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992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7-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一、 选择题(2016长沙调研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12 题。1.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A. 光照 降水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 气温 土壤 B【解析】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 22%,远低于水分、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这是由当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造成的。2. C【解析】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 84%,说明土壤养分含量高。(2016吉林调研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

2、粮仓”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 34 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 B.C. D.4.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 )A. B.C. D.3. D【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

3、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4. C 【解析】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寒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2016北京模拟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读图,回答 56 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5. 该生产模式()A. 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B. 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C. 农业区

4、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D. 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6.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草原载畜量极大提高城市人口大量迁入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 B.C. D.5. B【解析】图中显示草原牧区与灌溉农业区之间,利用各自优势、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灌溉农业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是利用水源灌溉;农业区主要是冬季向牧区供应牧草。6. D【解析】该模式的推广会促进农牧区的良性发展,牧区冬季能得到农业区的牧草供应,雪灾时草料不足带来的损失会减小,故正确。该模式使牧区的农畜产品与市场紧密度提高,会更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农畜产品较多会吸引加工企业落户,故正确。草

5、原载畜量也会有所提高,但载畜量根本上还是受草原本身条件影响,故不会极大提高草原的载畜量。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城市人口不会大量迁入。(2016黑龙江联考 )下图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 78 题。7. 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地广人稀水热资源丰富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劳动力充足耕地面积广大( )A. B.C. D.8. 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湿地遭破坏水资源短缺( )A. B.C. D.7. D【解析】甲区域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乙区域为我国东北平原地

6、区。乙区域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所以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对;地广人稀,劳动力不充足,错;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错;D 对。8. C【解析】甲区域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湖泊面积减少(湿地遭破坏)等,乙区域为我国东北平原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遭破坏、水资源短缺等,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湿地遭破坏,C 对。(2016大连模拟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 910 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9. B 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是光热充足肥沃的土壤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先进

7、的保鲜技术()A. B.C. D.10.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A 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 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C 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 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 B.C. D.9. A【解析】云南发展鲜花种植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气候和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10. D 【解析】A 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云南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2016长春联考 )读下图,回答 1112 题。11. 甲省有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的自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

8、锄头文库然优势是()A. 水源丰富 热量充足 近年来,甲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洪涝等灾害的影响B.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C.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D. 投入的科技力度不够11. C【解析】可用转换法思考。东北三省与南方地区相比,其粮食生产的自然劣势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12. B【解析】四川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退耕还林、营造防护林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其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二、 综合题13. (2016重庆模拟)下图为近 30 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

9、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 30 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 ,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请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大兴安岭东侧山麓分布着若干城镇,分析人们把城镇选择在东侧山麓地带的原因。【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生产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 ;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政

10、策支持;水稻品种改良。(2)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的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水旱灾害。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3)原因:处于冲积扇边缘,地形平坦,利于建城;水源充足;发展农牧业的条件优越;处于农牧过渡地带,是商贸活动的集散地。【解析】(1)阅读图例比较其在图中的分布差异,分析生产布局的变化。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种植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和水稻种植范围扩大。(2)长白山是重要的林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

11、水旱灾害的作用,同时又为土壤补充有机质。西侧的草原和湿地有效地减弱了西北风的影响,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保护农田。(3)山麓地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该位置位于农牧交错带,商品交换多。14. (2016张家口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 “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 旱涝灾害频发(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

12、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是_;社会原因是_。(3)简要说明“ 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答案】(1)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乙 水源不足丙光热、水源不足(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布人口稠密、城市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障,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解析】(1)要求分析甲、乙、丙三地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2)自然原因应从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社会原因应从当地的人口、城市发展等方面分析。(3)主要是分析对当地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