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3484571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utoCAD教程视图的生成实用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提示:三视图是工程制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jisho)如利用AutoCAD产生一张正确的三视图。由于剖视图能更清楚表达物体内部的结构,剖面线的绘制与修改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平面图形绘制三视图,做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如何利用三维模型转换为三视图,以及如何绘制剖视图。第1页/共31页第一页,共32页。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 三视图是工程中最基本的图样,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形状,利用AutoCAD绘制三视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平面图形的画法(hu f)一笔一笔地绘制出三视图;另一种是先建立三维模型,再由模型转换

2、为三视图。一、绘制(huzh)三视图 根据投影规律作图,利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将3个视图一起画,可以显著减少尺寸输入,提高作图效率。要实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有以下4种方法。1. 利用状态栏 利用十字光标的大小及状态栏 上的捕捉、正交、极轴、对象捕捉、对象追踪等实现长对正、高平齐。2. 利用构造线 命令执行后显示如下提示。 命令:_xline 第2页/共31页第二页,共32页。 指定点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各选项功能如下。 水平(H):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水平构造线。正交水平方向,一般用于“高平齐”。 垂直(V):通过给定点

3、画一条铅垂构造线。正交垂直方向,一般用于“长对正”。 角度(A):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指定角度的倾斜(qngxi)构造线。一般用于“宽相等”。 二等分(B):画给定3个点组成的角的平分线。 偏移(O):输入偏移距离以后,画一条与指定直线平行的构造线,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偏移距离。 以上命令对于实现“长对正、高平齐”是比较容易的,而要实现“宽相等”,则用以下命令,就方便多了。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第3页/共31页第三页,共32页。3. 利用(lyng)偏移命令 如图5.1所示,当主、俯视图画好后,利用“偏移(pin y)”命令实现宽相等,其操作方法如下。图5.1 偏移命令(mng lng)

4、实现宽相等 (1) 工具栏:单击 按钮。 (2) 命令行:offset。 执行命令后显示如下提示。 命令:_offset 指定偏移距离或通过(T) :(指定俯视图中1点处) 指定第二点:(指定俯视图中2点处,(用1、2两点确定偏移距离,即宽相等)三视图的产生第4页/共31页第四页,共32页。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选择左视图中的垂直线3点处) 指定点以确定偏移所在一侧:(指定左视图中4点处) 利用偏移一定(ydng)的距离实现“宽相等”,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使用较多。4. 利用旋转(xunzhun)命令 利用复制、旋转、移动等命令实现“宽相等”,对于(duy)复杂物体极为方便,绘制好三视图后,再

5、把多余的图形删除,如图5.2所示。图5.2 利用旋转命令实现宽相等 操作方法如下。 复制俯视图旋转9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画左视图(保证宽相等)删除复制图形。三视图的产生第5页/共31页第五页,共32页。二、转换(zhunhun)三视图1. 实体模型的建立(jinl) 1) 形体分析 根据如图5.3(a)所示的所给模型,进行形体分析,从箭头所指方向即主视图方向可以看出,该模型首先是由一个正平面上的封闭多边形线框向垂直于主视图方向拉伸而成的拉伸体,然后在垂直于水平投影面的方向对称切去两个圆柱,在垂直于侧立投影面的方向切去一个矩形槽而成。 2) 绘图前准备 手工绘制(huzh)草图(轴测图或三视图),

6、并进行尺寸标注,如图5.3(b)所示。三视图的产生图5.3 对模型进行形体分析,绘制手工轴测草图并标注第6页/共31页第六页,共32页。 3) 多边形拉伸体的建模 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首先(shuxin)用多段线 命令按所给尺寸生成图5.4(a)所示的封闭线框。再用拉伸 按钮生成如图5.4(b)所示的拉伸体,拉伸高度为40。如图5.4(b)所示是在4个窗口观察,分别显示了主视、俯视、左视和轴测。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图5.4 绘制(huzh)多边形拉伸体 4) 左右两边圆柱孔的建模 在俯视图中,用圆柱命令 生成一个半径为5、高度为2530的圆柱,再用镜像 命令,以对称中心线为镜像线,生

7、成右边的另一个圆柱,并将两圆柱用移动命令 平移到适当位置,如图5.5(a)所示。用差集命令 进行差集运算,其运算结果如图5.5(b)所示。第7页/共31页第七页,共32页。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图5.5 圆孔的形成(xngchng) 5) 上部左右两边矩形槽的建模 在左视图中,用长方体命令生成一个长为16,宽为4,拉伸高为5060的长方体,并用移动命令 将其平移到适当位置,如图5.6(a)所示。在任一视口,用差集命令 进行差集运算,其运算结果如图5.6(b)所示,至此完成所给模型的三维建模。此时可将其进行保存(bocn)(如命名为“模型1”)。第8页/共31页第八页,共32页。图5.6

8、 矩形(jxng)槽的形成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2. 实体三面(sn min)投影图的形成 (1) 将上述文件用菜单“文件”“另存为”命令,以“三视图1”为名保存,则此时相当于在原有文件“模型1”中,利用“模型1”的结果,开始绘制三视图。 (2) 激活主视图视口,并使用菜单“视图”“视口”“一个视口”命令将当前视口转换为一个视口,即以原主视方向作为投影平面,在该视口下将所生成的三维实体用复制命令 复制为3个,复制是打开正交模式,可以对齐模型,并分别置于主、左、俯视图的位置,如图5.7(a)所示。第9页/共31页第九页,共32页。图5.7 模型(mxng)的复制与旋转三视图的产生(chn

9、shng) (3) 使用下拉菜单“修改”“三维操作”“三维旋转”命令或“Rotate3d”命令,将下边一个模型绕X轴旋转90,将右边一个模型绕Y轴旋转90,并且移动3个实体,做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调整距离适当,如图5.7(b)所示。旋转命令的执行(zhxng)如下。 命令:_rotate3d 当前正向角度:ANGDIR=逆时针 ANGBASE=0 选择对象:找到1个 (选择下面一个实体)第10页/共31页第十页,共32页。 选择对象: 指定轴上的第一个(y )点或定义轴依据 对象(O)/最近的(L)/视图(V)/X轴(X)/Y轴(Y)/Z轴(Z)/两点(2):X(绕X旋转) 指定X轴

10、上的点:_endp 于(指定一个(y )基点,最好是模型上的一个(y )点) 指定旋转角度或参照(R):90(绕X旋转90) (4) 选取绘图区左下边的“图纸空间”选项,将模型空间切换到图纸空间,在绘图框内双击,以激活图纸区域,边框以粗实线显示,如图5.8所示。利用“绘图”“实体”“设置”“轮廓”命令,按命令行提示完成空间立体向平面的投影,其操作过程如下。图5.8 图纸(tzh)空间的3个模型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第11页/共31页第十一页,共32页。 命令:solprof 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3个(选择3个实体) 选择对象: 是否在单独的图层中显示隐藏的轮廓线?是(Y)/否(N

11、) : 是否将轮廓线投影到平面?是(Y)/否(N) : 是否删除相切的边?是(Y)/否(N) : 已选定3个实体。 以上操作都是按默认选择执行。 (5) 选取绘图区下边的“模型空间”选项,将图纸空间切换到模型空间,此时,在模型空间中,既有3个立体模型,又有3个立体模型产生的投影,如图5.9(a)所示,删除3个立体模型,即可得到平行于原主视方向的立体的投影,即三视图,如图5.9(b)所示。 (6) 回到主视图观察方向,再观察图层,就可发现AutoCAD自动生成了“PV-(可见轮廓线)”和“PH-(不可见轮廓线)”两个(lin )图层。改变“PV-(可见轮廓线)”为粗实线层、“PH-(不可见轮廓线

12、)”为虚线层,再增加点画线图层,如图5.10所示。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第12页/共31页第十二页,共32页。图5.9 立体(lt)向平面的投影过程图5.10 新图层的产生(chnshng)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第13页/共31页第十三页,共32页。 (7) 在绘图区,在三视图中有了粗实线和虚线(xxin)之分,如图5.11(a)所示。在三视图中相应处添加点画线(对称中心线),以完成全图,如图5.11(b)所示。图5.11 立体(lt)的投影 从图中可以看到,其中的截交线、相贯线会自动产生,不用刻意地去想象和绘制,而且非常准确。AutoCAD利用(lyng)实体模型可以生成三视

13、图,同样也可以产生6个基本视图。三视图的产生第14页/共31页第十四页,共32页。三、其他(qt)视图 机件的表达方法除三视图外,还有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等。局部视图也可以按对齐关系画出,但斜视图和旋转视图的对齐关系就很难保证,利用模型转化也较复杂,这时可以先把倾斜部分(b fen)画正,几个视图的对应关系画好后,再把倾斜部分(b fen)旋转到位。三视图的产生(chnshng)第15页/共31页第十五页,共32页。剖视图的生成(shn chn) 剖视图是工程图样(tyng)的重要表达方法之一,主要是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它是在基本视图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基本视图后,只需要增减线条、改变线

14、型和填充剖面线即可。进行图案填充时最好建立专门的图案填充图层。一、图案(t n)填充 利用AutoCAD绘制剖面线,就是进行图案填充,AutoCAD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剖面线形式可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用AutoCAD填充剖面线时,边界必须是封闭的,否则填不进去,所以必须精确绘图。1. 图案填充命令 命令行:bhatch。 菜单栏:“绘图”“图案填充”。 工具栏:单击 按钮。 用任意一种方式启动命令后,系统弹出如图5.12所示的“边界图案填充”对话框。该对话框的主要选项含义如下。第16页/共31页第十六页,共32页。图5.12 “边界(binji)图案填充”对话框 (1) 类型:在其下拉列表中有“

15、预定义”、“用户定义”和“自定义”3个选项。 预定义:用AutoCAD的标准(biozhn)填充图案文件进行图案。 用户定义:用用户自己定义的图案进行填充。 自定义:选用ACAD.PAT图案文件或其它图案中的图案文件进行填充。 剖视图的生成(shn chn)第17页/共31页第十七页,共32页。 (2) 图案:确定(qudng)填充图案的样式。单击下拉箭头,出现填充图案样式名的下拉列表供用户选择。单击其右边的对话框按钮图标,将出现“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如图5.13所示,显示系统提供的填充图案。用户在其中选择图案名或者图案图标后,单击“确定(qudng)”按钮,该图案即设置为系统的默认值。工

16、程制图中常用的剖面线图案为“ANSI31”,它直接是45方向的剖面线,也可从“图案”下拉列表中选择“ANSI31”。 图5.13 “填充(tinchng)图案选项板“对话框 (3) 样例:显示所选填充对象(duxing)的图形。 (4) 角度:设置图案的旋转角,系统默认值为0。剖视图的生成第18页/共31页第十八页,共32页。 机械制图规定剖面线倾角为45或135,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30和60。 若选用图案“ANSI31”,剖面线倾角为45时,应设置该值为0;若倾角为135时,应设置该值为90。 (5) 比例:设置图案中线的间距,以保证剖面线有适当的疏密程度,系统默认值为1。 (6) 拾取点:

17、单击该按钮后,系统回到绘图界面,用户可选取填充边界内的任意一点(y din),选取后边界以虚线显示。选取完毕按Enter键后回到图案填充对话框。注意:该边界必须封闭,当边界不封闭时,系统会提示:未找到有效的图案填充边 界。这时可以退出图案填充,借助于修改工具使其封闭后再填充。 (7) 选择对象:提示用户选取一系列构成边界的对象以使系统获得填充边界。 (8) 预览:预览图案填充效果。 (9) 确定:结束填充命令操作,并按用户所指定的方式进行图案填充。 剖视图的生成(shn chn)第19页/共31页第十九页,共32页。二、图案填充(tinchng)编辑 剖面线的编辑是用充图案对话框进行的。方法如

18、下。 (1) 双击剖面线,出现如图5.14所示的“图案填充(tinchng)编辑”对话框,与图案填充(tinchng)对话框一样,可以和前面的设置方法一样进行各种修改。 (2) 单击修改II工具栏中的 ,同样回到“图案填充(tinchng)编辑”对话框,如图5.14所示,可对其进行修改。 (3) 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条件下,选择图中的剖面线,右击,选择“编辑图案填充(tinchng)”,也同样出现如图5.14所示的对话框。图5.14 “图案(t n)填充编辑”对话框剖视图的生成第20页/共31页第二十页,共32页。实 例 演 示 【例5.1】 绘制图5.15所示的旋转(xunzhun)剖视图。图5

19、.15 旋转(xunzhun)剖视图 (1) 投影分析(fnx):这是一个旋转剖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不是“长对正”的关系,旋转后也较难绘制。可以从俯视图入手,先把旋转部分画正,对应画出主视图,最后再处理旋转部分。 (2) 进入点画线层,画基准线;进入粗实线层,绘制俯视图,如图5.16所示。 (3) 长对正,绘制主视图,如图5.17所示。 (4) 旋转俯视图,画剖切符号,修剪多余线段,如图5.18所示。第21页/共31页第二十一页,共32页。 (5) 最后进入(jnr)剖面线层,填充剖面线,完成全图,如图5.19所示。图5.16 绘制(huzh)基准线和俯视图 图5.17 长对正画主视图图5.1

20、8 旋转部分俯视图、画剖切符号(fho) 图5.19 填充剖面线并完成全图 以上是旋转剖视图的画法,斜视图、斜剖视图也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绘制。实 例 演 示第22页/共31页第二十二页,共32页。 【例5.2】 按如图5.20所示表达组合体的内外部形状。画图步骤如下。 (1) 形体分析:该组合体由上圆筒、下倾斜底板和中间肋板组成,圆筒部分局部剖把内外部形状都表达清楚,中间肋板用断面图表示,下倾斜底板用斜视图表示,可以采用上例中的旋转来形成。 (2) 进入点画线层,画基准线;进入粗实线层,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绘制主视图(底板先水平放置)、斜视图、左视图(局部)和肋板断面图。注意局部剖视

21、图的波浪线的画法,进入辅助线层,用样条曲线Spling 画出,最后要给出起点和末点的切线方向,如图5.21所示。 (3) 旋转主视图底板部分及斜视图,利用修剪或延伸命令处理相接处的线段,标注斜视图及断面图,注意箭头(jintu)可以用多段线绘制,只要改变线宽就可以画出,如图5.22所示。 (4) 最后进入剖面线层,填充剖面线,完成全图,如图5.23所示。实 例 演 示第23页/共31页第二十三页,共32页。图5.20 组合(zh)图模型 图5.22 旋转(xunzhun)底板部分 图5.23 填充剖面线图5.21 对齐(du q)画3个图形实 例 演 示第24页/共31页第二十四页,共32页。

22、 【例5.3】 以如图5.24所示组合体三视图(sht)为例,演示用AutoCAD建模的方法绘制视图(sht)的步骤和方法。图5.24 绘制(huzh)三视图实 例 演 示第25页/共31页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绘图步骤提示如下。 (1) 建立(jinl)三维模型。首先对图形进行形体分析,此三视图所表达的物体由圆柱及底版组成,再进行打孔,且在俯视图观察方式下能够显示其形体特征,所以在俯视图观察方式下用圆柱命令建立(jinl)几个圆柱;底版用画平面图形再拉伸的方式形成;在主视图观察方式下适当移动,进行并集和差集运算形成三维模型;如图5.25所示为建立(jinl)的实体模型。 (2) 在主视图观

23、察方式下将其复制两个,一个作为俯视图,另一个作为左视图;再将所复制的两个实体用三维旋转命令(rotate3d)进行旋转,作为俯视图的模型绕X轴旋转90,作为左视图的模型绕Y轴旋转90;进行复制、旋转和移动后的模型如图5.26所示。图5.25 建立(jinl)实体模型图 图5.26 复制、旋转(xunzhun)和移动后的3个模型实 例 演 示第26页/共31页第二十六页,共32页。 (3) 切换为布局空间,用鼠标在图形区域(qy)双击,以激活图形,选择“绘图”“实体”“设置”“轮廓”命令,将三维实体转换为二维平面图形,如图5.27所示。再切换到模型空间,在轴测图观察方式下删除实体,在主视图方式下

24、观察其投影,如图5.28所示。图5.27 在图纸(tzh)空间转换 图5.28 产生(chnshng)的投影 (4) 改变PH为虚线层,PV为粗实线层;增加点画线层、尺寸标注层,补充点画线及尺寸标注,并保存。最终形成如图5.24所示的三视图。实 例 演 示第27页/共31页第二十七页,共32页。 (5) 也可将图形改为剖视图,转换过来的三视图粗实线为一个图块,虚线为另一个图块,不能对其中的一条线进行(jnxng)编辑。可利用分解命令使其分解后,再进行(jnxng)编辑。改变线宽,删除多余线,增加剖面线,完成如图5.29所示的剖视图。 (6) 存盘退出。图5.29 最终(zu zhn)形成的剖视

25、图实 例 演 示第28页/共31页第二十八页,共32页。上 机 练 习 1. 按尺寸完成(wn chng)如图5.30所示和如图5.31所示的视图。图5.30 三视图图5.31 组合体两视图(sht)第29页/共31页第二十九页,共32页。 2. 按尺寸(ch cun)完成如图5.32和如图5.33所示的剖视图。图5.32图5.33 剖视图上 机 练 习第30页/共31页第三十页,共32页。感谢您的观赏(gunshng)!第31页/共31页第三十一页,共32页。内容(nirng)总结教学提示:三视图是工程制图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如利用AutoCAD产生一张正确的三视图。如何利用三维模型转换为三视图,以及如何绘制剖视图。水平(H):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水平构造线。角度(A):通过给定点画一条指定角度的倾斜构造线。AutoCAD利用实体模型可以生成三视图,同样也可以产生6个基本视图。用户定义:用用户自己定义的图案进行填充(tinchng)。感谢您的观赏第三十二页,共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