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343423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1)(衔接文班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家口一中2016级衔接班周测二十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4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周测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周测考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周测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第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者区域内。第卷(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这段话应出自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

2、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严刑惩罚”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观点,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家的法治而非道家的无为而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法家的法治而非儒家的以德治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墨家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说明了儒家学派强调积极入世

3、的主张,儒家学者强调积极入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所以答案为B项。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是道家学派的特点,D项是佛学的特点,排除C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特点3.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

4、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是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的加强。故选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思想统一【名师点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

5、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4.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 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神学”等字眼就可以看出董仲舒是在神化封建统治,即强调“君权神授”,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孔子的思想而非董仲舒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朱熹而非董仲舒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 河南少林寺钟楼前

6、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是:“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各有所施,一以贯之”。碑文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趋势是A. 儒、释、道三教的斗争 B. 儒、释、道三教合一C.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D. 佛教在社会广泛流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儒、释、道三教合一潮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为唐朝政治统一,所以思想出现了统一的趋势。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6.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A. 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 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 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

7、了儒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是因为思想为政治专制等级服务,压抑人民反抗。所以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思想特点7. 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强调“无欲”。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是A. 发扬光大“无为而治”的思想 B. 淡化儒家重现世事功的主张C. 努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体现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把儒学作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工具,在各朝各代的

8、统治者纷纷利用儒学麻痹人民的思想,宋明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其目的是努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8.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 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 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思想文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良田、安居、出门、娶妻等都是书中获得,可见该朝代重文轻武,重视伦理教化的作用,“六经勤向窗

9、前读”可知儒家经典是学校的教科书,但是材料没有体现皇族承袭恩荫,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9. 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 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 D. 唯物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伦理道德,使儒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学未继承仁政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理学也未继承性恶论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理学是唯心思想而非唯物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0.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

10、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天理在理学中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故选C;AB不符合宋明理学的观点,排除;D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11.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王阳明的“良知”是指A. 人固有的善性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律 D. 天的意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阳明的“良知”是指每个人所固有的善性,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的“良知”不是自然规律,选项B不符合题

11、意,排除;王阳明的“良知”也不是社会规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的“良知”是指人的意志而非天的意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2. 古代有一个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 确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题干中甲徒认为是因为吹风幡才动,而乙徒认为是心动使幡动的,表明乙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项意思是:我所看到、所听到、所触摸到的或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是这个

12、宇宙的全部,是主观唯心论的核心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主要属于程朱理学家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题干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修养论(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心即理”,“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共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

13、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13.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 维护封建礼教 B. 主张学以致用C. 反对迷信崇拜 D. 抨击腐朽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明末李贽”、“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C与题意相符。AD表述,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表述,主要体现顾炎武的主张,与题干意思无关。故正确答案选C。14. 明末清

14、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天命论、生知论 D. 工商皆民生之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是孔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命论、生知论是理学的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本思想而非工商皆本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

15、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所说的政治思想指当时的民主思想,而卢梭的民约论也阐述了民主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是儒家学派代表,提出了“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观点,与民主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来封建科举考试的专用教科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焚书反对封建传统思想,但并没有提出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民主的思想,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