程度、灌溉面积、播种面积、加工数量等数据分析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答案】 (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 (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 (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

12、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1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材料三:下图中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 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 (1)(双选)材料一

13、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1996-2003,其中后一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解析】 第(1)题,依据题意直接读图就可以得出。2003年我国政策性的生态退耕力度很大,耕地面积减少,属于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第(2)题,依据材料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上升,主要原因除

14、了人口增长导致粮食总需求增长以外,还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有关。第(3)题,要注意”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促使河南省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19561960(1961) CD (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上升。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 (3)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不利: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旱涝等气象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冷害(寒潮)。主要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全国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