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2650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1浙江考试说明】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课标内容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基本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

2、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发展要求 说明 “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等知识点和“走向共和”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 基本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说明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基本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

3、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说明 “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专题可分3课时教学。 1.通过本专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并能把这一进程放在中国近代社会巨变这一时代背景下去理解。 2.通过对不同时期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先进中国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3.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其时代性、阶级性等,如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评价、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评价等。 4.可以搜集相关的历史图片

4、、文字或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也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搜集与本专题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将相关资料做成课件,在上新课前向全体学生介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乐趣。 5.在分析、评价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时,可适当联系“近代民主革命”等相关内容,通过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本专题学习思路:思想解放,从什么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又具备怎样的新思想?这些新思想的来源,在中国又形成了怎样的成果?具体的思想解放阶段特征、特殊的时代要求、特殊的实践影响?第一课 地主阶级抵抗派睁

5、眼看世界(考试说明无)一、背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二、概况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禁烟时,主动了解外国情况,为推动禁烟斗争发展,防备英国武装挑衅,收集西方国家信息。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四 洲 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魏源:海国图志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

6、富强。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三、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开始承认西方的某些方面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但是没有完全突破华夷之辨。 没有真正付诸实践。鸦片战争前后兴起的新思想,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材料:海国图志的遭遇: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

7、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的孤寂与荣光 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违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日本,计有15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而在它的祖国,海国图志出版后几乎无人问津。第二课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一、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

8、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3)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他们认为,只有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二、概况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并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9、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2)1989年,他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3)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1)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2)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贡献巨大。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不能进

10、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奋起直追,必能在竞争中由弱变强。眼福所宣传、提倡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编发图强的理论武器。三、实践:戊戌变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特点: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起来在一起。(3)结果:失败。(4)性质:既是救亡爱国运动,又是资产阶级政治变革运动。(5)影响: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创办近代报刊、组织新式社团、积极提倡西学、开阔知识分子视野、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热情。)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四、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11、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戊戌变法运动,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却是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得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虽然没有成功,但思想解放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止。在改良和革命的争论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随即

12、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值得后人景仰学习。资料:有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意识并深深忧虑于“变局”的人不少于37位,而慷慨激昂反对西学并诉诸文字的士大夫恐怕不止于此的50倍或者100倍。我民族的历史走进那清末戊戌年代,已积重难返。我们的国家机器已全部锈烂,无法修复。我们的社会亦已至癌症末期;病入膏肓,医药罔效。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例题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

13、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答案 B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不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此人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倡导民主共和答案 C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14、(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抵抗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答案 D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答案 C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批评洋务的活动B.比较中日两国近代的异同C.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D.证明是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答案 D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立宪君主制答案 A真题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