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639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与此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选贤任能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B、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根据材料“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可知C项正确;2.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照田亩的实

2、有数目收税。其中“公元前594年”属于A. 前五世纪末B. 前五世纪初C. 前六世纪末D. 前六世纪初【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属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3.监察制度是为监督机关和政府官员而设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监观四方”,“监察天下之众国”。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职能的是A. 太尉B. 御史大夫C. 枢密使D. 三司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尉掌管军事,故A项错误;御使大夫监察百官,根据材料“监察天下之众国”可知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枢密使唐代以后出现,掌管军政大权,故C项错误;三司使掌管财政

3、,故D项错误。4.秦朝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郡县。学术界对于秦朝设郡的数目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判断“秦朝设郡的数目”最有力的证据是A. 人类早期的传说B. 史学家研究成果C. 汉代的文学作品D. 秦朝官方的竹简【答案】D【解析】【详解】人类早期传说和文学作品给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够严谨,不能作为最有力的证据,故A、C项错误;史学家研究的成果不是原始史料,可信性没有原始材料高,故B项错误;前朝官方的竹简为历史文物,一手史料,最有说服力,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郡县制为切入点,考查“最有力的证据”即史料的重要作用,实物史料是指人类在过去的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遗迹遗存,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属

4、于考古学所取得的成果,最具说服力。5.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默陆,而藩国自析。”据此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诸侯特权B. 削弱王国力量C. 保证国家收入D. 加强地区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默陆”可知,其目的是削弱王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维护诸侯特权” 说法错误切与题干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可以排除。【点睛】本题以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措施轻巧记忆政治上:颁布

5、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经济上:盐、铁、酒官营专卖,重农抑商,对商贾课以重税。6.陆游春晚即事诗之四云:“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诗中所咏的工具是A. 耧车B. 水排C. 翻车D. 筒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翻车又叫龙骨水车,既能引水灌溉,又能排涝,故C项翻车正确;耧车属于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水排属于冶铁工具,故B项错误;筒车虽然是灌溉工具但不符合材料描述,故D项错误。7.唐初设政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仅有三省长官,是当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6、. 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B. 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C. 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D. 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提拔人员入职政事堂并同享宰相地位,是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有利于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向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增加宰相人数是为了削弱相权,故B项错误;办事人员增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作用的掌握。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创新,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避免了权臣专横,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8.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

7、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价屯种、槽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B. 地方受制于中央缺乏实际权力C. 中央与地方机构相互牵制:D. 标志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体现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结合,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凡钱粮、兵甲价屯种、槽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体现了地方有实际权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

8、,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地方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制约中央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官制的发展,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9.雍正七年(1729年)始设军机处,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丈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阁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己”这表明军机处A. 取代宰相职位B. 掌控全国军务:C. 运行效率低下D. 强化专制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

9、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根据材料“军国大计,阁不总揽”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军机处为切入点,考查军机处的作用。军机处的作用: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我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清朝乾隆皇帝曾作诗:“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这反映出该瓷器A. 质量精美B. 历史悠久C. 分工细密D. 规模宏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可见瓷器

10、质量精美,故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1.朱英在中国近代史干五讲中认为:近代的一次战争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步进入条约时代。这次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争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即清朝开始进入由第一次不平等条约导致的中外关系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故A项正确;B、C、D项都与“开始”形成不相符,故可以排除。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北京贴出布告: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

11、,决于10月18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未参与共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惩罚之也。据此判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为了A. 销毁侵华证据B. 对华倾销商品C. 惩罚清帝违约D. 打开中国门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和“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惩罚之也”可以看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为了惩罚清朝皇帝的违约行为,故选C项;根据材料,未体现“销毁侵华证据”“对华倾销商品”和“打开中国门户”,故A、B、D项错误。13.如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某次战争,图中附有文字说明:“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这次战争导致A. 中英两国

12、开始协定关税B.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 清政府成为“洋人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的某次战争和附文“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符合这些特征,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开始协定关税,不符合材料表述,故A项错误;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条约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14.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

13、益所在。为此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了A. 平均地权B. 土地革命C. 土地改革D. 农业合作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知中共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学所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行的是土地革命,故B项正确;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不是材料的反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故C、D项错误。15.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A. 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B. 陈独秀右倾错误得以彻底清除C. 中共开始创建人民军队D. 为抗战和中国革命保存了力量【答案】D【解

14、析】【详解】根据图中行军路线经过的区域“瑞金”“遵义”“陕北”等信息可知这是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其意义为抗战和中国革命保存了力量,故D项正确;A、B、C项与图中的行军路线没有关系,故A、B、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红军长征的军事路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2、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撒播了革命的种子;3、铸就了长征精神;4、为抗战和革命保存了力量。16.抗战初期,国内一度弥漫着失收、悲观情绪,蒋介石在和战问题上也不无踌躇,但他最终能以国家存亡、民族利益为重,领导了国民政府在正面

15、战场的抗战。下列史实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 淞沪会战粉碎日军计划B. 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C. 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等信息,可知考查的是抗战初期国名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淞沪会战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百团大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不符合题意,故B、D项错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发生在1942年-1945年,不符合抗战初期,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过程和两个战场的抗战的基本史实。17.在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月前夜,解放军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声中,开展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据图,判断这次军事行动是A. 徐州会战B. 挺进大别山C. 渡江战役D. 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6周年”的时间可知是1947年,结合所学,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