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84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试题分值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2、宗法制C. 九品中正制D. 三省六部制3. 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A. 周朝吸取商亡教训B. 周朝实行分封制C. 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 西周人民安居乐业4.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5. 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 分管中央重要部门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6.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

3、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 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 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C. 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管理7. 下图中,图一和图二标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 ) 图一 图二A. 郡国并行制与行省制B. 郡县制与封国制C. 分封制与刺史制D. 郡县制与行省制8. 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创立行

4、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 B. C. D. 9.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以下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10. 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 简:机构精简B. 速:办事效率高C. 开:决策开放性强D. 专:皇帝乾纲独断11.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人物与政治制度的结合,错误的是A. 皇帝制度秦始皇B

5、. 刺史制度唐太宗C. 内阁制度明成祖D. 军机处雍正帝12.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 皇权受到制约B. 君主专制强化C. 世袭制度消亡D. 地方权力削弱13.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这里“转折点”的意思是说()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 英国君主制度终结14. 1986年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访问中国,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仪式在21响礼炮声中开始。对英国女王访华

6、鸣放21项礼炮的规格待遇,因为()A. .英国女王是政府首脑B. .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C. 英国女王掌握国家实权D. .英国女王决定归还香港15.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1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A. 颁布了权利法案B. 实行责

7、任内阁制C.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D. 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17.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 联邦制度C. 君主立宪 参众两院D. 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1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原则是()A. 共和制B. 联邦制C. 民主制D. 权力制衡19. 2017

8、年2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美国( )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B. 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C. 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D.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20. 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这里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

9、.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2.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 日本军队B. 俄国军队C. 八国联军D. 英法联军23. 下列条款引自近代中国三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A. B. C

10、. D. 24.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25.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民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双重加深刺激之下的激烈反映,虽然其斗争矛头是指向清王朝,但也有适应世界历史“发展资本主义”潮流的先进内容。太平天国运动能体现“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A. 天京变乱B. 定国是诏C. 海国图志D. 资政新篇26. 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

11、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 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 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 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 丁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27.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包括“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改定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8.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

12、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29. 一位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A. 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30.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 西方列强船坚炮利B.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C. 战略战术失误D. 社会制度落后31.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

13、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其()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2.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 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C.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D. 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33. “学生既在使馆口鹄立两小时之久,而市民之加入者亦甚众,当时群众义愤

14、填膺,急欲得卖国贼而一泄之。于是议定先寻曹氏,次寻章、陆。”这段回忆描述的事件是()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八一三事变D. 一二九运动34. 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这一历史事件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遵义会议35. 下图同去,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五四运动遭镇压B.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C. 国民党一大召开D. 国民大革命失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3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