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42948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新人教版选修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难点 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杰出科学家李四光的主要生平: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这些内容具体而扼要地介绍了李四光的学业和科研生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主要贡献,也蕴含着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正全力推进现代化的背景下,本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青

2、年学生的情操与人格教育而言,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议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体现李四光高尚人格、科学精神和个性特征方面的资料,帮助青年学生不但重视立志,更能为志向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本课引言介绍了一件曾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的往事:李四光用独创的中国地质力学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大庆等几个大油田的开发,驳倒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教师在完成新课导入后(参见案例一),再指导学生阅读引文,并向学生提问。问题一:从引文看,李四光在科学理论上有什么重要创建?问题二:关于李四光的生平,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第二问的过程中,进入新课学

3、习。 第一目“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教材以李四光先后留学日本与英国并学成归国,进入北京大学工作为线索,讲述了李四光少年时代、留日和留英三个时期的志向和学业情况,并通过“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向学生展示了与李四光成长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与他的治学态度。 (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为国造船 1889年10月,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当时,教私塾的父亲为他取名仲揆。1902年冬,小仲揆在填写武昌高等小学报名单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了“十四”。他发觉后,便将“十”添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可是“李四”这个名字不好,正为难时,抬头看见中堂上挂着的匾写着“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

4、“李四”后加了一“光”字。从此,仲揆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李四光。 1904年7月,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被破格选送到日本留学,经过三年普通科学习后,又于19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早在童年时代,他就听父亲说过,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李四光选择了造船专业,并认真学习,立志学成后要为国家建造一流舰船,使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1910年李四光毕业回国,次年在北京参加清政府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最优等”成绩,赐“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留日期间,发生了一件对李四光人生影响极大的事。1905年,年仅16岁的李四光参加了孙中山筹组同盟会的活动

5、,并宣誓加入同盟会,当时,孙中山抚摸着他的头说:你年纪这么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目的学习重点,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目中“历史纵横”之一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讨论“李四光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和“是哪些因素导致少年李四光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这两个问题,以期让学生初步理解导致李四光作出这一选择背后的主观与客观因素。 (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 中华民国成立后,已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的李四光因目睹袁世凯政府的黑暗统治,愤然辞职,决心留学英国读书。1913年10月,李四光入伯明翰大学留学,最初学习采矿。后来,他想到当时的中国,采矿实权

6、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人只能任人摆布,就决定改学地质。李四光希望学成回国,让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1920年,已获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应蔡元培之聘请,回国成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从此开始了他终身的地质科学研究事业。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师生交流中完成。建议教师先提出“李四光留英时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他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包括“学思之窗”在内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一目中的“学思之窗”,从而在整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李四光为什么三次(1910年、1920年、1950年)均选择

7、了回国”这一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目“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教材主要介绍李四光对中国地质力学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概要地介绍了李四光在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科学研究是非常艰苦的创造性工作,本目教材展示了李四光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长期呕心沥血“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1)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地质力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按李四光的说法,“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地质力学的研究对矿产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李四光为中国地质力学几乎贡献了毕生心血。自1920

8、年回国后,李四光一面从事教学,一面致力于中国地质的研究。1927年起,应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邀请,李四光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并出任所长,任职二十余年。即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仍带领全所人员,从南京迁到庐山,又迁到桂林、贵阳等地,辗转数千公里,坚持地质科学的研究。正是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李四光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他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一文。在这一著作中,李四光在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了中国的地质理论,并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部著作成为李四光在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1945年,李四光在

9、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1948年,李四光代表中国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 1962年,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是他对自己40余年地质力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此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建议教师围绕“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这一主题,在引导学生阅读上一目中“历史纵横”之二的基础上,推出李四光的生平年表(参见案

10、例三),以他的四部地质力学研究论著为基本线索,凸现他为科学研究不辞艰辛、四十多年呕心沥血“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2)在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其他科学领域,李四光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在1920年回国后,陆续采集了大量科化石标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连“”字也是李四光所创,并被我国古生物学家沿用至今。(ting亭),有昆虫化石的一类,壳为石灰质,多呈纺锤型。通过对的种属鉴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先后顺序,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深感描述与鉴定的烦琐,李四光创立了10条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标

11、准被中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在冰川学研究方面,李四光最重要的成果是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冰川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第四纪冰川”是在地球最新的一个地质年代内,大部分地区多次发生的冰川活动的总称。当时,有些外国人在对中国进行考察后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1921年,李四光在太行山东麓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却遭到一些外国专家的否定。李四光提出“让事实说话”,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开展进一步调查,收集到更多证据。1933年,李四光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1936年,李四光发表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

12、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地区,运用其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明确其研究的价值即可,要注意把教学重心放在凸现李四光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上。 第三目“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教材着重介绍李四光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此外,以相当简约的笔墨介绍了李四光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与地震预报的探索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1)推翻洋人“中国贫油

13、”的断言 自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20世纪前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曾派遣一批批专家学者来中国勘察和了解矿产的蕴藏情况。一战期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组织的一支打井队,曾在他们认为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陕北一连打了七口探井却一无所获;还有其他一些外国人,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找油,同样是两手空空。于是,他们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 新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遇到了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我国只有几个小油井,年产原油约12万吨,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1953年底,毛泽东、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毛泽

14、东问李四光:“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 早在30年代,李四光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面对毛泽东的垂询,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明确说明新华夏体系的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组织力量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进行大规模的石油普查。不到十年,相继找到了大庆、华北等大油田。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有力地证明了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

15、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2)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李四光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为我国的核能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克服重重困难带回了一台伽玛仪,这为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初,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核能事业的问题,拉开了我国核能事业的序幕。在这次会议上,身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李四光和钱三强等一起作了工作汇报。在5060年代,李四光一直关心着铀矿地质的开展,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进行指导。到“二五”末期,我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需要。 (3)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 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灾难。除了两次亲临震区,周恩来总理还召集了探讨地震预报的专题会议。 地震预报在当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面对总理的垂询,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的李四光明确回答,只要注意对断裂带的研究,摸清其中哪些地段还有活动,并设置必要的观测网进行监测,再参考我国历代文献中丰富的地震资料,是可以对地震作出预报的。为了能够探索预报规律,李四光不顾高龄,深入邢台震区进行考察和研究,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的途径。后来,李四光曾对辽宁营口等地的地震提出了预见。事实证明,这些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