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34275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中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第I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解释周取代商的合法性时,周初统治者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主张“以德配天”,春秋战国时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仁政”等政治观念。这体现了A. 儒家义理植根于商周文化B. 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C. 政治思想文化的人本精神D. 时代发展影响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德配天”、“为政以德”可知强调了德行重要性,体现的是一种人本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根源于商周文化,A选项排除。儒家力图适应政治

2、需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人本精神,B选项排除。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属于受到统治者重视的治国理念,D选项排除。2.汉武帝时期,朝廷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汉代刺史职权的调整A.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含有维系封建统治的意图C. 使诸侯国问题得到了解决D. 有利于抑制豪强地主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刺史由单纯的监察机构逐渐增加地方的行政权和军权,主要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B选项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由于刺史职权过大,最终威胁

3、了中央集权,A选项排除。诸侯国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以及酬金夺爵的方式解决的,C选项排除。汉代刺史职权的调整有利于抑制豪强地主的势力,但不是材料所表达的主旨,D选项排除。3.顾炎武指出,汉唐土地多为“豪民”所有,宋以后占有土地的多称“田主”,这一变化A. 导致自耕小农衰退B. 促使政府土地政策调整C. 利于土地兼并缓和D. 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说的现象是土地兼并现象,而土地兼并会导致自耕小农衰退,A选项符合题意。宋朝的土地政策是不抑制土地兼并,“这一变化”是土地政策调整的结果,而不是促使政府土地政策调整,B选项排除。材料强

4、调的是土地兼并,并不会缓和土地兼并,C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材料并未涉及这一问题,因此D选项排除。4.明朝中期以后,失去宰相统领文官势力极为庞大,他们往往直接站在皇权的对立面。为此皇帝开始利用宦官掌握的厂卫与文官集团对抗,从而形成“皇权一宦官一厂卫”的局面。这说明,明朝的宦官专权A. 导致皇帝无法控制政局B. 使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C. 是政治体制变化结果D. 削弱了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宦官和外戚专权是君主专制膨胀的产物。明朝太监的专权主要明朝皇权专制有关,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内阁无决策权,B选项排除。宦官专权是皇权膨

5、胀的产物,削弱君主的专制统治的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5.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这一举措客观上A.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C. 促进了民用工业快速发展D. 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的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洋务运动促进了民用企业的快速发展,C选项排除。甲午

6、战后,清政府为筹措战争赔款,放宽了实业的限制,D选项排除。6.中法之战惨败,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留下一道遗折,请求朝廷在自强改革路线上摒弃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条,引进西方的议会制度。据此推知,该遗折A. 主张效仿英美发展资本主义B. 为洋务运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C. 主要目的是介绍西方代议制D. 认为政治改革是自强成功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请求朝廷在自强改革路线上摒弃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条,引进西方的议会制度”可知张树声认为政治改革是自强成功的工具,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效仿英美发展资本主义,A选项排除。洋务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中体西用”,B选项排除

7、。材料强调的是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并非介绍西方代议制,C选项排除。7.某同学翻查到中共某一时期的一份宣言,其中部分文字提到:“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据此,可以推知A. 该宣言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B. 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共第二次合作C. 表明了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 体现了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是坚决拥护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宣言应该发表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中共宣言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共二次合作,B选项符合题意。

8、该宣言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A选项排除。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选项排除。体现了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8.为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国家开始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贸市场,此后各地逐渐取消了粮食供应制度。这一变化表明A. 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B. 农村副业获得较快发展C. 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整D. 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购统销政策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取消粮食供应,开放农贸市场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体现的是

9、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的变革,与供求关系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农村副业的较快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整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的变革,C选项排除。9.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对民主政治是毁誉参半的,总体上以肯定为主,认为是一种理想政体,但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来,随着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批评逐渐成为主流,被认为是一种暴民政治。这一变化反映了A. 直接民主的弊端随时间日益凸显B. 早期民主政治推动了希腊繁荣C. 雅典战争失利导致民主政治衰落D. 后期民主政治日趋走向了专断【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0、,暴民政治体现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所以从“理想政体”到“暴民政治”的变化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凸显,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促进希腊的繁荣,B选项排除。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C选项排除。后期民主政治日趋走向了专断的说法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D选项排除。10.14世纪末,佛罗伦萨的市民代表谈到由于对宗教的信仰和对上帝的敬畏之情都已消失殆尽,因而人们无论起誓或做什么许诺,早已成为空话,只是在对自己还有利的时候才遵守;起誓或许诺只不过是为了进行欺诈而采取的手段。”这表明A. 社会发展呼吁理性时代到来B. 文艺复兴思想局限于城市环境C. 世俗精神催生人文主义意

11、识D. 宗教信仰在佛罗伦萨已不存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而人们无论起誓或做什么许诺,早已成为空话,只是在对自己还有利的时候才遵守”可知体现的是世俗利己精神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意识,C选项符合题意。理性主义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材料未涉及理性主义,A选项排除。文艺复兴思想局限于城市环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宗教信仰在佛罗伦萨已不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排除。11.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A. 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B. 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C. 工程技

12、术完全实现自给D. 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可知体现的是苏联工业化有一定的成就,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论,A选项排除。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在1927年终止,D选项排除。12.1947年,美国政府报告指出,“只有集权政权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略强加于一个自由民族,都将削弱美国安全如果美国忽视对这样一个民族的支持,那么,其他民族可能会因极度失望而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根本意图在于A. 实施意识形态冷战B. 变西欧国

13、家为其附庸C. 遏制苏联势力扩张D. 维系美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美国忽视对这样一个民族的支持,那么,其他民族可能会因极度失望而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可知美国的根本意图是维系美国的国际地位,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这是美国维系国际地位的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A选项排除。变西欧国家为其附庸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遏制苏联势力扩张还是为美国的霸权服务,C选项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瀛寰志略,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作者徐继畲曾任福建布政使,办理过厦门、福州两口岸通商事宜。在接触英美等国传教士、官员、商人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外部世

14、界资料,用5年时间完成了10卷本瀛寰志略。该书介绍各国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政治制度等,肯定了希腊民主政治,推崇欧美以商为本。作者希望借此开启民智,引导民众学习西方技术、制度,实现强国富民。1849年,该书刊行后“即腾谤议”,士大夫群起攻之,指责“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在朝野士大夫攻击谩骂中,被迫停止刊印。在日本,学者将此书誉为“通知世界之南针”,从1859年就开始翻刻,不断重印。据马国川: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在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际遇整理材料二:幕末日本学习西方主要两个渠道,一是从荷兰商人那里了解,另一个是文字了解。1854年,日本取消书籍限制,懂汉字的大批学者学习瀛寰志略,因其

15、以世界地理为基础,内容极少有宗教等敏感问题,在日本流传很广。书中人名、地名均用日文英文注出,版本质量高。该书传入,超越了以往通过兰学所了解的西学,更新了日本对世界的认识。改革先驱者主张学习西洋科技,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制度、政治、法律、经济、贸易模式等以徐继畲瀛寰志略等书为中介的“西中日”这种特殊的西学东传路径,是解开明治维新前期日本思想史的冰山一角。据范凡:晚清中国“西学”对日本的影响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寰志略成书的原因,并分析其被“谤议”反映的深层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学东传“西中日”路径模式的背景,并指出其对日本发展的意义。【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民族危机;西方对中国冲击;徐继畲的特殊身份及个人努力;对外国的了解;中国未开化的社会现状。反映问题: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观念;文化专制下长期扭曲的士大夫心态;缺乏变革意识的社会群体。(2)背景:中国早于日本成为列强劫掠对象,并有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日本以中国翻译资料为蓝本学习西欧文化;日本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为鉴戒;改革先驱远见卓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