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66505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随着进入新课程改革,初高中学习的强烈反差使一些高一新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这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怎样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呢?习方法、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调查,并进行了访谈,加上多年的教学案例。了解存在的问题,谈谈采取措施。一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表达的差异。初中物理教材, 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 易于理解。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 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 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 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2.研究方式的差异。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 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 通过实验提出问题, 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 认识过

2、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 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 有时还要从建立的物理模型出发, 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 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 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3.所学物理现象的差异。在初中物理学习中, 物理现象比较简单, 且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 学生并不感到生疏和突然。高中学习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 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样紧密, 更为本质和抽象。甚至在许多地方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学生总是在潜意识中认为物体下落重快轻慢, 自由落体中明白了这是一错误想法; 但遇到两物体叠加在一起放

3、手后仍认为两物体之间有弹力作用; 两物体沿斜面下滑又会认为重物体在后面必会对前面的轻物体有推力作用等等。这些想当然的错误想法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 便会导致更多错误的不断出现, 这对学生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4.思维方式的差异。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 而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 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够跟的上。高中物理学习中, 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 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 由此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困难。5.学习要求的差异。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 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掌握, 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较多, 推理、论证方面较少。高中对于物理概念

4、、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 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深入理解, 则不能灵活运用, 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6.作业习题的差异。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 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 弄清物理过程, 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 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 一般直接代入公式求解的很少, 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二、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缩小台阶,减小跨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

5、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其次,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6、。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第二大台阶。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象的运用能力及“第七章气体的性质”要进行对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这个台阶更为突出!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

7、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对于初中而言,也是存在台阶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

8、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台阶客观存在,而且跨度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认真探索解决台阶问题,顺利完成初高中跨度。三、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更新是认知结构的更换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

9、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在第一章力的基础知识这一章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在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

10、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深,引入一些新的知识。如:力的初步概念和力的图示,属于复习性教材;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初步知识,在初中也学过;力矩的概念也可以在初中讲的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出来。在教学中只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就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大部分新知识。对新知识,如物体受力分析,应先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对具体的力认识的基础上,对简单的受力情况做定量分析,对分析力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有所体会。又例如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往往不理解导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定量表达式的思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应先从初中已有的能量转化和守恒的知识出发,定性地讲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再在这个

11、基础上,根据功和能的转化关系,讲清楚为什么用外力使静止物体加速过程中做的功来定量地表示物体的动能;用把物体从地面匀速举起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避免人为的“走弯路”,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

12、多思考、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介绍弹力时,我们不要给弹力下定义,主要通过实例说明什么叫弹力,并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和弯曲竹竿的弹力学生好懂,也容易演示,演示效果也很好。但物体对一些物体表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不易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的形变,做好微小形变的演示显得很重要。教师可以自创一些实验,如:用学生喜欢的玩具激光笔,(其亮度高,不易发散)照射某一些家庭不锈钢餐具(反光性能比较好),并将其反射光点照在白墙上,让一个学生压这个餐具,就

13、发现光亮位置的改变,引导说明,让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课本教材上手压烧瓶使液柱上升的实验容易让学生认为手温高于室温,而使液体热膨胀的结果从而?不承认瓶子的形变。然而,教师却可依照此法布置学生动手做类似实验,例如,换用某些营养补品的小玻璃瓶代替烧瓶,用吸管代替玻璃管,用老虎钳夹替代手压瓶,这样便可取得同样的效果。直观教学除了一些生活实例,实验外,还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幻灯、录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能够取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需要的课件可以从自己制作,学校也有现成的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等多方面的途径获得。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

14、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使物理课上得生动活泼。降低了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台阶问题。(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高、初中物理衔接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

15、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例如,我们在讲述一个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模型-质点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先做一些简化,从简单的基本的问题入手。为了活跃学生思想,我们在指出运动学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后,可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思考、议论:投掷手榴弹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六排移到第一排怎

16、样测量距离;汽车从学校行驶到体育场怎样测量汽车走的距离等。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我们要明确指出,这就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虽然质点只是把物体看成一个点,但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提出质点概念的准确内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对于会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问题,有的学生会产生误解。对于已经具有初中物理知识的他们会认为:小物体(如小球、电子)一定能看成质点,大物体(如地球、太阳)就不能看成质点。我们要说明,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不起作用的或是次要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高中简单的方法就把初中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教学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地去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眼界。(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