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53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以字定辈者,都将这些辈份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份。你认为这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A. 等级观念B. 宗法观念C. 法治观念D. 辈份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取名时讲究“以字定辈”,强调辈分的作用,是宗法观念根深蒂固的结果,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调整家族关系的重要纽带,故B项正确。等级观念是指在人类社会中,按照血统、社会地位及社会成就的高低等标准,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法治

2、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辈份观念是指同宗族之间的辈分关系,一般是晚辈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等,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 西汉学者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 史料的运用要持慎重的态度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

3、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错误;年代久远不是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的主要原因,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因此,史料的运用要持慎重的态度,故C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错误。3.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郡县制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4、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秦末农民起义不在于制度,主要是人的问题,A错误。材料说明七国之乱是诸侯叛国,没有郡叛乱的,不是分析七国之乱原因,故B错误。秦朝制度作用明显,材料显然是说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材料没有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影响,D错误。4.“先秦时期政治权力对平民也是绝缘的,而汉代此制度的实行则促进了政治权力向公共领域的释放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材料中的“此制度”是A. 郡县制B. 宰相制C. 察举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政治,自然权力与平

5、民无关,而汉代开始实行依照才能与品德选拔官吏的察举制,平民可以凭借才德一样可以当官,因而促进了政治权力向公共领域的释放,故C项正确。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皆为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A、D,宰相制属于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D.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

6、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A项正确;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排除;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C项排除;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6.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此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 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 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元朝只发生

7、三次叛乱,说明大多数情况下,地方都比较安定,故D正确;题干中“终元一代,行省发生三次叛乱”,次数少,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很严密,故A错误;材料中的三次叛乱,都是“皇位空虚之际”,即叛乱与争夺皇位有关,而非割据,故B错误;题干中“皇位空虚”导致叛乱,而非行省引发皇族内部纷争,故C错误。7.吴晗指出,“从中书省综掌政权一变而为由皇帝亲自管理庶政,封建专制政权从此更加集中,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便成为综揽一切政事的独裁者了。”由此,他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文中的“他”指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明太祖D. 雍正帝【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皇帝亲自管

8、理庶政”和“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便成为综揽一切政事的独裁者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等结论看,材料反映的是吴晗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评述,因此文中的“他”指的是明太祖,故C项正确;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排除;BD项不符合“皇帝亲自管理庶政”,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皇帝亲自管理庶政”和“集中于一人之手,皇帝便成为综揽一切政事的独裁者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8.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A. 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

9、C. 取代前朝内阁,成为最髙行政机关D. 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这样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故C、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结合军机处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影响来分析,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具有决策权。9.1881年年初,英国内

10、阁大臣们对维多利亚女王说:“君主只能按内阁大臣们的意愿致辞。因为君主的职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辩!”由此可见女王已经A. 毫无作用B. 统而不治C. 掌控议会D. 腐败无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君主的职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为虚君,无实权,统而不治,故B项正确,排除C项。A项,君主为国家元首,不能说是毫无作用,故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10.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中,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其中,某项法令的最大得益者是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和乡绅阶级,而中下阶层和工人阶级仍然被排除在政治参与之外。与该法令直接相关的是A. “

11、光荣革命”胜利B. 权利法案颁布C. 责任内阁制形成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提到的工人阶级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展开,据此可选出正确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是在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721年,这些事件都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故可直接排除ABC。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总统拥有提名高官、否决国会的立法与统帅军队等大权,但同时美国总统又受到国会与联邦法院的制约,这说明了美国总统A. 像英国君主一样,没有实权B. 不能代表美国政府行使外交权C. 所拥有的权力具有相对性D. 对国会与联邦法院负责【答案】C【解析】【

12、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总统的大权,也规定了总统权力受到国会与联邦法院的制约,这说明了美国总统的权力具有相对性,不是绝对的,故C项正确;美国总统拥有实际权力,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有权代表美国同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和缔结行政协定等,故B项错误;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故D项错误。12.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英国下院议员美国众议院议员英国内阁成员美国总统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和美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下院议员和美国众议院议员是由

13、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正确,B项符合题意。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国王任命;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排除带或的A、C、D三项。故选B。1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支持英国对中国发动正义的战争B. 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 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的“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可见英国的格雷斯顿认识到鸦片战争

14、使非正义的,没有为战争做辩护。故AB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英国的格雷斯顿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故D错误;从材料的“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可见英国的格雷斯顿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故C正确,故选C。14.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 赔款2100万银元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答案】C【解析】【详解】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为

15、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开放广州对外通商,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逐步上升并超过广州。故C项正确;赔款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中的内容,故排除BD两项。15.下图的情景是近代中国遭受某次战争带来的后果,下列观点符合这次战争的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清朝统治的斗争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列强对华掀起瓜分领土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故第项正确。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故错误。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成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