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课程考试福建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奥鹏****师 文档编号:163949511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2月课程考试福建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2月课程考试福建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2月课程考试福建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2月课程考试福建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学号:客服范老师网考:aopon007 学习中心:$ 成绩:1、 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DDACDBBBDB1个体的(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A.生存状况 B.健康状况 C.经济状况 D.适应状况2.(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A.适应 B.平衡 C.顺应 D.同化3.(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A.心理疾病 B.心理障碍 C.心理不健康 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

2、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A.心理辅导室 B.阳光心理室 C.心理咨询室 D.知心朋友屋5.(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心理健康老师6.(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 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 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A.中间目标 B.总目标 C.初始目标 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

3、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 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 )上。A.教学模式 B.教学目标 C.教学动力 D.教学环境二、多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2345ABCDABCABDEABCDEACE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

4、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 )。A.动态性 B.时代性 C.个体差异性 D.年龄差异性 E.文化相对性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策略。A.全员性 B.全面性 C.渗透性 D.个体性 3.“全面渗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伴途径,是因为其最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思想。A.全员参与 B.全体受教 C.全面铺开 D.全程实施 E.全面发展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有( )。A.开放 B.科学 C.统一 D.合理 E.全面 5.从“动态层面”也即操作层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特征主要有( )。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B.问题与经验相

5、结合C.活动与体验相结合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E.校内与校外相结合3、 判断题(打“”或“”,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23451. 理性情绪疗法大抵通过“教导”、“驳斥”两类技术来完成具体的咨询与治疗操作。 2. 虽然所有的心理咨询模式几乎都强调了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些方面,但这些理论具有普适性。 3. 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决定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5. 学校可以邀请非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四、名词解释(共5题,

6、每题3分,共15分)1.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2. 亲子依恋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3. 生涯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如舞台生涯、体育生涯。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等

7、。4. 教师心理健康本体价值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评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具有不同的含义。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更具体的诠释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又能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认知并接纳它、喜欢它。 (2)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为:积极、乐观、上进。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能够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

8、教师而言尤为重要。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教学评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和导向功能。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教学评价种类作不同的划分。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以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1.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什么制约?答: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因素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客观因素。例如自然灾害、 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对于大学生来说,疾病、家庭遭

9、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等都可以导致挫折。2)社会环境因素现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且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我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客观上对当代人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意识,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励积极竞争和个人的发展,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原先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观念正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合作与竞争等等关系往往令人,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还在对其发生着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3)家庭影响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

10、,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人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人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的。2.适应的内涵及本质?答: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做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3.请简述心

11、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答:(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育等。(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惠,如神经衰弱、失

12、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4.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一要科学, 二要合理。(2) 具体说来,这种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次级目标”或称为“副目标”、 “辅目标”。其二, 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其三,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客观针对性。其四,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5.简要回答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答:1)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13、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2)家庭教育的需要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

14、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3)社会进步的需要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二维适应论”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