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4928186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题等值线部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读右图,回答(1)(2)题。(1)A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510米B490米C590米D620米(2)若在F处筑坝建一水库,其负面影响主要有:A引发洪水灾害B淹没耕地 C引发地震 D引发泥石流2、图中的山坡为:A陡坡B缓坡 C凹坡D凸坡3、在下图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4、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完成(1)(2)题。YCY(1)图中四口井中,水面离井口最近的是:AB CD(2)下列根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A潜水位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起伏B山脊的潜水

2、比山谷的潜水埋藏浅C山脊是潜水的补给区,山谷是潜水的排泄区D潜水的运动方向是从山谷到山脊5、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之冠,而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5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沙极不平衡。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向 “二级悬河”发展。(1)下列四幅图中,可表示黄河下游的是(实线为河流,虚线为潜水线,单位:米):(2)黄河水输沙能力强大,主要取决于:A黄土高原土层疏松 B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C黄土高原中下游落差大D黄河终年水量丰富(3)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黄河中游大雨后的流量曲线将会是下图中的:6、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1)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

3、.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答案:D点拨:甲处和丁处等高线弯曲朝向地势高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2)沿a-b剖面相对高度可能为:A. 99米 B149米C. 199米 D. 264米答案:C点拨:沿a-b剖面上最大高度为750米,最小高度在600和550之间,所以该剖面上的相对高度位于150到200米之间,正确答案为C。(3)图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A.跨过河谷,架桥困难 B.穿越陡崖,起伏太大C.地形复杂,地基不稳 D.地势高峻,能见度低答案:A点拨:图中显示了高速公路沿线穿过了河流,其他地区基本沿着等高线,坡度小,故正确答案为A。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

4、答(1)-(2)题。 (1)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梁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A、10米 B、40米C、80米 D、110米(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A、甲 B、乙C、丙 D、丁8、下图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2)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A侵蚀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3)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A我国东部 B欧洲西

5、部 C中南半岛 D巴尔干半岛9、右图为等值线,已知ab0,读图回答(1)(3)题。(1)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P的海拔小于aBQ的海拔大于bCP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DQ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2)若此图为等温线图,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P的温度低于aBQ的温度高于bCP的地形可能是山丘DQ的地形可能是山丘(3)若此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虚线处天气可能有雨BE处可能吹偏东风CE处可能吹偏北风D虚线处天气晴朗1O、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气压场位于南半球 B图中气压值abcdC甲地昼夜温差比乙地大 D乙处于海洋上11、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

6、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1)(2)题。(1)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2)有关a、b、c、d四处洋流和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a处为暖流,水温比c处高Bb处为寒流,水温比d处低Cc处为暖流,水温比a处高Dd处为暖流,水温比b处高12、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状态和该市4月份某段时间内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AIBII CIIIDIV(2)观察该市4月份

7、气温垂直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3)若该地气温由甲图渐变到丁图所示状态,则产生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气旋过境B冷空气南下C连续阴雨D台风影响13、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1)(2)题。(1)关于、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气温、气压高于 B处气温日较差大于 C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D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2)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处最为接近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图中的数值为气压,单位为百帕)。(1)在图中相应位置规范地绘出此时控制该地区的天气系统。(2)图

8、中标注的四个地点中,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简析其主要成因。(3)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有 、 、 等。15、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问题:(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A低矮的山地B凹陷的洼地C低缓的平原D宽敞的高原(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3)图中B、C两处锋面中,实际存在的是 锋面,说明判断的理由.16、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1)(3)题:(1)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B地形差异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2)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

9、正确的是: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B纬度低,降水多C纬度低,气温高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3)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17、下面为“我国某地区1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2)题。(1)B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A纬度影响B大气环流影响C地形影响D人类活动影响 (2)关于A湖泊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内流湖 咸水湖 B外流湖 淡水湖C外流湖 咸水湖 D内流湖 淡水湖18、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现欲从甲到乙修一条乡村公路,设计、套方案,(图中虚

10、线所示),你优选哪一套方案?并说明你不选择另外两套方案的最主要原因?(2)图中丙处有一口小水塘,水塘中的水常年如此:久雨不溢,久旱不竭,请你分别画简单的示意图说明之。1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1)(2)题。(1)影响图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城镇、交通线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河流C地形 D土壤(2)图中图码代表的四个城市,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 B C D20、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回答问题。(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4)简要说明、两地渔业

11、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5)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图示海域东西两侧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1、B B 2、D3、D4、C A5、B C C6、D C A7、C B8、B D A9、D D A10、B11、C A12、 A A B13、C D14、14、()见下图(2) 冷锋过境 (3)寒潮霜冻、雨雪、大风和沙尘暴15、(1)B (2)从风向上看,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从风速上看,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速慢,乙地相反;从性质上看,甲地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3)B B锋面位于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C位于高压脊上,气

12、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16、C D C17、C B18、(1) 不选理由:()从甲出发往北一段,坡度过陡,不利行车安全;()途经河谷地带,易遭洪水冲击。(2)丙处水塘与地下水相通,降水多的时候,水塘中的水大量下渗,降水少时,地下水出露,补给水塘。见下图:19、C B20、(1)B地降水量多于A地 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4)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5)C、D两地区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地形成岛弧海沟,D地形成海岸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